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兩款電磁彈射火箭 或成世界首個成功國

軍情諜報| 2017-01-09| 檢舉

港媒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將研發兩款由地面大型電磁彈射系統發射的運載火箭,分別為羽舟系列電推火箭系統和輕舟系列液體運載火箭,預計於2020年完成電磁發射演示系統建設及原理驗證試驗。有分析稱,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上首個使用電磁發射技術發射火箭和衛星的國家。

在年9月,第二屆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公開商業航天領域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空天飛機、快舟火箭、「幸福之星」等計劃紛紛浮出,其中持續構建快舟、開拓、羽舟、巧舟、輕舟五大系列運載系統。資料圖:「快舟」火箭。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道:港媒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將研發兩款由地面大型電磁彈射系統發射的運載火箭,分別為羽舟系列電推火箭系統和輕舟系列液體運載火箭,預計於2020年完成電磁發射演示系統建設及原理驗證試驗。

香港《明報》網站1月9日報道,內地軍事網站消息指,電磁推力輔助起飛,可節省一級火箭主發動機所需燃料,降低發射成本。

分電推及液體運載兩系列

報道稱,中國航天兩大集團的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技集團,在2016年相繼成立商業火箭公司,以「快舟」與「長征」彼此競爭。去年9月,第二屆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開商業航天領域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空天飛機、快舟火箭、「幸福之星」等計劃紛紛出現;近日該集團在《國防科技工業》中透露,持續構建快舟、開拓、羽舟、巧舟、輕舟五大系列運載系統,其中快舟具有快速、靈活、經濟的特點。

電磁推力輔助起飛,在火箭離開發射架前,用電磁推力加上火箭發動機一起使火箭起飛,在離開發射架的瞬間,電磁推力消失,發動機推力開到最大。如果發射架能建更高的話,電磁推力能夠完全替代助推火箭的作用,一級火箭主發動機所需的燃料也會減少。資料圖:美國製造的電磁彈射飛機。

除快舟系列星箭一體化系統之外,還有羽舟系列電推火箭系統和輕舟系列液體運載火箭,可以利用地面大型電磁彈射系統發射,計劃2020年完成電磁發射演示系統建設及原理驗證試驗。有關的報道並無更多有關電磁彈射技術的詳情,但曾有國外商用遙感衛星拍攝到中國某地的試驗電磁彈射器裝置。從衛星圖片顯示,該彈射裝置長達80米左右,應該是世界上第二條用於彈射艦載機的陸上試驗電磁彈射裝置。

發射架若夠高 或能完全助推火箭

內地軍事網站指,電磁推力輔助起飛,在火箭離開發射架前,用電磁推力加上火箭發動機一起使火箭起飛,在離開發射架的瞬間,電磁推力消失,發動機推力開到最大。如果發射架能建更高的話,電磁推力能夠完全替代助推火箭的作用,一級火箭主發動機所需的燃料也會減少。電磁軌道可採用同心圓環繞方式,只需在軌道末端架起一座滑躍跑道,採用45度角,有利於起飛。

另外,9日預定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1A固體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吉林林業一號等3星,具有航拍美國航母,動態追蹤航班的能力。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認為,隨著商業航天快速發展,預計2020年將形成年產50枚快舟系列火箭的能力。

電磁彈射技術 發射衛星難度高

報道稱,電磁彈射技術其實就是一種能將物體加速至超高速度的新型發射方式,目前常見的航母艦載機電磁彈射器,即是電磁軌道發射技術的一個基本應用,而電磁發射技術也在軍事上被用於發展電磁炮和其他電磁發射工具。早在1980年代末,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科技人員就開始研究用電磁炮代替火箭發射衛星的技術,並預期10年內成為現實。

但是,由於發射衛星和發射炮彈、飛機不同,其技術難度更大,美國現在仍未見這種技術射衛星。雖然中國的電磁發射技術起步較晚,但在電磁軌道發射技術方面的研究,與歐美等技術發達國家逐漸接近並實現一些研究方向上的超越。中國公布研製電磁彈射火箭,顯然已掌握更為簡單的艦載機彈射起飛技術。同時亦應該具備了彈射衛星和火箭的能力,有可能成為世界上首個使用電磁發射技術發射火箭和衛星的國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946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