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曝猛料:中國龐大軍艦群已經突破美軍防線

「正如美國一樣,中國也很難改變航母和國家地位相伴而行的觀念。」中國春節臨近,英國《經濟學人》21日的報道又讓有關中國軍力增長的話題成為熱點。在新一輪議論中國航母的同時,美國輿論感慨「剛卸任和新接替的兩任中國海軍司令員都是美國海軍高層的熟人」,中美看似在南海等問題上摩擦不斷,但其實兩國海軍的互動也不少。

資料圖:中國海軍訪問沙特

中國海軍的高層變更,連日來引起外媒對中國海軍發展的新一輪關注。1月17日,擔任海軍司令員11年多的吳勝利上將到齡退役。俄新社20日發表題為「中國任命新的海軍司令」文章稱,新司令員由原南海艦隊司令員沈金龍接任。此外,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2017年初,中國海軍南海、北海、東海三大艦隊司令員全部換帥。

2017 年1 月1 日,遼寧艦編隊在西太平洋海域訓練。

日本《產經新聞》、《每日新聞》20日評論稱,中國從三大艦隊的司令中直接提拔人選至海軍司令尚屬首次。新加坡《聯合早報》21日重點關注的是中國海軍高層將領與南海的關係,稱沈金龍在南海島礁爭端白熱化之際主政南海艦隊,處理多起敏感危機事件,實現該海域島礁戰備巡邏常態化。

印度《經濟時報》21日的相關報道,特別回顧了中國海軍艦艇首次參加「環太平洋」軍事演習等中美海軍之間的互動。的確,過去10年,作為流動的國土,中國海軍的足跡遍布全球,創造多個「首次」:2008年年底,組建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護航海軍艦艇編隊,「首次在太平洋以外地區執行重大任務」;2011年2月,利比亞局勢動盪,中國海軍首次參與撤僑任務;

遼寧艦跨海出征

2013年7月,中國軍艦首次通過日本北海道和俄國庫頁島之間的宗谷海峽,並首次繞行日本海一周;2013年10月,首次通過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的麥哲倫海峽;2014年2月,首次穿越印尼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巽他海峽;2014年6月,中國海軍首次參加全球規模最大、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多國海上聯合軍事演習;2015年3月,葉門內亂,中國艦艇又首次靠泊外國港口直接執行撤僑任務等。

吳司令用特別的方式向全國人民送上新年祝賀,這也將成為中國海軍歷史性的時刻

在這些「首次」突破背後,有的已成為更重要也更長遠的常態化行動部署。時至今日,中國海軍第25批護航編隊正遨遊在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外界也對此早已習以為常。自2012年開始的中俄「海上聯合」系列軍事演習也成為常態化機制。

回顧中國海軍過去的10年,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刊文說,越來越多大型和現代化的新建艦隻正在加入中國海軍,包括先進的飛彈驅逐艦、護衛艦、多艘常規和核動力潛艇、現代兩棲攻擊艦和高性能補給艦等,而後者是中國能首次開展長距離、域外行動的關鍵因素之一——從2008年8月起派遣多批次遠洋艦隊奔赴亞丁灣執行反海盜任務。

航母戰鬥群

而中國艦隊的行動範圍並不局限於此,它們還前往非洲周邊、地中海、黑海、白令海、美洲等海域。文章認為,中國海軍已迎來「最具戲劇性」的發展時期,並且使中國崛起成為地區性海上強國,強化了中國對島嶼主權的聲索力度,並為「海上絲綢之路」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的商業活動保駕護航。

遼寧號艦載機

按照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的評估,中國南海、東海、北海三大戰役艦隊擁有700多艘水面艦隻和潛艇,整體實力已非常強大,並稱「中國海軍已完成控制第一島鏈的階段目標,2020年前將積極完成在第二島鏈地區的軍事存在和行動,到2050年時建立可在世界大洋任何地點執行任務的遠洋海軍」。相關輿論認為,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海軍的家底薄弱,近些年中國海軍建設的快速成長也可以說是對過去幾十年「補償性」的增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050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