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戰機,即印度的LCA戰機,很牛的名字,很尷尬的處境。
20世紀80年代初,巴基斯坦從美國獲得了先進的F-16A/B型戰機。
光輝1
印度在眼紅和震驚之餘,痛下決心,發誓要研製一種全新的作戰飛機,性能上全面超越 F-16。 思路決定出路,1983 年印度 LCA 輕型作戰飛機項目正式上馬。
戰鬥機之複雜印度介入才知道,所以包括飛機發動機在內的關鍵部件都從國外引進。但即使如此,受國力及航空科技水平的限制,研製工作仍然進展緩慢。
直至十八年後,2001年1月4日首架驗證機升空,已耗資 6.75 億美元。
自這種戰鬥機於2001年1月4日作為技術驗證機而進行首飛以來,印度航空發展局和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多年來進行了1500次試飛,有11架飛機參與,其中包括5架原型機。
三十年過去了,2013年12月11日報道,印度計劃於12月20日在班加羅爾舉行正式儀式,慶祝LCA「敏捷」(意譯「光輝」)國產輕型戰鬥機形成初始戰鬥力,初步達到戰鬥使用準備狀態。
印度空軍原本希望在2015年前列裝首支LCA中隊。但是在隨後的測試中,又發現了LCA存在的大約100項缺陷,其中包括機載雷達工作可靠性問題。預計印度空軍將在整合所有機載武器和設備,形成全面戰鬥力之後,才能正式裝備。
光輝2
印度政府總審計長(CAG)2015年5月8日宣布,印度自主設計的光輝(Tejas)Mk I輕型戰鬥機(LCA)作戰能力不足未能驗收。其可能在前端發射炮彈時傷及駕駛人員。 在提交給印度議會的63頁報告中,總審計長夏爾馬透露光輝Mk 1型戰鬥機未能滿足空軍參謀部眾多方面的要求。
光輝3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前負責人、曾擔任國防部長技術顧問的阿塔就曾坦言,「我們這樣的國家連汽車發動機都造不出來,現在卻試圖研發戰鬥機發動機!」
據悉,「光輝」有40%的部件依靠進口,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發動機,因為印度自行開發「卡弗里」型發動機的努力已經失敗。此外,在1993年立項時,印度本打算實現戰鬥機航電系統的100%國產化,但是直到現在國產比率才僅僅達到60%。
光輝4
印度《新聞與分析日報》就在報道中毫不客氣地指出,「諷刺的是,當印度還在為研發國產的『光輝』戰鬥機而奮鬥的時候,只有很少幾個人意識到,中國已經研發出隱形的殲20和殲31戰鬥機,而印度的同類產品還處於襁褓中。」文章最後提醒道,如果想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防工業,印度必須轉變觀念。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