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超音速武器面向全球隨時發射:繞過美軍價值數百億反導系統

韓英倫| 2017-05-11| 檢舉

中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進行了如此多的實驗 證明了自己在這一領域具備領先的實力

據美國《航空周刊與空間技術》網站在2016年12月15日報道稱:根據公開消息來源匯總,中國在過去3年內進行了7次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試射。由於第一次試射是2014年的1月19日,中國大約是在36個月內完成了這7次實驗。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的4月,在這次試射中,中國使用疑似東風-21中程彈道飛彈發射了一枚高超音速滑翔載具,在進入大氣層後,這種滑翔載具進行了5到10馬赫的高超音速飛行。這種滑翔載具被西方稱為「WU-14」,這個名稱包含兩層含義,前面是根據試射的發射場進行命名,14則代表著從2014年開始進行的實驗。由於中國的高超音速彈頭速度太快,現在美國的反導系統根本沒有特別好的辦法確保100%攔截。

WU-14極有可能是一種高超音速彈頭 類似的俄羅斯的YU-71

「WU-14」從彈道和射程來看,應該是一種高超音速滑翔彈頭,類似於俄羅斯的YU-71高超音速彈頭,具備較強的突防能力和變軌機動能力。其實美國人對此非常的清楚,「WU-14」從設計伊始,就是針對美國的全球飛彈攔截計劃的,尤其是針對中段攔截手段。在發射時,使用彈道飛彈機動發射,躲避上升段的攔截,等進入飛行中段後,高超音速載具分離,進行10馬赫的機動變軌飛行,速度高、目標小、再加上等離子體的干擾,非常不容易被地面雷達發現和捕捉,這樣反導系統如何能攔擊到呢?

錢學森彈道」和「桑格爾彈道」高超武器領域的兩大經典 也是我們現在高潮武器突防的理論基礎

這樣的多變的突防手段,將會使得美國花費巨資建立起來的反導系統變得毫無用處。根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在2015年4月5日的報道稱,過去10年,美國在反導系統投下的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而且還在增長中,目標就是打造能夠攔截敵方洲際彈道飛彈和中短程彈道飛彈的全套防禦系統,這其中有我們耳熟能詳的的THAAD系統、愛國者-3攔截系統、標準-3攔截系統。

THAAD主要針對的就是中斷攔截

尤其是THAAD是針對上升段和中段進行攔截的。可如果目標達到了10馬赫,THAAD的攔截彈的攔截機率會下降到只有25%左右的命中率。而此前實驗中,THAAD的命中率甚至高達90%。正因為美國如此醉心於研發攔截系統,迫使中國必須要研發突防武器。從目前來看,已知的進行過測試的飛行的高超音速武器,有上文中提到的「WU-14」還有一種更高端的「DF-ZF」高超音速飛行器,這是一種戰略級的高超音速飛行,具備射程更遠,自主能力更強,多次再入大氣層的突防能力。而且中國其實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就進行了高超音速武器的理論研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著名的「863計劃」中,就有專門項目負責研發高超音速武器。

現在,中國如此高頻率的試射高超音速武器,顯然是受到了美國在韓國加速部署THAAD和日本也要計劃部署THAAD的影響,再加上海上的標準-3攔截系統的投入使用。這些音速使中國必須要儘可能加速研發各種突防手段。尤其是美國現在已經制定了幾個主要攔截方向,包括了日本、韓國、太平洋中部,為了能夠繞過這些攔截體系,使得中國必須要把眼光投入到兩極地區和其他更遠的彈道,所以航程更遠,體積更輕的高超音速武器也受到了中國的青睞。合理規劃彈道,可以繞過美國花費百億打造反導攔截體系。

由於中國掌握了發射的時機和方向 可以隨時對目標發動打擊 美國只能被動防禦 而且還可能攔不住!

當然,美國還可以再投入百億美元補齊漏洞,可反導系統的前期投入只是小數目,後期的維護成本才是最大的。因此,美國需要更多時間來思考如何攔截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或者研發更新攔截武器-比如雷射武器,這些都需要相當大的投入,美國能否繼續投入是個疑問。而中國掌握著進攻的主動權,可以隨意挑選任意時間和方向發射高超音速武器。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隨時掌握著進攻的主動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105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