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蘇35不打緊:俄竟還要對華賣「鴨嘴獸」

俄羅斯正式交付中國4架蘇-35戰鬥機的消息,得到中國軍方媒體的確認後,讓以為中國不再需要購買俄羅斯軍用整機的網友們黯然傷神了好久。但這種情緒平復了之後,很快就有一些媒體刊文分析認為,在國產運-20服役和殲-20進入部隊試用之後,蘇-35將是中國引進自俄羅斯的最後一種軍用飛機了。

但事實真的那麼樂觀嗎?迷彩派將借本文探討一下,未來還有哪些俄羅斯生產的軍用飛機可能會繼續得到中國的訂單。

在風雪中試飛的伊爾-76MD-90A

一、伊爾-76MD/伊爾-476(伊爾-76MD-90A)大型運輸機

自中國空軍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批量引進10餘架伊爾-76運輸機後,其後又陸續與俄方簽訂了後續引進伊爾-76運輸機的合同,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空軍擁有的伊爾-76運輸機總數已經接近30架。

伊爾-78M空中加油機

在運-20服役之前,這些伊爾-76幾乎一直在滿負荷工作著,不管是軍事訓練、抗震救災還是遠洋搜救、跨國撤僑中,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此外,這些伊爾-76中還有至少4架成為了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的載機平台,為中國解決大型預警機的有無問題做出了貢獻。

不過,儘管目前中國的運-20已經開始正式裝備部隊,但作為中國第一款國產大型運輸機,考慮到飛機本身成熟度和生產線建設等問題,運-20的生產速度在開始的5年左右的時間內並不會很快,年產量可能只有個位數。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可能仍將不得不進口俄羅斯的伊爾-76MD運輸機,甚至包括相當數量的二手伊爾-76MD。

由於蘇34機頭呈扁平形狀,所以其被形象地成為「鴨嘴獸」

此外,作為伊爾-76的改進型號,伊爾-76MD-90A(也就是伊爾-476)採用了新的動力系統、新的通信系統、防禦系統,整機70%的部件進行了革新,在載重量、航程、經濟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

如果伊爾-76MD-90A的價格能夠實在並且保證交付速度,在當前中俄兩國軍貿關係發展良好的情況下,中國顯然並不介意採購適當數量的伊爾-76MD-90A作為國產大型運輸機機隊的補充。

蘇34

二、伊爾-78/伊爾-78M空中加油機

在2016年5月,烏克蘭國家新聞通訊社刊曾刊文披露,烏克蘭特種設備進出口公司在2011年與中國簽署了售華3架伊爾-78加油機的合同,合同價值近4478.71萬美元,烏克蘭在將這些飛機進行恢復性維修和改裝後,供應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隨後,中國軍方在相關報道中,多次出現了這款大型空中加油機的身影,證實了解放軍空軍已經正式裝備了伊爾-78。

不過,無論是早期的殲-8D、殲-10系列、蘇-30戰鬥機,還是近年來入役的殲-15、殲-16,以及剛剛入役的蘇-35,其空中加油的需求,顯然是3架伊爾-78加油機無法滿足的,而運-20在剛剛生產的初期,想要滿足運輸需求的同時再改裝為足夠數量的空中加油型號也不現實。因此,尋求繼續引進伊爾-78,甚至更先進的伊爾-78M加油機,都是中國空軍必須要解決的應該重要問題。

三、蘇-34戰鬥轟炸機

飛翔中的蘇34

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結束之後,關於中國空軍有意引進蘇-34的消息就迅速成為一個軍事愛好者熱烈討論的話題。有消息人士在網際網路媒體透露,在被稱為「遠程」的遠程隱形攻擊機項目下馬之後,中國空軍需要一款遠程戰術轟炸機。

因此改進版本的蘇-34有可能成為一個選擇,該消息人士還稱,俄羅斯向中國推銷的型號名稱為蘇-34MK,準備有多個方案,其中包括安裝更先進發動機的版本,蘇-34MK的航程是中國現役蘇-30MKK的兩倍,接近轟-6K,但是使用效率比轟-6K要高的多。在網際網路傳出這個消息之後,迷彩派曾向多個渠道求證其真實性,得到的結論綜合起來是:並非空穴來風。

蘇34

有軍事觀察員則對「迷彩派」表示,如果引進蘇-34的可能性確實存在的話,那說明中國空軍對於遠程精確打擊的渴求要遠遠超出外界的猜測。不過,缺乏隱身能力、機動性有限的蘇-34如何能發揮出其應有的效能,也是中國空軍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該專家強調,在殲-16戰鬥轟炸機的數量短期內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使用蘇系戰機經驗非常豐富的中國空軍如果能獲得一定數量的蘇-34,並非沒有可能,尤其是在中國大陸可能面臨一場反分裂戰爭的情況下,關於中國引進蘇-34的傳聞並不會輕易消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946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