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在航運、減災、發電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基於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原因,某些國家和地區總有一些人抱著各種莫名其妙的想法對三峽工程有著某種覬覦。很多人認為,如果在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時摧毀三峽工程的主體水壩,將會導致長江中下游「洪災泛濫」、給中國展開軍事行動造成非常大的麻煩。然而如果對三峽工程的設計、周邊地理條件以及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進行分析,便不難發現這種想法實在荒唐至極。
圖註:飛彈發射瞬間
首先,從壩體結構來看,三峽工程主壩採用的是重力壩設計,這種機構本身就難以摧毀。這種設計的特徵是地表以下部分的體積遠大於地表以上部分,如果從壩體中間切取一個剖面不難發現其形狀類似於金字塔。由於「下粗上細」,實際上三峽大壩的穩固性非常高。即便能夠摧毀水線以上部分,對於水線以下部分也不會造成實質影響,能夠快速進行復建或修復而無需完全重建。因此,摧毀三峽大壩事實上根本不代表完全摧毀三峽工程,以目前中國的工程技術水平能夠在較快時間內對損毀的壩體實現復原。更何況,三峽工程本身在建設時就考慮了抗損毀能力,按照設計標準即便庫區發生7級地震都不會對主體結構造成破壞性影響,更不要提規模有限的人為打擊。僅從工程角度來看,摧毀三峽大壩就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圖註:重力壩結構示意圖
其次,三峽工程上下游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某些人的想像完全不同,即便將三峽庫區存水快速排空也不會造成下游發生大規模洪澇災害。儘管三峽工程有著「高峽出平湖」的美譽,但實際上對三峽工程範圍內的自然地理稍具了解便不難發現,事實上三峽庫區是「一線水」而非「一盆水」。三峽工程的構築,只不過是提升了三峽庫區的水位,完全沒有也不可能改變三峽庫區的峽谷地形。因此,實際上三峽上下游的水能勢差,遠不是某些人想像中「將一個湖的水迅速排干」的水準,水量完全處於長江水道的調節能力範圍內。即便三峽工程完全崩潰,以長江的水流量而言中下游的寬闊主河道也能迅速緩釋三峽庫區傾瀉的水勢,認為摧毀三峽工程就能造成下游洪澇災害未免有點太想當然了。
圖註:三峽大壩圖
第三,三峽工程位於重慶市與湖北省之間,雖然工程規模龐大但因地處內陸且完全位於山區之中而非常難以攻擊。作為中國最主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三峽工程本身就有非常嚴密的防護體系。且不說目前突破在任何一個戰區中都有完善的防空監測網絡、至少三個團以上的第四代戰鬥機和數個遠程防空飛彈營的中國空軍的封鎖是多麼難以實現的任務,即便不考慮任何潛在的風險使用中遠程彈道飛彈進行攻擊,對三峽工程關鍵部位的定位都將成為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在從目標識別到攻擊作戰都難以完成的情況下,摧毀三峽工程也就成為了一個徹底的笑話,而如果使用核,誰又敢冒這風險?綜上,攻擊三峽工程誰也不敢這麼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950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