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動輒命令恫嚇中國 中國軍事評論員問:你以為你是誰啊?

韓英倫| 2017-01-25| 檢舉

美國新政府近期關於南海的種種言論表明,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將更趨強硬。不過,時移勢易,大勢已存,美國的武備升級,只會給這個越來越不安寧的世界帶來更加不穩定的因素。對於一個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中國,如果美國還想以堅船利炮進行軍事訛詐,那就是打錯了算盤。你以為你是誰啊?!

第一軍情軍事評論員:肖余恨

隨著新老總統交接儀式的完成,美國正式進入特朗普時代,世界也隨之進入一個更加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如果說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成為事實上的唯一霸主國家,時移勢易,儘管日漸衰落的美國野心不變,但統治世界已經漸漸力不從心了。這也是特朗普以「讓美國再次強大」為口號,來為美國人民打氣的現實動因。

世道變了。一個多極化格局的世界,正漸漸成形。這一點,不會以美國人的意志為轉移。

上任伊始,特朗普有兩個動作引人注目。一個是兌現了競選前的承諾,在第一時間廢除TPP,讓不少追隨美國的協從國不知所措;另一個則是,為確保美國絕對優勢,白宮宣布將停止裁軍。也許是為配合後一點,新總統發言人斯潘塞在首次記者會亮相,就開始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強硬作對,叫囂什麼「美國將在南海保護美國的利益。我們將保護『國際領土』不被一個國家接管。」

絕對軍事優勢不只是為了絕對安全

白宮網站發布的新政府施政綱領稱:「我們將恢復美軍規模。我國艦隊從1991年的500多艘艦艇縮小到2016年的275艘艦艇。我國空軍規模差不多是1991年的三分之一。特朗普有意扭轉這種趨勢,因為他知道我國的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地位不應有疑問。」

無需列舉具體數字,也無需與中俄等國進行實力對比,美國依然是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無論是從國家總體實力,還是軍費實際支出,無論是軍隊裝備、軍隊戰鬥力,還是軍隊實戰經驗,美國軍事強國地位世所公認。如果說兩面環海的美國有什麼安全危機的話,那也只能是來自於非對稱的恐怖襲擊。美國人要追求的絕對軍事優勢,絕不僅僅是自保,而是著眼於捍衛自己一言九鼎、氣指頤使的帝國霸主地位。

有意思的是,根據這份新政府施政綱領,美國將為應對伊朗和朝鮮的飛彈威脅研製現代反導系統。似乎對美國這樣一個核大國來說,伊朗和朝鮮極其有限的核能力,會給美國造成了多大威脅似的。其實,說的是伊朗、朝鮮,不過其指向的絕不是這兩個國家。在擁核時代 ,哪怕是非對稱的實力,只要具備核打擊能力,在某種意義上就會獲得一種恐怖平衡。美國希望打造一個領先全球的反導系統,實際是想突破這種平衡,「別人打不了我、我卻可以威脅別人」,從而讓超強的常規軍事實力,具有更大的威懾性罷了。在美國人眼裡,這樣一來,就可以說一不二,進行赤裸裸的軍事訛詐了。

軍事訛詐世界,美國難遂心愿

美國有三寶,媒體、軍事和美鈔。通過超強的傳播力,美國媒體成了傳播其價值觀、進行輿論戰的平台,時時刻刻為美國挑事做輿論準備。而軍事實力,則讓美國的大棒加胡蘿蔔政策得心應手,稍有不從便以「人權高於主權」為幌子,進行干預,甚至不惜滅了對手,依然正義在握,替天行道。但是隨著美國對別國的頻繁動作,這樣的行為早已失去了道義的根本,反而激起更多弱小國家的強烈不滿和警惕,這也是針對美國的恐襲此起彼伏的一個動因;同時也讓伊朗、朝鮮這樣的國家不安全感更加強烈,反而刺激了擁核慾念的進一步強化。至於通過印製美鈔策動金融戰來剪羊毛,更是美國確保自己成為世界帝國的巧妙而又無恥的手段,這一點,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關鍵時候,通過軍事威懾和軍事干預,強行改變資金流向,助力金融戰,而媒體也緊密配合,三位一體,讓美國在世界上呼風喚雨,心想事成。

這樣的手段,曾經讓美國一度躊躇滿志,好整以暇。美國醉心於虛擬經濟、高科技研發,始終領先世界一步,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後遺症。習慣於輕鬆地過好日子,產業空心化也就不奇怪了。隨著中國等一批發展中國家的崛起,隨著世界上其它國家越來越看穿了美國的所謂戰略,強烈的防護心理,讓國際力量的合縱連橫發生了變化。以TPP為例,儘管美國振臂一呼,盟國從者雲集。不過,與中國提出並推動的亞投行建設相比,世界上許多國家還是看清了美國人的嘴臉,甚至連美國的資深盟友英國都不顧美國的壓力宣布加入後者。不能不說,美國的道義危機也是促使這種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

出現這樣的問題,美國不是從自身找原因,反而求諸于軍事霸權,實在是南轅北轍。一味地強化武力提升,希望用堅船利炮來進行軍事訛詐,從而攫取不義之利,這只能讓美國在世界上越來越失去人心。在一個全球化時代,這種取向讓美國不得不選擇孤立主義的取向,逆世界潮流而動,只能是加快美國墜落的速度。這一點,美國的不少有識之士已經看得很清楚了。隨著科技的進步,武器裝備的升級,軍事鬥爭的複雜性和不可控性越來越大,這反而讓軍事訛詐的空間越來越小了,尤其是對大國來說,更是如此。普京的強勢,反而讓俄羅斯人民眾志成誠;中國的南海維權,也凝聚了國內高度統一的意志。諸多現象表明,美國的軍事訛詐,已經越來越行不通了。

與中國發生戰爭?美國人想想後果吧!

英國廣播公司1月24日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新聞發言人斯潘塞在白宮首次記者會上作出表態稱,將捍衛美國在南海的「國際利益」,而中美貿易必須走「雙行道」。而在此前,國務卿蒂勒森在提名聽證會上就曾表示,將禁止中國登上南海島礁。胡說什麼「中國在南海花數十億美元修建島嶼的行為是非法的」。

儘管特朗普的團隊中,多了一些不惜像蒂勒森以及斯潘塞這樣叫囂對中國強硬的鷹派,但美國社會有理性的人更多。不久前,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在《如何在一個動盪年代應對戰略不安全問題》一文中指出,核手段已不再是首要選擇。時至20世紀80年代末和21世紀初,全球影響力的基本劃分開始發生根本變化。美國和俄羅斯仍然是主要對手,但擁有核武器數量有限的中國日益在遠東的地平線上崛起。儘管美中關係沒有發展成全面同盟,但選擇性的合作已經成為定義性特徵之一。因此,全球影響力的三個主要利益攸關方不再願意訴諸核挑釁,但如果要避免根本衝突,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必須保持謹慎與協作。把中國當作敵人,是戰略誤判。

布熱津斯基的觀點,在美國很有代表性。1月22日,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發表了一篇智庫研究員阿里·懷恩題為《美國與中國註定會開戰嗎?》的文章,從美國和中國之間武裝對抗的擔憂與日俱增開始,分析了特朗普的對中國挑釁的後果,提出了這樣一個嚴峻的假設:日益嚴重的戰略緊張局勢,讓我們重新審視一個人們經常涉足的領域——美國和中國是否會重蹈100年前英國與德國的覆轍?文章將現在的美中關係和100年前的英德關係進行類比,結合當今的形勢分析,最終給出的結論是,很難想像美中之間爆發戰爭。雙方都有核武器,其無與倫比的破壞力令人們強烈反對,更不用說挑起對抗。美中被廣闊的水體和陸地分開,物理距離減少了戰略摩擦。而且,正如另一位美國學者詹姆斯·法洛斯最近所指出的:它們「在經濟上如此相互交織,在科學、環境、學術乃至外交領域上如此建設性地合作,以至於任何『懲罰』中國的措施必然會殃及美國」。

已經有跡向表明,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將更趨強硬。但時移勢易,大勢已存,中國有能力做好一切必要的鬥爭準備——美國的武備升極,只會給這個越來越不安寧的世界帶來更加不穩定的因素。如果美國一些人還抱著以堅船利炮對中國進行軍事訛詐的幻想,那一定是打錯了算盤。所謂禁止中國登上自己的島礁的恫嚇,也只能是美國人軍事訛詐的一種表現,嚇不住也嚇不倒中國人。也許,中國人還要問一句:你以為你是誰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064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