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日本推出扼華新舉措,美國三航母部署太平洋,台灣蔡英文蠢蠢欲動,各界企圖給中國製造麻煩。但日益強大的人民軍隊,絕對不允許任何國家、任何地區和任何人拿中國任何一寸土地的注意。
一、強勢發展軍力
發展是硬道理。年終歲末對於解放軍來說從來不是刀槍入庫的休假好時光,相反每逢重大節日,中國軍隊經常提高戰備警戒等級,以守衛國家安寧。與往年不同的是,2017年的訓練戰備格外繁忙。
自2016年12月20日起航以來,由遼寧艦和數艘驅護艦,及多架殲-15艦載戰鬥機和多型艦載直升機組成的航母編隊,堅決貫徹習主席「能打仗、打勝仗」的指示要求,堅持航行一路、訓練一路、檢驗一路、研究一路,組織了長時間連續航行並交替轉換海區訓練。編隊航跡跨越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等海區,航經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台灣海峽等海峽水道。
1月9日下午,中國1架運-8預警機、1架運-9電戰機和6架轟-6轟炸機,飛越日本海,迎接穿越津輕海峽訪問歸來的兩艘054A護衛艦。日本大批F-15J從多個基地緊急升空,罕見出動了最先進的E-767空中預警機。中日之間圍繞進出島鏈進行的穿越與偵查互動近年來屢見不鮮,
但不同以往的是,韓國十餘架戰機也加入對中方艦機的警戒行動中。狹窄的對馬海峽和黃海海域中日韓三國防空識別區的交叉重疊,使中國首次以一敵二,同時應對日韓兩國。
以此同時,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編隊也在南面創造了一個首次,即首次以大型海空作戰力量編組通過台灣海峽。1月10日晚,遼寧艦及護航艦艇由台灣海峽北上,航路維持在「中線」以西,向北返回青島母港。
熟知五次「台海危機」歷史的人,對台灣海峽的政治意義恐怕都不陌生,為避免擦槍走火和軍事刺激,兩岸以中線為界,極力避免越界舉動。不誇張地說,台灣海峽是兩岸能否和平相處的試金石,也是禁止他國武裝進入的政治「禁區」。
1月9日,發生了一件讓日本統合幕僚監部神經緊繃的大事,來自中國的6架轟-6轟炸機、1架運-8預警機和1架運-9電子偵察機飛越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在公海上空盤旋數小時。
去年,進入12月下旬後,航母遼寧艦與其他飛彈驅逐艦、護衛艦等艦船組成艦隊,開始在渤海、黃海水域展開綜合訓練。當時,共有13架殲-15艦載機出現在遼寧艦的甲板上,是到目前為止數量最多的一次。此外,還包括多型艦載直升機。
這次與遼寧艦組成編隊進行跨海區訓練和試驗任務的,有052D型驅逐艦長沙艦,052C型驅逐艦鄭州艦、海口艦,054A型護衛艦煙台艦、臨沂艦,056輕型護衛艦株洲艦以及綜合補給艦高郵湖艦。
進入2017年後,遼寧艦航母編隊開始在南海水域組織訓練。據悉,這是殲-15艦載機首次出現在南海上空。1月11日7時許,遼寧艦航母編隊向北進入台灣海峽,並沿海峽中線西側向北航行,在12日6時30分離開台灣海峽。
二、維護祖國正當權益,中國軍隊底氣十足
當地時間1月12日,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出席在紐約舉行的美國中國總商會2017年年度晚宴並致辭指出,希望中美兩國各界為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關係作出建設性努力,特別是希望一些人在涉及別國海上爭議的問題上能夠謹言慎行。
崔大使指出,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面對不少地方出現的亂象,有人擔心和焦慮,有人困惑和迷惘,不知道世界何去何從,不知道未來路在何方。但是,中國人民始終牢記自己的奮鬥目標。
解放軍南北開弓,在2017年初以實際行動傳遞了極其不尋常的信號。在台灣問題上,隨著台灣政治格局的變化,大陸全方位開動對台施壓攻勢,從外交到經濟再到軍事,體現出解決統一問題的魄力和從功能合作到軍事鬥爭準備的方式換擋。
中國軍隊一系列不同尋常的強硬行動,在網際網路上贏得了壓倒性的讚譽。軍事手段在維護和實現國家利益上的比重越來越高,民眾的愛國情緒隨之高漲。
不可否認的是,軍事與外交通常是不分彼此的優秀拍檔,多樣化的靈活手段也是國家對外行為的應有之義。然而,儘管有複雜難解的朝鮮核問題和薩德問題,但東北亞整體形勢仍然穩定大於衝突,經濟政治合作大於安全威脅。作為對地區事務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中國一舉一動其意味遠大於韓國、日本的同等行為之影響。
在中國壯大和崛起的過程中,要避免一個陷阱。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隨著歐巴馬和特朗普權力交接,俄羅斯正在發生變化——那個人們印象中強硬、睚眥必報的俄羅斯,正在漸漸韜光養晦,避免與美國硬碰。這樣一來,在美極強、俄較弱、中較強的三極中,將中國推向了前台。因此,中國千萬要避免在兩個方向上同時用力。
隨著解放軍現代化的數十年積累,20年前那樣的軍艦、客貨輪、漁船千帆渡海的畫面將不會再上演,台灣海峽在軍事上也越來越難以作為天塹阻擋大陸軍事力量。海軍艦艇編隊向來在通過台灣海峽時儘量避免刺激對岸,並非膽小怕事,而是和平時期無此必要。
戰時,遼闊的台灣東岸則遠勝於西岸的台灣海峽,是航母作戰的優良戰場。在兩岸目前政治氛圍趨緊的背景下,遼寧艦航母編隊首次通過海峽,政治意義大于軍事意義。即以泰山壓頂之勢將大陸決心傳遞於普通台灣民眾,直指台灣官方自我陶醉式的自欺欺人宣傳,讓台灣民眾做出理性選擇。
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一中原則」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原則立場。這一點,自中美建交以來,歷屆美國政府都未敢在這一問題上觸碰紅線。軍事手段通常是政治手段失效後的補充,也是解決爭端的最後方式,望台灣方面好自為之!
遼寧艦編隊的訓練也再次展示了中國捍衛國家統一的決心和能力,敲打美國的同時,也對島內台獨勢力起到震懾作用。
此外,中國航母編隊在南海的大規模訓練,也是在警告美國政府和軍方人士,中國在南海不僅準備了用來防禦的「彈弓」,也有應對任何挑釁的「重拳」。
三、占據道義高地,日美我們都不怕
毫無疑問中國是南海和自身主權問題的道義高點,日美都是挑事者,我們什麼都不怕。縱觀歷史,日本的侵略意圖從未消停,特別是對中國的覬覦。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句話不僅用於反腐。等我們自身強壯了,日本想啃都啃不動,他敢放肆,我們就能讓他啃掉自己的牙。
談到如何看待西方媒體大肆炒作中國在南海部署防空飛彈,尹卓認為,這種炒作毫無道理。這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美軍轟炸機不遠萬里到南海炫耀武力,兩個航母編隊在南海活動,時刻在南海保留著龐大的海軍力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部署採取合理合法的防禦性措施是正常的。中國的防空飛彈既打不到美國,也不會對周邊盟國產生威脅,只要他國不威脅中國島礁的領土領空安全,防空飛彈就不會起作用。
尹卓表示,美國到處宣揚「中國威脅論」,但真正威脅地區穩定的卻是美國。美國大選之後,整個南海地區形勢趨於穩定,沒有掀起大的波浪。但仍然有人不甘心南海穩定,害怕美國放棄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故意煽風點火,其意圖非常明顯。
美國是日本扼華的重要抓手,也是安倍最為倚重的棋子。特朗普正陸續把強硬的反華勢力引入他的團隊,美國強硬遏制中國的趨勢越發明顯。可以預想,特朗普上台之後可能在遏制圍堵中國上下足功夫。安倍政府認為,美國深入推進「亞太再平衡」,對於日本來講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必須藉此大作文章。日媒認為,日本必須推美國一把,為美國軍事圍堵中國添上一把火。
據日本專家透露,日本已經制定了依靠美國擴大軍事圍堵中國的《借力美國軍事圍堵中國基本綱領》,配套有詳實落實方案。根據綱領,日本將從軍事人才培養、武器裝備體系改造、通信網絡構建、信息元素植入等多個方面全面提升軍力。
香港《大公報》透露,根據新的軍事圍堵中國計劃,日本將全面加強一線軍事基地建設,築牢扼華根基。安倍政府認為,美國是日本擴大軍事圍堵中國的最佳幌子,藉機強化美日共用軍事基地同時,重點加強日本專用軍事基地建設。日本將充分吸收美國軍事基地建設經驗,發揮美日軍事情報共享優勢,大力推進軍事人才培養計劃,全面改善軍事裝備組網能力。
為了謀求東海釣魚島方向軍力優勢,日本計劃逐步強化西南諸島軍事基地建設,不斷增加軍力部署規模,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形成相互聯繫、相互支撐的完善作戰體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9871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