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飛行員張浩、王曉冬犧牲!請照亮他們歸航的路

Alinna ...| 2017-04-24| 檢舉

陸航某團2名飛行員夜間飛行訓練英勇犧牲

張浩和王曉冬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王曉冬烈士

張浩烈士

1月19日,駐閩陸航某團一架直升機夜間訓練墜毀,機上2名飛行員犧牲,所在部隊批准他們為革命烈士。

犧牲的機長張浩,一級飛行員,正營職,少校軍銜,江蘇灌雲人,1983年4月出生,2001年9月入伍,2003年4月入黨,多次立功受獎。張浩26歲時在同批飛行員中第一個走上中隊長崗位,能飛多種機型,團里幾次新裝備接裝,都由他擔綱飛行。他還是團里首批某型直升機飛行員,也是經驗豐富的特情處置教員,多次擔負模擬教學任務。

犧牲的副駕駛王曉冬,三級飛行員,正連職,上尉軍銜,江蘇睢寧人,1989年2月出生,2008年9月入伍,2012年5月入黨,去年被團評為「優秀基層幹部」。王曉冬能飛2種機型,擔負保障任務的機務大隊官兵評價他:技術全面、視野開闊,在同批飛行員中較早具備獨當一面能力。

強軍路上,勇於擔當,可戰友們再也迎不回他們駕機歸來的熟悉身影;春節臨近,萬家團圓,可親人們再也盼不到他們休假歸來的勿勿腳步。1月21日,張浩懷孕8個多月的妻子和準備步入婚姻殿堂的王曉冬未婚妻,萬分悲痛地來到烈士生前所在部隊,睹物思人,肝腸寸斷。

沙場如霹靂,丹心照汗青。在強軍興軍的征程上,烈士張浩、王曉冬,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使命擔當,用紮實的行動投身強軍實踐,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留下了鏗鏘的足跡。

向守護萬家團圓的軍人致敬!

向守護千千萬萬軍人家庭的軍屬致敬!

向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的人民群眾致敬!

(李大勇)

相關連結

當犧牲接踵而至

我依舊摯愛這身戎裝

這個春節,對我而言,是灰色的。

2016年,英雄以身許國的消息霸占著我的朋友圈,我不想看到,因為我怕我哭。每一條朋友圈分享的背後,是一張張鮮活的面孔,申亮亮、程俊輝、楊軍剛、李磊、楊樹朋、余旭.....

我原以為,我們的犧牲已就此打住。但就在剛剛到來的新年,1月19日,駐閩陸航某團在組織夜間飛行訓練時,一架直升機在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下朱尾村附近墜毀,機上2名飛行員下落不明。兩名戰友的失聯讓我們揪心.....聲聲呼喚戰友,請速速歸隊!

失聯的兩名飛行員犧牲了?!

很遺憾,這個消息是真的。作為2015級新學員入學時,在禮堂聽的第一場報告會就是姜濤、魯朋飛烈士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飛行世界裡,最驚心動魄的是起飛的瞬間,最扣人心弦的是著陸的航線。姜濤和魯朋飛的飛行生涯中,這樣的時刻很多很多。然而,最壯美的卻是他們在人生最後17秒飛出的那段航線。17秒捨命一轉,藍天划下「悽美弧線」。

總有一些犧牲伴隨著民族復興,毛主席早在延安時就說過:「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正如習主席所說,能戰方能止戰,只有我們自身實力強大了,那一天才不會來臨。就算那一天真的來臨了,我們也有實力將黑暗拒之於國門之外。為了建設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人民軍隊,訓練必須緊貼實戰要求。只有貼近實戰才能讓我們發現短板,找出問題,否則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我們受到的可能是重創。習主席說: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貼近實戰,可能流的不僅是汗,也有血。

即使有犧牲接踵而至,我依舊摯愛身上的戎裝。我是一名真正的95後。我出生的那年,我們國家早已進入和平建設時期。我上小學之時,我和我那一代人被叫做「跨世紀兒童」,的確,我們經歷的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不說高樓大廈平地起吧,就說我們手裡的手機吧,我小學時候用的是小靈通,如今幼兒園的孩子都有智能手錶了。時代在變遷,人也在變。因此現在有句名言叫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時常在想,什麼才是初心。當看到「XX市公開處理思想退兵」的新聞時,我沉默了。有時候我也搞不懂自己為何選擇軍裝,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成天穿著一身小軍裝拿著玩具槍跟小夥伴們高唱著「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發子彈都消滅一個敵人」,這可能就是我的初心吧,從小就有軍旅夢。

去年夏天,洪峰來臨,武漢告急,安徽告急,江西告急,98年之後最大洪水來臨。18年,足以讓一代人成長。我們的子弟兵衝鋒在一線,接受住了這次考驗。在這裡,我想舉一個例子。一個藝術類院校表演系的學生——白宇帆,南京藝術學院表演系2013級學生,貌似和抗洪一線的列兵劃不上等號,但是讓我們感動的是,他去年入伍成為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這個夏天,他在離母校幾公里之外的三汊河奮戰四天三夜保住了堤壩,保護了他所愛的城市。可以說,這是他一場特殊的成人禮。

2016年7月15日,海軍某水警區副參謀長吳光懷永遠離開了他牽掛的那片海,我們的軍媒以《致敬參謀長,走好!今夜,大海為你低咽》為題送別我們的參謀長,分享這條消息表達敬意的同時附上自己的誓言:也許某天,我也會離開那片海,但是,那片海還是祖國的。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這是毛澤東離開韶山沖去追求真理之際在父親帳本上寫下的。想想自己執拗選擇離開北京外出求學不就是為了心中的夢想,想穿上戎裝走上祖國的萬裏海疆。還記得去年的這時候,真的是這時候,我已經拿到了錄取通知書。當我媽看到真的是海軍之時,擔心得好幾天晚上睡不著覺,現在我爸把這事當成笑談來說。因為我爸跟我媽說,海軍都在海上,我媽怕不通水性的我掉下去上不來了!後來我媽也開始關注國防和軍隊建設了,現在只是不會被我爸「騙」了。甚至在前些天看到軍報上文章《一名中尉的抗洪家書:對不起,媽媽,這一次我又撒謊了》後,還跟我打電話說,以後你畢業了要執行啥任務,回來後要給家裡打個電話.......

這讓我想起了烈士姜濤、魯朋飛的父母。英雄許國之後,僅靠種5畝地維持生計的魯朋飛的父母在抵達部隊當晚,他們就拿著2萬元現金找到部隊領導,要求轉交給姜濤的父母,還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點錢算朋飛一點心意。」追悼會一結束,魯朋飛父母當即提出拿出10萬元撫恤金,交給部隊作為愛心基金。他們說:「孩子走了,我們留著錢也沒多大用,也算了卻孩子一個心愿吧。」

想起朋友圈一句話:我在另一個城市上了四年大學,父母看了四年那個城市的天氣預報。對於軍人的父母,如果總結一下,我只能這樣表述:父母害怕我們犧牲,甚至擔心我們風吹雨淋。但是他們不會阻止我們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踏上遠方的征途。正是成千上萬這樣的爸爸媽媽,築成了最堅固的後盾,我們的鋼鐵長城才能屹立不倒。

當兵之前是個小王子,當兵之後是條漢子,這可能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真實寫照。有顏值,有擔當,敢於追求,可能是我們的標籤。只要我們愛這身戎裝,敢於追求,我們就能擔當戎裝背後的家國天下。心有陽光,腳下就有力量。

(李曉東)

來源 | 軍報記者

當犧牲接踵而至,我依舊摯愛這身戎裝!

本期編審:田 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048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