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造新戰機達到戰時速度?印度怎能不著急。。!

巴鐵造新戰機達到戰時速度?印度怎能不著急。。!

根據《外交家》雜誌報導,巴基斯坦國會國防生產常務委*員會於12月7日承認,該國空軍目前裝備70架梟龍JF-17雷電戰機。其中,有50架為比較舊型的Block-I。 空軍司令阿曼指出,巴在2015年生產了16架JF-17,並打算在2016年底以前生產24架Block-II型梟龍。據悉Block-II型梟龍明顯標誌是加裝空中受油裝置。

中巴合作研發的梟龍戰鬥機,在巴基斯坦空軍的代號是JF-17雷電戰機,被認為是中巴軍備技術合作和兩國友誼的新象徵。近期在巴鐵空軍被逼放棄購買美國新一批F16BLOCK52戰鬥機之後,巴空軍宣布將會把JF-17雷電戰機的裝備規模再擴充150架。 美軍方專家預計,巴空軍會積極考慮購買中國外貿型四代戰鬥機進一步提升實力。

梟龍戰機被稱為準三代機,但具有突出的中低空和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較好的截擊和對地攻擊能力,較大的航程、留空時間和作戰半徑,優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較強的武器掛載能力。 該機擁有先進的氣動外形,配裝大推力、低油耗的渦扇發動機以及先進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綜合化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能發射中距彈、實現多目標超視距攻擊的能力,具有多種先進的精確導航、戰場態勢感知、目標探測與識別、作戰攻擊以及電子戰等功能。

從上面的消息可以看出,巴基斯坦軍事航空企業已經能夠成熟批量建造梟龍戰鬥機。如果按照本年度24架的產量來看,與成飛殲10的建造速度一樣。 但是也可以理解為本月20架(同學們按上述新*聞自己算一下),那麼這個速度堪稱戰時裝配速度了。如果屬實的話,那麼已經對國產LCA心灰意冷的印度海空軍將會看的心急火燎。

印度空軍雖然已經簽了部分達索的陣風戰鬥機,但是遠未達到印度空軍的規劃需求數量。 原有的蘇30MKI戰鬥機事故不斷,而且面臨全面升級;美國之前許諾的F16戰鬥機眼望著根本就沒戲。

要麼沒錢買,要麼買來靠不住,這就是印度海空軍現在面臨的空中力量裝備窘境。 而有中國支持的巴基斯坦軍事航空工業很顯然已經相當成熟了,而有了量產梟龍的基礎,未來自主建造殲31肯定不在話下。

官媒曝正研製隱身梟龍 機頭座艙有明顯改進

中航工業官方媒體披露的圖片顯示,傳聞已久的「隱身梟龍」項目可能已經啟動,FC-1「梟龍」有望成為繼FC-31「鶻鷹」之後,中國推向國際市場的第二款隱身戰鬥機。

《中國航空報》近日刊發的文章顯示,「隱身梟龍」項目可能已經啟動

公開報道顯示,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研製的FC-1「梟龍」(巴方稱為JF-17「雷電」)戰鬥機自問世以來,就一直在進行的各種升級項目,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加裝空中加油系統、改為雙座版等,而這些改進的背後,都顯示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快速進步。

早在2014年珠海航展期間,巴基斯坦軍方官員就透露,中巴正在合作實施「梟龍」相關航空電子設備及軟體的更新計劃,並對早期型號進行升級。 巴基斯坦方面的防務專家透露:JF-17的升級項目包括採用先進的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頭盔顯示器和其他一些尖端航電設備,甚至可能會進行基於隱形化的機身修改。

安裝有空中受油管的「梟龍」戰鬥機

眾所周知,出於隱身需求,隱身戰鬥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武器裝備均放於機身的內置彈艙,而作為一款採用單發中推的輕型戰鬥機,「梟龍」如果採用內置彈倉勢必會影響內部載油、機載設備的空間,這對輕型機來說是個很難取捨的問題。 簡單來說,在世界各國隱身戰鬥機明顯向中型以上級別發展的時候,「梟龍」的隱身型號顯然難以同時滿足「隱形」和「戰鬥」的需求。 從中航工業官方媒體曝光的圖片來看,「梟龍」的隱身型號採用了菱形機頭、一體化座艙、鋸齒狀連接處等隱身設計,按照這個思路,除了照片公布的部位以外,隱身版「梟龍」還可能採用了翼身融合、V型雙垂尾、吸波材料等常見的隱身設計。 有軍事專家對「迷彩派」分析稱,如果要對現有的「梟龍」戰鬥機進行基於隱形化的改進,最佳的方式可能是並不設計內部彈艙,而是在機腹設置半埋式武器外掛點,或者採用外掛式隱身武器艙。 也就是說,隱身版的「梟龍」最終只是一架「半隱身」戰鬥機,改進思路類似於美國波音公司以F-15E為基礎開發的備一定隱身性能的「沉默鷹」,採用某些四代機的技術來提升隱身性能。

網友設想的隱身「梟龍」,採用了半埋式彈艙

該專家還強調,儘管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空軍強國都在大步邁向隱形化,但大家都沒有忽視對三代戰機的改進和升級工作。 從國產三代半戰機(如殲-10B/C、殲-16)以及隱身版「梟龍」的資料來看,中國在發展高端隱形戰機的同時,仍在繼續發掘第三代戰機的潛力。

該軍事專家最後對「迷彩派」稱,在隱形戰機大受追捧的同時,三代戰機同樣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作為一款外貿型戰鬥機,「梟龍」的隱身版如果能夠實現,必將大幅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巴飛行員試駕梟龍最新版:再也不想開F16 根據巴基斯坦網友在國內論壇昨日的發帖,稱其已經在中國試駕過中巴聯合改進的 JF-17. Block 3型。在帖子中他對於改進後的梟龍的雷達系統讚不絕口,可以輕鬆跟蹤地面的目標。

並且航電系統更人性化,飛控的反應更好。用他原文的文字來說,就是給一架F-16都不開了。 而根據他以往發帖紀錄,可以確認其是巴基斯坦國內梟龍中隊的一員。這表明中巴合作的梟龍JF-17. Block 3型的改進工作已經完成。

梟龍戰機起飛

根據加拿大網站2015年10月27日刊發文章稱,在巴黎航展上,巴基斯坦空軍JF-17項目市場負責人、空軍准將哈立德·馬哈茂德稱巴將升級JF-17戰鬥機。 例如為Block3批次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JF-17安裝無源相控陣雷達和紅外線探測及追蹤系統,升級航電系統,以及使用巴基斯坦自己生產的復合材料。

而且這個升級方案是大量參照中國殲-10B的成熟技術對巴基斯坦的的JF-17進行升級。 升級後的水平,用馬哈茂德准將原話來說:」現在我們已經和中國開發了Block 2版本,在此基礎上會發展Block 3升級版本,而大量採用復合材料,將會使機體更輕,並可以讓我們安裝更多的機載設備。 並且會讓給梟龍安裝相控陣雷達。這將會使梟龍具備F-16C/D的性能。

而且他對媒體表示,新的升級計劃會更有開放性,可以針對不同國外客戶進行定製型修改。他表示巴基斯坦一直在積極向其他國家兜售JF-17。 巴基斯坦一直深受英國傳統的影響,所以他的推廣策略與中國相比更加開放,活躍和透明。在這方面,巴基斯坦和印度很相像。 JF-17在伊斯蘭國家的推廣關鍵將主要依靠巴基斯坦。而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block3的升級工作,這個中國速度也堪稱奇蹟啊!

根據現有資料,目前配備在JF-17 BLOCK1的機載雷達是中國KLJ-7型火控雷達,其雷達天線直徑在600毫米左右,下視探測距離在80公里,上視在105公里左右。 平面搜索距離在120公里左右,同時KLJ-7還具備較為完整的空地(海工作)模式,包括高精度的合成孔徑成像和地面移動目標指示模式等。

殲10B的相控陣雷達

但是其定位精度不高,而且對於中距飛彈的支持也不算完善。 更不要說在空地和空空模式中來回切換這種複雜的工作模式,這是機械掃描雷達的弊端。 而梟龍屬於輕型戰鬥機,如果直接照搬殲-10B的相控陣雷達很難安裝進去。

所以我們使用一種」帶旋轉盤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是體積和性能綜合考量的結果。 平面相控陣雷達有一個缺點,隨著掃描範圍的增加,雷達孔徑投影區的減少,而導致天線增益的降低和波束的增大,從而降低雷達的探測距離,因此需要轉動天線以擴大雷達的掃描範圍。 瑞典的JAS-39其配備的AESA據說也將採用旋轉機構來提高雷達的掃描範圍。所以梟龍的這項改進是符合實際,而又會給梟龍戰機帶來本質性上提升。

未來的梟龍,可能會安裝簡版的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AESA可調節雷達,先進中距空空飛彈,甚至還會升級飛控系統。 印度媒體對其的評價是單就紙面上的戰鬥威脅能力直逼印度SU一30MKI,就算未來印度T-50早期型入役也不是沒有可能做到互換,這不就是遊戲規則改變者嗎? 中國的科技人員賦予巴基斯坦梟龍的另一次能力飛躍,堪稱性能倍增器。

而且巴基斯坦進口了ZDK-03預警機,它和JF-17之已經加裝了數據鏈系統,可以互相配合作戰,這樣組合效果來說對巴基斯坦這隻小而精的空軍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 巴基斯坦完善了自己的空戰體系,再加上較大的裝備數量。 那麼未來,印度空軍所要頭疼的不僅僅是幾架JF-17的問題了。 更是要面對整個巴基斯坦空中體系密不透風的「梟龍之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4013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