大伊萬 我們走!專為核彈而生的圖-95遠程戰略轟炸機!

大伊萬 我們走!專為核彈而生的圖-95遠程戰略轟炸機!

在火箭發射技術還不成熟的年代,如何把炸彈跨越幾千公里扔到別人頭上是一個很考研技術的活,不過在當時蘇聯眼裡一萬公里都不是事。

假如明天戰爭

1961年柏林圍牆開始建立,代表著美蘇冷戰的正式開始,也是在同一年一枚名為「大伊萬」的巨型氫彈在蘇聯造出,這是人類至今歷史上所有製造的炸彈中,不管是體積、重量還是威力上都是最強大的炸彈。

「大伊萬」(Ivan)西方稱為「沙皇炸彈」,它最初的爆炸當量本來相當於1億噸的TNT炸藥,不過蘇聯當局擔心試爆後的核子落塵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以及外交糾紛,後來將其縮減為5000萬噸爆炸威力,儘管被刪減了一半的威力之後,大伊萬的威力依舊相當於二戰末期美國投擲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的3846倍!

胖子原子彈與大伊萬核彈的對比

專為核彈而生

不過蘇聯軍方並沒有打算將這枚「皇帝老子」用在戰場上,他們想要借用大伊萬釋放後的威力震懾一下敢和自己冷戰的西方世界。 所以為此只建造了一枚實彈一枚訓練彈,然後找個機會用這枚實彈來個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壯觀的「煙火秀」,重演一次「通古斯大爆炸」。 不過當時還沒有成熟的火箭發射核彈技術,那麼如何把這枚傻大黑粗的巨型核彈扔出去?所有人都一籌莫展,這時一個更巨大的身影站出來拎住它的脖子:大伊萬,我們走!

圖-95的研發始於1950年代,其原因是為了取代圖-4以及圖-80,甚至更大型的圖-85。 因為它們均不足以符合轟炸任務的毀滅殺傷要求,尤其圖-85還無法與美國空軍當時的全天候轟炸機相較長短,因此蘇聯空軍高層在1950年對圖波列夫設計局提出下列要求:轟炸機必須在不重複落地加油的情形下至少要具備8000公里的航程;轟炸機必須至少能攜載11,000千克的武器並且將它們傾倒在敵人的頭上。

圖95和B-52停在同一個機場

作為一款蘇聯最成功的的大型遠程戰略轟炸機之一,設計上採用後掠機翼,翼上裝4台渦槳發動機,每台發動機驅動兩個大直徑反轉四葉螺旋槳。 是世界上飛得最快的螺旋槳飛機,它的速度只比B-52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慢一點,它的設計前提是能夠把原子彈從蘇聯本土送到美國,所以它擁有超過15000公里的最大航程。 最大起飛重量接近200噸,最大載彈量達20多噸。簡直就是專門為搭載巨型核彈而生的。

圖-95的座艙

因為其超遠的航程和巨大的載彈量,從誕生時開始,圖95就成為了專用的核轟炸機——用它去扔常規炸彈簡直是一種浪費。裝備圖95的大都是被授予了「近衛」稱號的蘇軍遠程航空兵部隊,其訓練的大部分內容也是對敵人國土進行核轟炸。 大伊萬,我們走! 1961年,圖95接到了其戰鬥生涯中最為驚險可怕的任務:投擲5000萬噸級的毀滅性氫彈——這種氫彈被西方稱為「大伊萬」或者是「沙皇炸彈」。這種氫彈是冷戰高潮時期蘇聯領導人和科學家腦洞大開的作品。當時人的想法很簡單,在核彈精度比較糟糕之時,把核彈造得更具威力。 而且在軍備競賽的狂熱之下,很多人已經喪失了理性:一定要在核彈數量和噸位等硬指標上壓倒敵人,這樣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並讓敵人感到畏懼。

圖-95投出大伊萬和爆炸瞬間

執行這一次試爆任務的飛機是一架從駐科拉半島基地的圖-95轟炸機V型,由安德烈·杜爾諾夫柴夫少校駕駛;另外伴隨一架Tu-16獾式噴射轟炸機作為觀測機,負責將試爆的畫面以圖片與影像紀錄下來,同時將爆炸時的空氣作樣本收集。 為了能夠延長圖95的逃脫核彈殺傷範圍時間,大伊萬還特別加裝一副重達800kg的減速傘, 以延遲炸彈釋放墜落後的時間與速度(釋放後到起爆時差為188秒)。

核爆瞬間的飛機駕駛艙,衝擊波導致已經飛出100公里外的圖-95差點失控墜毀,往下看去一片漆黑,地面布滿了致命的輻射雲

杜爾諾夫柴夫少校於任務結束後馬上就地升任中校,並且獲頒蘇聯英雄勛章,幸虧減小了核當量,如果大一點估計他就回不來了。

毀滅性核彈投下後,天地為之變色,一瞬間幾乎讓人感覺到是否世界末日來臨,爆炸瞬間產生的火球直徑就長達4600米,火球很快地就席捲了大地;爆炸後的蘑菇雲寬達將近40公里,高達60公里,比珠穆朗瑪峰還高7倍多,距離將近1000公里外的地方都能看到。 爆炸產生的熱風甚至可以讓遠在170公里以外的人受到3級灼傷,爆炸的閃光還能造成220公里以外的眼睛劇痛與灼傷,甚至造成白內障以及失明。

這是一張與當年日本長崎的「胖子」同威力核彈扔在紐約的設想圖,可見整個曼哈頓地區消失了,如果換成「大伊萬」請把圖中的圓圈再戳3846個(只是理論上)!

距離測試地點55公里外的塞佛尼殖墾地中所有房屋全毀;數百公里內的木造房屋均全毀,只有磚造或石造房屋殘留,但是都沒有門窗與屋頂;爆炸後的電磁脈衝波足足造成了一個小時的無線電通訊空窗期;爆炸後所引發的大氣擾動環繞了地球三次。將整個亞歐大陸向南推移了9毫米。以至於整個爆炸連1000公里外的芬蘭當地房屋玻璃都震的全部粉碎。

芬蘭與大伊萬試爆的新地島距離

後來赫魯雪夫在聯合國大會被問及關於新地島試爆的事情時,趁機借著俄式蠻幹風格大聲地在會場中咆哮,「也不看看你現在的老娘是誰??」("Show somebody Kuzka's mother!!";也就是「誰才是老大?!」的意思)

老當益壯還可再戰30年

圖95一躍成為最強的戰略核轟炸機後便成為了蘇聯當局對其他國家屢試不爽的威懾力量,而隨著防空技術的提高,圖95本身也在推陳出新。其改變了傳統的臨空投彈模式,而採用發射遠程的、核常兼備的巡航飛彈。 比如經過改造後的圖-95,可以攜帶16枚KH-101式巡航飛彈,這種飛彈的射程超過3000公里,可以攜帶一枚4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命中誤差不超過60米(對於核彈來說這還算是誤差嗎)。

俄羅斯圖-95環繞日本路線圖

俄羅斯的圖-95基地

如今的圖-95已經服役了60多年,但依舊沒有要退役的跡象,如今隔三差五的來個北大西洋各國軍演「友情圍觀」,或者環繞日本島「一日游」。 目前俄羅斯空軍仍有80餘架圖95。這些轟炸機經常執行繞飛歐洲和日本,或是逼近美國的特別任務,因此都保持著最高戰備,能在接到命令的最短時間內出擊。 比如俄羅斯在遠東機場部署的30多架圖95,就一直瞄準著日本列島和上面的美軍基地,時不時就貼上去溜兩圈,日本和美軍對這種強硬行為卻感到無可奈何。

1985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薩發裏海洋演習中,美國海軍一架F-14雄貓式戰機強制伴飛另一架前來「友情圍觀」的圖-95MR

圖-95MS與強制伴飛的美國空軍

F-15戰鬥機。

在敘利亞戰爭期間,圖-95MSM(應該還有老式圖-95一起)還在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伴隨下從俄羅斯本土空軍基地起飛,繞過巴倫支海和挪威海,隨後南下至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然後向東橫穿地中海(期間發射Kh-101飛彈對目標進行打擊)。 此後,圖-95MSM繼續東進,在蘇-35S戰機的護航下橫穿敘利亞領土上空,最後抵達位於伊朗的空軍基地休整。打擊總里程超過10000萬公里,耗時10多個小時。雖然現在大部分任務都是投放普通飛彈,但可見戰鬥力依舊不減當年,估計還能再戰30年!不過但願永遠都不要有真正用到它的機會!

說它老當益壯,它還見識多廣,幾十年的服役經歷使他幾乎見識過北約的所有類型戰機,以後教小孩子時都可以說:我見過的飛機比你螺旋槳轉過的次數都多! 下面是圖-95曾經一起比翼雙飛過的北約飛機。

圖-95:我還可以再戰20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169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