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再往前走一步就差不多是軍事衝突 !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中日韓三國都面臨美將調整對外政策的壓力。中日韓三國是否有可能用「抱團」來應對特朗普政府或將提出的一些非分要求呢?這種可能性幾乎是零。
中日韓三國將不得不各自面對來自華盛頓的壓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世界各國領導人中第一個去紐約見了特朗普,他和日本副首相很可能將很快再去美國見特朗普,目標之一是尋求美新政府確認美日同盟有義務「保衛釣魚島」。

中韓的「薩德之爭」不見緩解,韓國認為中國近期的一些限制性措施都是對韓國決定部署「薩德」的懲罰,韓方也有了被分析是「報復中國」的最初行動,計劃對中國印刷膠板徵收反傾銷稅。
中日韓三國圍繞歷史問題的衝突此起彼伏,日本APA酒店放置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右翼書籍引發爭議。韓國社會因慰安婦雕像問題而群情激憤,日本政府撤回駐韓大使以示抗議。

中日韓是世界最活躍的經貿及文化交流帶之一,然而,當下的趨勢並不好。中日按照國別計算互為第一、第二大貿易夥伴多年,但從2012年開始,中日貿易連續5年負增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人的生活中有大量日本元素,中國電影院和電視螢屏上滿是日本影視作品。而現在,日本影視作品基本退出了中國市場,我們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還剩下日本汽車和一些小家電等,品種少多了。
在大量日本產品淡出中國的時候,韓國跟進了上來。「韓流」從文化產品開始,擴大到中國城市青年人的各種時尚追求。GDP總量遠低於日本的韓國躍升到與日本爭奪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的位置。
不幸的是,中韓關係受到朝核問題的嚴重牽制,「薩德」問題突然冒出來,沉重打擊了中韓關係。如果照現在的勢頭走下去,韓國將成為中國市場上的「第二個日本」,韓國明星和韓國的很多時尚品用不了很久將被中國人淡忘。

損失不光是日韓的,中國的損失應該與兩國大體上相當。在不斷泛起的政治及領土糾紛中,中日韓三國都付出了代價。

日本F15對中國圖154做危險動作圖像
歷史問題在東北亞如此突出,更是承載了這一地區包括地緣政治在內的很多重量。日本方面率先帶著戰略鬥爭的巨大情緒走進歷史問題,使它成為了一個死結,牽動了國家與國家、社會與社會的對抗。
現在的情況是,日本有點「破罐子破摔了」,韓國像是一根筋,要「豁出去」。中國被它們牽動著,只能以對抗回應對抗。東北亞作為一個由發展與合作主導的地區,逐漸被一種爭議和對立氣氛所籠罩。最高興的只能是美國。
中日韓衝破當前的紛爭局面有巨大困難,很可能就像眼看著一條地平線不太遠,但就是走不到它那裡。因此我們不想在此提不切實際的主張,比如現在就推動東北亞政治形勢的徹底轉圜。

但是,防止中日韓區域合作形勢無底線地惡化,三國都應樹立這樣的意識,這一點也是應當可以做到的。中日再往前走一步就差不多是軍事衝突了,中韓關係再往下滑就可能是對抗的固化了。這不符合三國的利益。
中日韓三國都不應只顧自己利益而不顧它方利益,三方都不應按照自己的情緒和意志不停往前走,把責任推給對方。

即使中日韓連這樣的克制和緩和也做不到,我們至少應當清楚,這個地區其實存在更好的選擇,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遠離了它們。 中日軍力全方位對比:再打一仗誰會贏 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軍事力量誰更強大。中國有230萬軍隊,有核武器,有核潛艇,有火箭軍,有洲際彈道飛彈……結果一目了然。 這時一定有人會繼續問,如果不考慮使用核武器,會是什麼結果呢?在常規力量和常規武器方面,中國和日本對比各有所長,規模上中國占優勢,但是質量上中國總體要落一些。日本的武器注重減少數量、提高質量,在個別領域比美國還要先進。但從武裝力量現狀看,日本的陸上自衛隊,基本等於沒有。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主力戰機都該報廢處理了,還不如韓國空軍。日本唯一強在海上自衛隊,但海自也只是防禦性的,特別側重反潛防空,只是作為美國海軍在亞洲的一個補充,進攻能力有限。

讓我看看中國和日本的軍工實力對比:
核工業。中國有24家核工業企業。 主要有青海、酒泉生產基地、蘭州試驗反應堆、賀蘭山核材料濃縮工廠、廣原、玉門和包頭的綜合開發研製單位,及西安、銀川、成都和青海湖基地。 四十年來,中國已發展了三代核武器,包括原子彈,氫彈,中子彈和電磁脈衝彈及戰術核彈,核地雷等。有完全自主的大亞灣核電站及在青島的高溫氣冷試驗堆。日本雖也有核技術,而且儲存有大量的鈽,但被美控制無法發展核武。

火箭航天工業。中國航天工業共有12家主要企業。有各型長征火箭13大類,新一代的120噸級火箭發動機已試車成功。以及新型長征5號大推力運載火箭。日本有H-1A系列和H-2B運載火箭,但載人航天發射能力仍是空白。衛星應用領域,中國有偵察、通訊、氣象、預警等應用衛星120多顆。在火箭的可靠性、成功率及成本上比日本領先。日本有5顆可以用於偵察的軍用衛星,中國已經發射了18顆遙感系列衛星,尖兵系列排到了尖兵11號。導航衛星方面,北斗導航衛星已經發射了16顆,完成亞太組網,未來幾年將完成全球組網。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天宮」太空站及「嫦娥」探月計劃在穩步推進。日本有「希望」號實驗艙,雖然成功應用於國際空間站,但缺少獨立性。在彈道飛彈領域,中國擁有完整的遠中近程11種型號東風系列彈道飛彈,有陸基、空基和海基巡航飛彈,有反衛星和反導飛彈,以及雷射反衛星武器。 中國的戰術飛彈從地空到空空,空對地,反潛,反艦,反雷達,反坦克等飛彈均能自產。
遠程防空飛彈系統。中國有自主研製的紅旗9A遠程地空飛彈系統,是全世界不多的掌握全套地空飛彈技術的國家,飛彈型號從紅旗2/紅7/紅6/紅12排到了二十位。日本的地空飛彈除了自產的幾個短程飛彈,其餘諸如愛國者1/2/3都是購自美國。在反導領域,中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研發第一代反導攔截彈反擊一號,這種飛彈可以帶核彈頭在外太空攔擊。近幾年中國三次試射SC-19新型反導-反衛星飛彈。日本則因美國限制不能研究此類戰略技術。

航空工業領域。中國的航空工業由中航集團、中國商飛等9家大型航空企業構成,能自產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支線客機、大型客機、直升機、預警機、反潛機、水上飛機等。日本自主研製的飛機型號較少,能夠自產支線客機,主要軍用輔助飛機都購自美國,例如E2\E3預警機,加油機和P3C反潛機。

自主研發的戰鬥機只有F2。中國已經完全掌握先進綜合航電技術,綜合武器控制技術。現役新型戰鬥機與地面指揮所和預警機的信息和數據鏈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從目前獲得的資料來看,日本至今尚未具備防空系統的戰場信息融合能力,其F15J戰鬥機執行攔截任務時,與預警機和地面指揮控制中心間依然用語音交流方式實現指揮控制,在這一方面,日本已經落後中國十年以上。中國已列裝直10和直19兩款新銳武直。而日本卻是買美的阿帕奇,自產輕型的OH-1直升機。 發動機領域,哈日一族常嘲笑中國發動機不行。實際上,中國可自產全系列軍用發動機,包括汽車,坦克,航空,艦船,火箭等發動機,是除美俄英法外第五大發動機生產國。當然,某些領域發動機的技術水平咱們另說,不過要是按照喜歡糾結中國發動機的網友的那種要求,這世界上估計除了美國,所有國家都存在嚴重的發動機問題。目前地球上能夠自行研製、生產並裝機服役的小涵道比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的國家,一共就三個,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的主力戰機是F15J,其發動機購自美國,所有主戰坦克的發動機都採購自德國,或從德國引進技術。

裝甲坦克工業。中國坦克裝甲工業由15家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組成,其中3家主戰坦克生產廠,1家輕型坦克生產廠(步兵戰車和履帶式裝甲輸送車),1家輪式裝甲車生產廠,5家發動機生產廠,4家裝甲坦克技術裝備大修廠,1家坦克裝甲研究所。中國在近十年里陸續研發的包括04A式步兵戰車、0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各種底盤的120毫米自行迫榴炮、雙35毫米自行高炮、紅箭-10遠程多用途飛彈等裝備,成為世界最強地面突擊力量。日本有74式、90式和10式三種坦克,其中74式和90式是上世紀產物,10式坦克比較先進。日本擁有73式、96輪式裝甲車,89式履帶式步戰車,新型的13式輪式突擊炮等。

槍炮工業。中國有20家主要的武器企業,包括野戰自行火炮和各種牽引式火炮,在歷屆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各種遠程火箭炮一定給日本人留下過深刻印象。諸如迫擊炮、高炮和反坦克炮,火箭筒和各種輕武器,中國全部自產。日本的陸軍武器,火炮以特許美產品為主,主要有75式,99式自行榴彈炮,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等。 彈藥工業。中國的彈藥工業有超過200家企業,就生產潛力而言,中國彈藥工業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從規模和產量看,可以用硝酸產量估算彈藥工業規模,1噸硝酸基本上可生產1噸火炸藥,按照1噸火炸藥可生產6噸炮彈計算,中國硝酸年總產量為280萬噸,每年硝酸的供應量可生產1680萬噸彈藥。日本硝酸的年產量約為80萬噸,每年硝酸的供應量可生產480萬噸彈藥。 軍事造船工業。中國的軍事造船工業有23家船廠,其中主要的大型船廠7家,生產基地包括736個修理建造廠,能自造各類艦艇,能夠同時開工三艘航母、七艘大型驅逐艦,每年下水服役軍用艦艇15~20萬噸。日本能自造金剛級和愛宕級宙斯盾飛彈驅逐艦,但主要武器系統和雷達系統需要從美國採購。日本的輕型航母類艦艇比較突出,有日向級16DDH和22DDH直升機航母,大隅級兩棲登陸艦等載機艦。日本的常規潛艇比較先進,主要有春潮級、夕潮級、親潮級和蒼龍級潛艇等,但是中國有任何常規潛艇也比不了的核潛艇。

電子工業。總體來中國電子工業正在努力趕超日本。中國已經在相控陣雷達及數據鏈及綜合航空電子等技術上取得突破,半導體電加工水平達到12英寸,0.13微米加工技術,聯合指揮、信息化和電子戰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日本的電子戰信息戰技術比較先進,但還主要依靠美國,LINK11和LINK16是日軍的主要信息鏈路。 雷射核電受控核聚變等戰略技術。中國已有神光1/2/3高能雷射系統,以及戰術級車載和艦載雷射武器系統,而日本還沒有這方面技術。中國的核電站採用的是中俄德混合的先進技術,比日本發生安全事故的二代技術先進一代。在受控熱核聚變領域,中國已有環流器1/2A。

超級計算機和晶片。中國超級計算機的上榜數量在第45屆是37台,到了第46屆就達到109台,首次超過歐洲。本屆則達到167台,首次超過美國。奪得榜首的是中國神威太湖超級計算機,使用40960個國產晶片,運算速度每秒10億億次。軍用晶片已完全國產化,甚至開始向俄羅斯出口,根據俄羅斯飛彈-航天企業及軍工綜合體的統計,俄羅斯的飛彈和航天企業2015年從中國購買了價值10億美元電子元件產品,主要都是航天級電子產品,這相當於俄羅斯每年武器出口總額的十分之一,也相當於中國向俄羅斯購買蘇35戰機的一半銀子又賺回來了。日本的「京」超級計算機採用的是特許英特爾晶片,因吸收了美歐技術而比中國先進。 數控工具機。日本在高端數控工具機領域領先中國,但日本數控工具機的控制晶片技術也是買美歐的,軟體技術是買美歐的,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隨著中國近年來飛速的進步,日本對中國的技術優勢已大幅度縮小,中國現有6000多家數控工具機企業,年產值達800億美元,馬上就可以達到1000億美元,年出口額在120億美元。而日本在2009年的工具機年產值才110億美元。在軸承領域,中國不但有洛軸,瓦軸和哈軸,還有龍溪軸承!福建龍溪軸承能夠研製各類非標航空關節軸承,所製造的航空關節軸承可應用於各類型航空器和航空裝備並為國家重點項目提供配套。

中國已自研和引進兩種用於航母及潛艇的特種鋼材,寶鋼在2008年就開發出了1100兆帕的特殊鋼。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超級鋼(微晶鋼。具有超強的堅韌性,被視為鋼鐵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工業化生產的國家。而日本的NS110特種鋼達到HY1080,日本原有的高端鋼鐵工業優勢,正在被中國超越。

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具有較大優勢,秒殺日本。中國目前有一百多個無人機型號,例如翔龍、翼龍、利劍等多種軍用無人機,而且在無人機領域率先進入察打一體無人機階段,是美國無人機的強勁對手。而日本的大部分無人機是外購美歐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0512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