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俄羅斯!中國又曝光攜10個核彈頭新飛彈:比東風41還強?

韓英倫| 2017-02-04| 檢舉

提要:大國之間的軍事較量最終都能夠被引向「戰略武器」之間的較量,隨著核武器誕生,戰略核威懾也隨之被重視起來,1945年美軍第一次在戰爭中使用了原子彈,其威力讓全人類震驚,可能美國自己也沒有想到一顆原子彈就結束了一場戰爭,但隨之而來的並不是和平,而是更加激烈的全球核武對抗,直到現在。

很多人認為,「核競賽」「核武對抗」就只是美俄之間的事情跟自己無關,這是一種非常不成熟的想法,現在什麼都講求全球化,經濟、政治軍事、外交等等國體中的任何一環都不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生存,無形中你已經身處世界漩渦的中心。

在2016年,五個常任理事國全都進行了洲際彈道飛彈和潛射彈道飛彈的試射,中俄美還進行了反導實驗,連印度都不甘寂寞試射了烈火-5,核武器的升級改進計劃幾乎家家都有。

長期以來,我國的戰略核威懾主要依靠的是不斷改進的東風-5系列洲際彈道飛彈,藉助各種長征2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該型飛彈在本世紀初先後完成了增程型東風-5A和多彈頭分導型的東風-5B,在射程和威力上滿足了對北美大陸實施戰略核打擊的基本需求。

1月31日,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刊文稱,兩名五角大樓官員透露,1月早些時候,中國進行了一次洲際飛彈試射,五角大樓認為,這次試驗中測試了新的東風-5C飛彈,這枚飛彈攜帶了10個分導式彈頭。這次試驗早些時候曾有法國媒體報道,當時被認為是一次東風-41飛彈的分彈頭試驗。

但有軍事專家指出,東風-5隻是中國飛彈軍的」基本需求「,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東風-5不具備機動發射能力,主要依靠地下發射井進行戰備值班,但這類發射井因為數量有限且防護水平無法無限度加強,因此在戰爭條件下的生存能力堪憂;

第二,東風-5作為一款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飛彈,其性能潛力早已發掘殆盡(外媒炒作東風-5C其實是北郵用心),面對新一代的飛彈防禦系統,其突防水平也面臨挑戰,而東風-31及其改進型東風-31A,甚至傳聞中具備多彈頭分導的東風-31B,受限於射程,投擲量和發射車機動能力,都無法達到理想的水平(俄羅斯的白楊-M戰略飛彈也有類似的不足,不過俄羅斯的地理位置以及其較為先進的發射車相對掩蓋了這一不足)。

全球戰略格局掌握在大國手中,也可以直觀的說成控制在核武器強國的手裡,聯合國五常沒有一個不是核武國家,據美國軍備發展研究協會統計的資料,美國現目前擁有7100枚核彈頭,俄羅斯至少擁有7300枚~8000枚左右的核彈頭,這些核武器足以讓美國及其盟友從地球上消失,美俄擁有絕對的核優勢的情況下,中國如何在世界格局中有一席之地?仍然是保持著上世紀留下來的核武器當底牌?

顯然已經不現實,核武器在插上現代戰爭高科技的翅膀之後變得可控,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你擁有「核威懾」但別人也不怕,因為別人知道你的底細。這也是中國不斷的亮出新型戰略核威懾的原因,東風-41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各界關注的焦點,也是中國飛彈軍核心裝備。

綜合來看,中國顯然需要加快核武庫更新換代和擴容的步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116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