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俄羅斯正式承認武裝介入敘利亞衝突,俄軍高度重視,派出各種先進武器裝備「輪番上陣」,在某種程度上敘利亞戰場成了俄軍檢驗武器裝備性能和部隊作戰能力的「舞台」。除此之外,俄軍還派出唯一一艘「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參戰,要知道這艘俄軍唯一航母自服役以來呆在船廠的時間比在艦隊都要長,果不其然連續摔了2架艦載機,一時之間「庫茲涅佐夫」成了全世界軍迷的「笑談」。
軍事專家谷火平介紹,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俄軍介入敘利亞衝突自然是從國家戰略和地緣政治上的考量,但是俄軍敢於接這個燙手的「山芋」也證明了對自己的信心。特別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俄羅斯海軍還敢派出「庫茲涅佐夫」參與作戰,反映了戰鬥民族的一貫特性。但是連續出現摔機事故和冒黑煙的情況,也反映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阻攔索質量不高、維修素質差、缺乏夥伴式加油系統、蘇-33戰鬥機的著艦鉤結構和航母動力系統老化等一系列問題。
蘇聯時期的航母、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都是由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建造的,維修也主要由這個船廠完成。烏克蘭衝突曝發後,俄羅斯與烏克蘭已經是「刀兵相向」了,所以「庫茲涅佐夫」的修理俄羅斯必須「自力更生」,但是俄羅斯連艦上設備和零配件都不全。俄羅斯原來想把自己的北方造船廠打造為能夠建造航母的船廠,但是由於缺乏經費,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完工。
當年前蘇聯的紅色海軍曾經橫行一時,可以與美國海軍在全球進行對抗,歷史上除了舊日本帝國海軍外蘇聯海軍這是「頭一份」。但是現在再看看繼承了前蘇聯海軍衣缽的俄羅斯海軍卻是日薄西山的情況,雖然屢次想重現輝煌,但是已經力不從心。這種情況看了以後令人心酸,當然對於中國來說未必就是壞事。
軍事專家谷火平指出,看看俄羅斯海軍的「家底」不禁讓人唏噓感嘆:整個俄羅斯海軍能夠開出港口的,5000噸級以上水面作戰艦隻有基洛夫級「彼得大帝」號核巡洋艦1艘、「光榮」級巡洋艦3艘、「現代」級驅逐艦4艘,「無畏」級反潛驅逐艦8艘,5000噸級以下的水面艦也不多,只剩下核潛艇尚有一定戰鬥力和威懾能力。
俄羅斯海軍目前不僅數量少,而且保養差,訓練標準也比較低。以「瓦良格」飛彈巡洋艦為例,從照片上就可以看出該艦外表銹跡斑斑、狀態很差,絲毫不像一艘隨時能打仗的戰艦。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現在仍然難有起色,有限的海軍經費連日常的維護都很困難,更別說製造新艦了,所以「瓦良格」雖然在苦苦支撐著太平洋艦隊的「門面」,但是現狀實在不怎麼的,當年的「航母殺手」現在幾乎成了一個笑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9260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