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英媒報道了中國新型901型快速補給艦試航的新聞。
英媒稱該艦是專門為中國航母編隊作戰補給而研製的,滿載排水量4.5萬噸,配備多個補給門橋,可以為航母編隊提供艦艇燃料、航空燃料和乾貨補給。英媒還推測,901型補給艦進行補給作業時候,航母將在其左舷進行補給,右舷主要為護航的驅護艦補給之用。
英媒稱901型補給艦擁有四台QC280燃氣渦輪機,每個功率28MW,可使航速達到25節,明顯優於目前解放軍的主力補給艦——903型綜合補給艦,能夠滿足航母編隊航速要求。
試航中的901補給艦
另外,,如果「遼寧」號進行長時間最大航速航行和組織高強度密集飛行的話,其自身攜帶的燃料和彈藥不足以滿足長時間作戰需求,可能3~4天就需要進行一次補給。
而美國的核動力航母由於使用了核動力,並不需要對艦艇燃料進行補充,因此補給主要集中在航空燃料和彈藥、生活用品上,一次補給後可以支持核動力航母維持一周左右的高強度作戰需求,這樣的話較「遼寧」號這樣的傳統常規動力航母擁有更加大的優勢。
也就是說如果在激烈對抗時,可能在一周的作戰時間中,美國航母並不需要進行再補給,而中國「遼寧」號則需要進行起碼一次以上的再補給。
因為航母編隊在進行航行間補給時,是不能進行航空作業的,這樣就可能造成防禦中空,為敵方提供攻擊機會。當然,對於航母補給間隔、每次補給時間,這都是涉及到作戰的絕密情報,不可能輕易示人。但是對於常規動力航母普遍的補給周期來看,「遼寧」號在高強度作戰時,每3~4天補給一次應該說是比較可信的。
美國快速補給艦向航母進行航行間補給
這個問題,只要一天不突破核動力航母這個坎,就是難以解決的。這和補給艦沒有太大關係,而是航母自身的問題。
至於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航母一次補給時間多少,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時間越短,航空作業中斷的時間也就越短,空中防線就可能不受到影響。反之如果補給時間過長,可能導致空中的戰機無法回航,艦上的載機無法補位,或者需要進行艦載機間的空中加油才能夠保證正常巡邏的開展,而艦載空中加油機還是我軍的另外一塊短板,只能依靠殲-15的夥伴加油吊艙來完成,加油量都不能滿足高強度的作戰需求。
因此,目前我們能夠做的還是應該放在快速補給艦的補給設備研製上。以提高補給效率,儘量減少補給時間,保證航母空中作戰的無縫銜接。
美國在其補給艦上最新裝備了「重型海上補給系統」(Heavy UNREP),以替換已經沿用40多年的「標準強化補給停靠方法(STREAM)」。其原因就是因為老補給系統對一艘航母進行補給時耗時過多,並有5700磅的重量限制,更重的東西就不能在海上進行裝載,而且老式補給系統只能在3級海況以下作業。
目前我軍主力的903型綜合補給艦
換裝了新的「重型海上補給系統」後,美國的補給艦可以在5級海況的情況下進行1.2萬磅物資的裝載補給,可以運送現有倉庫中比較重的東西,比如說飛機發動機或者重達9000磅的攔阻繩等,並極大地提升了航母補給的效率,縮短了補給時間。
根據海軍作戰部長下負責戰略機動和全球勤務的主任Jon Kaskin的說法,與現有系統相比,這種系統可以處理的負荷量提高了一倍,而且處理速度更快。他說,「減少航空母艦脫離戰鬥狀態或主要任務的時間,是我們改進海上補給所有工作的主要目標。這正是『重型海上補給系統』的價值所在。該系統的一個主要優點就是可以減少補給時間。」
由於「遼寧」號是在前蘇聯「瓦良格」號航母基礎上改裝而成,因此不能過分要求,而且在補給設備的研製上也不能去抄蘇聯或俄羅斯的經驗。因此在這方面,蘇俄就沒有怎麼認真對待過。在整個蘇聯時期,紅海軍只建造了一艘快速補給艦——1833型「別列津納河」號,而且也非常不成熟。這導致了現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出海巡航時後面不得不跟著一長串油船和乾貨運輸船,補給效率非常低下。
美國快速戰鬥支援艦在高海況情況下對航母進行快速補給
在航母補給上,還是必須向航母應用經驗最豐富的美國海軍看齊。美軍新一代航母上,就在右舷一側一口氣設計了3個補給接收站,並安裝了新的海上補給裝置,以確保補給作業高速運行。
因此,在我軍新一代航母的設計中,快速補給的問題一定要重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9313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