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正義文 2017/2/1 1:56:21 9 34416
舉報收藏
核心提示:以前的軍事文章都純的很,文章言兵論武、回復憂國阻患,偶有搞怪,然也頗為豪氣干雲;但現今的論壇,也有幾個蒼蠅嗡嗡亂叫……
我今天想談的話題是中國真正的實力到底有多大,標題很大,但著處很小;如有偏頗,還望指正;如有補充,不吝賜之;若是噴之,自也歡迎,借用一句話改了:偌大的網絡,我相信我們能夠容得下不同的聲音。
記得八九歲的時候,常看爺爺和父親下棋,往往一局就下上四五個小時,當然往往是父親輸的,而我則是沒耐心看的,但也經常邊看邊聽他們聊天,總是談到什麼美國、蘇聯、日本什麼的,知道日本侵略過中國,占了中國好多年,敗了。
我淘氣,就問,「要是中國敗了呢?」父親眼睛一瞪:「那就沒有你了。」我又問,「那他們要占中國多少年?」爺爺卷了支煙,抽一口,說:「200年。」我說,「200年後日本人就回家了嗎?」父親又瞪我一眼:「不是,占了中國200年,世界上再也沒有日本了。
後來長大了,耳濡目染接觸到了許多社會現實,包括認識了一些國外的友人,不談政治,但會經常聊到意識形態對國家實力的影響,其中一個法國的朋友給我的印象最深。她那時候是中國廣播電台的法語主持,丈夫是台灣人.
在美國一個醫療器械的公司上班,她們常年分居,因為她丈夫不喜歡大陸,而她不喜歡台灣,她在中國只呆了兩年,就因為父母的病離開了中國。
我記得我問她,為什麼喜歡中國,她說,她小時候隨父母來中國逛長城,看到一個賣糖葫蘆的最後一根賣給了一個中國女孩,而她對糖葫蘆很好奇很想吃,後來,那女孩把糖葫蘆給了她,「在法國,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誰先排隊買到的東西,就是誰的,同等地位下,她不會把她的東西讓給你,這是法國人的教育方式。」她說。
來中國上班以後,她又發現中國人很熱情,大家經常會在下班後聚餐,或者邀請串門,而且給她很多中國特色的食物,她再一次莫名其妙的感動,「我們國家,偶爾的聚餐,是AA制的,送東西,也只是親人之間,在這裡,我遠離父母,卻感覺從未遠離親人。」而我深知,這是中國的老習俗,何況她孤身一人在中國,同事們難免會有憐憫之心,很正常的事情。
她離開中國的前一天,我邀請她來我家,我的母親給她做了她最愛吃的東北大餡餃子(這丫頭一頓能吃三盤子,差不多五十個,驚的我媽媽直吐舌頭)。再往下說可能就跑題了。我們談的是中國的真實實力,那就不得不說以美國人為首的西方人為什麼不斷包圍中國?是因為政府所謂的意識形態麼?是西方人所說的「中國威脅論麼」?
以現下日本和南海諸國對中國的態度,僅僅是因為領土爭端麼?中國的話語權越來越大,是因為中國從弱小變得強大使然麼?其實,都對了,但並不是全對了,這就如同說「太陽東升西落」是對的,但「地球的自轉導致了太陽在我們感官里的東升西落」才是更對的!
現實是:中國即使更改了某些制度,依舊改變不了西方包圍中國的事實,俄羅斯就是前車之鑑。中國即使沒有「威脅論」,也一樣會有其它的「論」。說「干涉」中國是正確的,但不夠正確;說「阻止」中國發展是正確的,但也不夠正確;說分裂中國是正確的,但同樣不夠正確。
我們與近海各國即使沒有爭端,也依舊阻止不了這些國家對中國的虎視眈眈。這是因為,中國最令這些國家側目的,並非所謂國外智囊提到的中國的制度和意識形態、世界第二的經濟、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國的領土擴張、中國軍力的大幅度增加、中國對世界影響的不確定性。
這道理每個看透人性的中國人都知道,有人說,中國需要向世界證明中國的方向,我們證明,那我們中國證明,他們信嗎?西方和近海國家用虛偽的面具做著偽裝,占領著道德高地和文宣平台,中國台子上的人也以虛偽的說辭應付著,表面微波漣漪,水下暗流涌動。
中國台子上的人很了解,中國真正的敵人,並不是人,而是時間。除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是開國者以外,後面的二十代領導人可能都是過渡者,五千年都能走的過來,再摸200年的時候去過河又有什麼?
可是,他們,他們這樣對中國,他們到底怕什麼?西方圍攻毛子我們都能理解,毛子的身體里自始自終都流淌著食肉動物的血液,只是他受傷了,還很虛弱。中國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
中國人自己說:「好戰必亡」,可是五千年來,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戰爭,主動打,或者被打,朝代亡了一個又一個,可是這個民族卻越來越壯大。五胡亂華時,中國只剩了100多萬,到了唐朝初期,又達到了一千餘萬。美國人打仗,越打越富;中國人打仗,越打人越多,越打土地越大。
可見美國人和中國人打仗都各有一個特點,危險越大的時候,美國計算成本,考慮收益,主動出擊;中國則是增加繁殖能力,保持後力,即使現在敗了,後人也可有翻身的機會。
想想清朝建國300餘年,尚有反清復明的義士,這樣的國家,世界上能有幾個?300年,任何一個民族都被滅得乾乾淨淨了,可是結果恰恰相反,漢族依舊不斷壯大,滿族偏居一隅。
再說任何一個民族在繁殖和文化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可中國的漢族並沒有完全遵守這套法則,我們用山東人河南人和廣西廣東人以及江浙人做做對比都能發現長相上的部分差異,這說明漢族在基因遺傳上是有差異的,這是因為漢族人在不斷的部落和土地兼并過程中,也在不斷的同化著各個民族。
從中國歷史的發展來看,中國有理由引起西方和近海部分小國的擔憂,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在民族發展過程中同化能力與後發優勢。從歷史上看,與中國打仗或對抗,不外乎三個結果:
1、敵方戰敗,被中國同化掉,中國人口增加,區域兼并過程;
2、敵方戰勝,占領中國100年以內,地方敗退,民族可再生和發展能力成倍衰減,部分被同化,例如元朝蒙古族;
3、敵方戰勝,占領中國300年左右,被中國同化,近乎消失,例如清朝。
同時,中國在被占領的過程中之所以能保持民族傳承性和國家可再生能力,依舊有三個不得不提的因素:
1、繁殖能力,保持有生力量再覺醒機會;
2、冬眠能力,在國家被占領期間,民族會立刻開始沉睡,忍辱偷生;
3、記憶能力,中國的文化和歷史會在民族冬眠過程中保持住對歷史的記憶和對目標的印記,這需要非常深厚民族底蘊,正如田間地頭文化最低的農民也懂得仁義禮智信的道理相同美國之所以擔心中國,是因為這兩個國家有三點巨大的相同和不同:
(1)兩國同樣具備巨大的同化能力,美國同化意識形態和信仰,中國同化思想並讓思想具備傳承性,這將導致兩個國家容易在更高層面產生碰撞;
(2)兩國都具備某種極端的形式策略。美國強調自己對世界的責任,以民主人權為旗幟,藉助文化的傳播,或者軍事手段,以攻為守,影響世界;
中國強調最多的是自身的謙虛謹慎,強調仁義禮智信(絕不開第一槍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守為攻,通過對中國人往國外的輸出(海外華裔加華人已經3600萬,世界第一),幫助所在國建設著國家。兩國都在自覺不自覺的影響著世界;
(3)美國建國僅300年,中國5000年,我們若以1000年為標杆,會發現美國在影響他國的戰術上制訂完善,目標明確,執行到位,以達到短期目標為勝利,但過於急躁;
而中國則相反,中國反應較慢,戰術制訂更加講究平衡,可隨時調整,目標引而不發,對後續目標考慮緩慢而長遠,我們老百姓決難察覺。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美國做事的習慣,占領伊拉克,然後駐軍和幫助建立過渡政府,順便發戰爭財,一旦壓力過大,逃之夭夭,民主輸出進程受挫。
假設是中國想輸出同樣的某些文化呢?他會一邊支助該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一邊慢慢移民,然後這些移民再進而影響該國第三代第四代人民,這個過程,中國會無意識的進行一二百年,你絕不會看到中國著急的樣子。
我今天向諸位討論的,並不是純粹中國的軍事實力,這是因為從我的角度講,許多人把「軍事實力」等同於「武器和兵種實力」,我覺得有失偏頗,我們總盼望著用屠龍刀與倚天劍進行孰優孰劣的比較,而忽略了我們本身的內力、功底和行事的正義性,終究是不夠客觀的。
同樣,我們用思想和策略戰勝對手,或者我們用我們的第二代第三代的孩子最終輕鬆的完勝對手,甚至再將其同化,我認為這同樣是一種軍事實力,只是這種武器看不見摸不著。
我偶爾會在這裡看到我認為不夠客觀的評論,我不知對方確實是不了解,還是故意挑動某些情緒,但我還是願意用理性解釋一些東西或表達我自己的觀點,同時歡迎各位提意見:
1、在清朝時,當時的朝廷與西方列強和毛子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但從性質上講,簽訂完並經過確認了,就是合法的,若真較真,那金國侵略明朝也非法,我們應去追求明朝的土地疆域,而非清朝;
2、民國繼承的是清朝已簽訂完的疆域,民國是當時的合法政府,所以西伯利亞、庫頁島等地區已是毛子的國土,其只能作為我們心裡的痛,但若繼續追究或強取豪奪反而錯誤了,木已成舟,無可奈何;
3、外蒙是美蘇和國共角力的結果,被毛子鑽了空子,現在也已是合法狀態,現在追究這個也沒意思,也沒到時候。
中國自有記載以來,真正的漢族其實只是傳說中的炎黃部落,地域僅限於黃河中游的兩岸;到了河北,便已是「蚩尤」(苗族的祖先)的地界。
炎黃和後世的堯舜禹通過不斷兼并其它部落,最終形成了夏朝(朝,其實便是古代對國家的稱謂),其國土也只包括河南河北和山東的部分地區,在兼并土地的過程中,同時同化了各個部落。
商朝版圖則是南達湖南江西浙江,北至遼寧南,西到甘肅東;秦朝,增加了華南三省和西南四省。到了唐朝,其地域達到了1300餘萬平方公里,這也是漢族統治期間最大的疆域(元朝和清朝不是漢族建立的區域),韓國歷史學家說唐代建國者李氏家族是韓國人,在此我不做評論。
宋朝,中國地域又縮小到了與秦朝地域差不多的大小,還經常給鄰國上供。元朝地域空前絕後,可惜只占了中國88年,軍隊逃了,其它蒙古人則被漢族同化了。
明朝,中國地域失去了西北新疆等大部分地區,但得到了西伯利亞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1005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