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F35B部署日本 殲20艦載機將是美軍航母噩夢! 1月11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10架F35B抵達日本,後續還將有6架F35B預定12日到達,形成一個完整16機中隊。 F35B是整個F35家族中機動性性能、載荷航程性能最差的型號,但又是戰術和戰略上對於中國威脅最大的型號——這一切都源自於它的垂直降落飛行功能定位。



圖:F-35B 圖:F-35B升力風扇向下排出的是冷空氣 由於需要嚴格的控制重量、並且在飛機中塞進一個巨大的升力風扇和其它大量設備(比如機翼兩側必須設置噴氣管路,保證起降平衡);F35B的翼載荷更高,涉及空戰的飛行控制方案有所簡化(獨立襟翼、副翼,簡化為襟副翼);機內燃油更少,而且彈倉的容積小不能像F35A/C那樣攜帶1噸級的重型攻堅武器。


圖:F35系列的彈倉在B型上要給升力風扇讓出空間 但是另一方面,F35B可以直接搭載在日本的直升機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甚至是臨時改裝的全通甲板民船上;藉助軍艦平台本身的海上持續存在能力和機動能力,F35B對於中國大陸沿海目標的威脅持續能力、進攻的主動性和難以預測性,不僅遠遠超過F35A陸基型戰鬥機,同時也超過對軍艦平台要求特別高的F35C常規起降艦載機。 目前美軍交付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35A已經開始交付,而此次美軍陸戰隊的F35B也開始部署日本;這都意味著日本的海空力量,已經開始正式向以四代機為核心轉型。將來中日方向的海空力量對峙和對抗中,面對F35的威脅已經只是迫在眉睫的時間問題了。

一圖:日本「出雲」艦,此類軍艦日本已經擁有很大的數量,一旦都配備上F35-B,作戰潛力非常可怕 F35家族研製過程中,遭受了太多政治因素干涉——比如國會為了省錢,強行要求將垂直降落飛機和常規起降飛機捆綁成一個系列,並保持高度通用化。這些不合理的要求最後累積出嚴重的設計矛盾,使得F35家族的飛行性能、可靠性、可維護性都遠沒有做到美國航空業能提供的最高水準——這也是F35招黑的核心原因。F35家族完全有機會、也本應該做的更好。

圖:殲15面對F35系列沒有對抗的勝算
但是另一方面,F35依舊是現在世界上最頂級的戰機之一,僅次於F22和殲20。雖然由於飛行性能上的劣勢,它無法獲得與同樣隱身、而且具備優異持續高速飛行能力和機動性的F22、殲20在同一等級上的制空戰鬥力;但是對於任何不具備完整隱身能力的戰機,包括T50和所有三代機,它都能形成強力的代差壓製作戰能力。因此殲15面對F35系列戰機並沒有對抗的勝算。 但是另一方面,F35依舊是現在世界上最頂級的戰機之一,僅次於F22和殲20。雖然由於飛行性能上的劣勢,它無法獲得與同樣隱身、而且具備優異持續高速飛行能力和機動性的F22、殲20在同一等級上的制空戰鬥力;但是對於任何不具備完整隱身能力的戰機,包括T50和所有三代機,它都能形成強力的代差壓製作戰能力。因此殲15面對F35系列戰機並沒有對抗的勝算。

圖片:發動機葉片從正前方清晰可見。 直通進氣道本身形成的空腔反射效應和葉片的強信號特徵,使T50的其它任何隱身措施都效果歸零。這垃圾玩意給F35提鞋都不配 對於中國來說,殲20已經開始批產並交付軍隊服役;因此殲20參與中日方向海空力量對峙,也只是個時間問題了——這更多取決於具體的政治和軍事決策考慮,而無關於技術問題。殲20和F35之間出現直接性的對抗,哪怕是就在今年出現也不會令人意外了。

圖:只有殲20上艦,才能高效克制F-35B和F-35C
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現有的殲20隻有陸基型號。無論是從陸地基地起飛、趕赴中日美的對峙區域花費的時間,還是趕到以後的燃油儲備數量,殲20終歸是個陸基飛機,在遠離本土的地方都是非常吃虧的——特別是面對藉助軍艦起降的F35B、F35C。
尤其是對於中國的航母來說,面對F35B、C的威脅,如果不解決艦載機被對方代差壓制的問題;可以認為是不具備中日美對抗環境下的戰場生存能力,而只有殲20艦載機,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
近日"閉關"進行最後修煉的中國殲-20隱身戰機再次曝出讓人非常興奮的消息,有微博網友爆料,9月初殲-20戰機已經到達世界海拔最高的機場--中國稻城機場進行高寒區試飛,隨即曝光了數張最新殲-20的照片,從圖片上看出這架殲-20的整體機身被包裹在棕色迷彩中,而只有機身尾部的垂尾暴漏在外。從機型判定很有可能是2101和2103號的原型機型號。

但是與我們之前見到已經塗裝"八一"空軍標誌的殲-20不同,這架戰機並沒有塗裝空軍標誌,初步判斷仍然是一架試驗原型機。而接下來的實驗至關重要,在高寒高海拔地區對戰機整體性能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這也是檢驗裝備在特殊環境下的狀態是否達標。我們並不是第一次見到寒區出現空軍最新裝備,此前我們已經見到過運-20、直-20等最新裝備也出現在這些地區,中國依靠廣闊的高原地區能夠實現對戰機性能極限測試。

而特別指出的是,進入寒區測試其實並不是就意味著已經服役,網上有流傳關於中國殲-20已經服役的消息第一時間得到中國空軍方面的闢謠,空軍裝備部綜合計劃局局長王中華大校近日在接受深圳衛視採訪時表示,中國空軍裝備列裝有嚴謹的計劃,一切正按計劃進行。
另據外媒的最新報道,俄羅斯軍事觀察新*聞8月31日報道稱,中國殲-20已經開始研發艦載機型號,能夠同時擔負起遠程截擊機和防空系統殺手的雙重任務。俄媒指出,殲-20的設計能夠滿足中國海上和陸地的隱身超音速戰機的所有要求,特別是能夠攜帶小型戰術核飛彈,這將是中國制衡周邊國家特別是美國海軍的重要力量。

俄羅斯軍事專家認為,中國需要一款從殲-20系統中脫離出來的超音速轟炸機,彌補現目前中國轟-6改作戰半徑只有3000公里的缺陷。俄媒預測,殲-20版本的艦載機將是一款戰鬥轟炸機,翼展延長10.2%(14.2米),機長縮短0.7米(19.5米),全機空重增加2.5噸(19.5噸)。增重有助於強化電源系統,以及起落架支柱、排氣裝置、機翼等結構部件。延長翼展儘管略微擴大了飛機面積,但有助於在增重的前提下保留機動性。
對於殲-20是否會研製艦載機類型筆者仍然有待考證,軍事評論員符義鵬指出,海軍方面目前已經裝備一款重型殲-15戰機,從各方面考慮目前發展艦載機版殲-20都還為時尚在。

從現有需求上看,中國航母需要繼續鞏固和開發殲-15戰機,從而將這款戰機的更多潛能發揮出來,新型艦載機上可能更加需要與航母配套的預警機、電子戰機、反潛機這樣的多功能機型,還是那句老話"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其他的慢慢來。 殲20一優勢明顯:成未來航母艦載機是必然 今年,AMF「鶻鷹」中型四代機可能成為我軍下一代艦載機的議論引起了網友熱議。戰機高低搭配也再次被大家提及。我們真的需要製造一種性能夠用就行的所謂中型四代艦載機嗎?就戰後六十年來的戰鬥機發展歷程來看,這恐怕只是一個海市蜃樓,絕不真實,不具備任何可行性。
在大多數情況下,航母編隊是通過遏制對方偵察機的雷達搜索來實現隱蔽,大航程作戰飛機給航母編隊帶來了比較安全的防禦距離,如果艦載機的作戰半徑超 過敵方岸基飛機的偵察範圍,那麼航母編隊就可以在完全隱蔽的情況下對敵方發動攻擊,使其無法預先反應,沒有足夠的時間組織防禦、如果艦載機的作戰半徑超過 敵方岸基飛機的打擊半徑,航母編隊就可以在敵方的防區外航行和作戰,作戰風險大幅度下降。

因此,美國固定翼艦載機的發展趨勢一直是重量越來越大,航程越來越遠,美軍先後發展過A-12和NATF隱身艦載機,正是這一作戰思想的體現,由於蘇*聯解體,這些高性能的作戰飛機失去了用武之地,但他們縝密的設計思想,完善的設計理念對後來者的中國海軍航空兵仍然有啟發作用。我們必須明確指出,中國發展大航程重型雙發艦載隱身戰鬥機,是符合世界艦載機發展基本規律的明智選擇,是這個時代賦予中國海軍航空兵的光榮使命。

我國在成功研製出殲-15重型艦載機之後,已經基本掌握了重型艦載機的關鍵技術,但我們必須冷靜地看到,殲-15相對於美軍的F-35C艦載機 已經相差一代,我國第二代艦載戰鬥機必須達到第四代戰鬥機的水平,在作戰能力上,要能夠與F-22和F-35戰機進行有效對抗,對國外典型的三代改進型戰鬥機,如F/A-18E/F、F-15K、F-15SG、颱風戰機等保持全面優勢。
按照通用化和減少成本的考慮,在殲-20戰鬥機基礎上發展一種重型艦載 戰鬥機,是非常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正確選擇;同時,在該機的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發展殲轟-20雙座多用途戰鬥轟炸機,以及殲電-20高性能隱身電子戰飛機,走系列化發展之路。 必須指出,發展重型艦載隱身戰鬥機將確立中國在世界艦載機技術上的優勢地位,由於F-35C具有先天技術缺陷,在殲-20艦載型戰鬥機面 前,F-35C在空戰能力上將處於明顯劣勢,這將是美國自1944年以來,首次出現對手的艦載戰鬥機優於美方的情況,這將讓美軍難以接受,美軍很可能將加 速新一代(美稱第六代)艦載戰鬥機的研製進度。

在美軍NATF計劃下馬之後,中國的重型艦載隱身戰鬥機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種重型艦載隱身戰鬥機,它將開 創人類艦載飛機發展的一個先例,成為世界艦載機發展的偉大里程碑。
蘇-33戰鬥機為了上艦而增加了鴨翼並強化了機體結構強度,這導致該機空重高達19.6噸;而且因為增加了鴨翼,該機航程 比蘇-27戰鬥機有大幅度下降,最大不超過3100千米,減少了20%。事實上,如果瀋陽601設計所能夠對殲-15進行重新設計,採用現代化的全權限電 傳操縱系統,精心採用復合材料,該機的性能可以比蘇-33提高一個檔次。

與殲-15緩慢的進展同步,中國第四代殲-20戰鬥機飛速發展,在今年1月11日實現了首飛,預期4-5年內即可服役,這種飛機完全符合第四代戰鬥機「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綜合航電」的要求,是唯一堪與F-22對抗的先進戰鬥機。.

中國航母必然要裝備能夠超音速巡航的戰鬥機,目前看來他這是在宣布海軍將採購殲-20的艦載型號。從進度看,殲-20的艦載型最早將在2018-2020年服役,此後能夠以每年12-30架的速度裝備部隊。如果殲-20艦載型進展順利,那麼殲-15艦載機將在服役6-8年後被逐下航空母艦,交給海軍航空兵其他部隊服役,其採購數量將不會超過遼寧號航母所需的60架。

預計對殲-15的採購將在2015年前決定前兩個團的訂單,第三個團是否採購將在2016年前決定。
總之,中國發展殲-20艦載型戰鬥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這種基於殲-20戰機基礎上的跨時代艦載機呼嘯升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9708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