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新武器取得重大進展,未來可讓美國百億打造的系統形同虛設

韓英倫| 2017-02-09| 檢舉

在官方最近的一次火箭軍某飛彈旅應急拉動演練新聞中,從一閃而過的鏡頭中出現了一輛東風-31洲際飛彈;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網站推測,東風-31洲際飛彈重約42噸,長度為13米,彈徑2.25米,最大射程達1.2萬公里,完全能夠從中國中西部地區覆蓋美國本土大部分地區;該飛彈可搭載一噸級別的戰鬥部,彈頭既可為一枚大當量的單核彈頭,也可以是多枚中小當量的分導核彈頭,具有相當大的戰略威懾力。

由於技術跨度較大,該飛彈的研製工作長達14年,先後攻克了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高精度慣性導航、核彈頭小型化、復合材料、快速機動發射和彈頭再入段防熱等技術難關。1999年8月2日成功進行了一次飛行試驗,時隔不到兩個月,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建國50周年閱兵式上,三枚東風-31洲際飛彈作為最後1個裝備方隊壓軸登場,也宣告了中國首款第二代戰略核武器已裝備當時的第二炮兵部隊。

儘管東風-31洲際飛彈極具威懾力,但在科技與覆蓋面積方面,因美國飛彈防禦能力不斷提升,中國擔心這種情況會降低自身戰略飛彈的核威懾能力。就在不久前美日基於約翰·保羅·瓊斯驅逐艦對兩國共同研製的防空飛彈SM3BlockIIA進行的測試,再次提醒中國在擴大各自核武庫規模的道路上絕不能停留片刻。正如俄羅斯軍事專家卡申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的那樣,任何有關削減核武的主張都是危險的,因為較弱的進攻能力只能更容易讓擁有強大反導系統的美國產生實施解除武裝打擊的念頭。

眾所周知,最近幾十年中國飛彈工業的生產能力發展迅猛。目前為實施太空計劃以及生產近程和「常規」中程彈道飛彈動用的實力,無疑為戰略武器生產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中國有能力確保核反擊能力的迅猛提高,從部署東風-41以及測試攜帶10枚彈頭的東風5C的信息就公開表明,其速度有可能超過美國反導系統的部署。

而中國的高超聲速滑翔器計劃也取得了重大進展。2016年4月,中國進行了第七次高超聲速滑翔器飛行試驗。後續報告表明,其載體可能是DF-21 CSS-5中程彈道飛彈。據悉,這種高超聲速武器將最終以東風-31洲際飛彈為載體,它具有速度快、隱身好、航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突防能力強大的特點;從中國本土一小時內就可以實現對全球任何地方的目標實施精準打擊。尤其在20km以上高空高超聲速機動飛行,現有防空武器和攔截武器很難予以有效攔截打擊,即使美國的先進飛彈防禦系統也難以奏效。

可以說,高超聲速滑翔器為中國未來的飛彈技術發展打開了一扇新大門,因為中國如果跟著美國比拼反導技術,不僅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而且技術難度大研究的時間過長,容易被美國拖入軍備競賽的圈套。中國現在避開美國的優勢,在高超聲速滑翔器上另闢蹊徑,這一新型武器未來將令美國的「反導盾牌」形同虛設,使得美國花費百億建立起來的反導系統變得毫無用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154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