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幹部在管教方面不想出事就只能少做少錯,久而久之士氣低落軍紀必廢弛。台軍正處於這樣一個轉型中的尷尬期,隨著徵兵制役期越來越短,終會改成全募兵制,而職業軍人的訓練強度雖然比義務兵大得多,卻又還無法填補轉型期人員的空缺,一人當多人用是常有的事,也經常導致了本職業務不甚熟練。
台灣男人聚會必聊三件事,車子、女人、當兵。車子與女人的談資多寡,在男人聚會中關乎世俗意義上對一個男人是否成功的標準,而哪一梯次入伍,什麼兵種什麼部隊誰比較操(辛苦),除了談共同記憶拉近距離外,大概就屬於「當年勇」的範疇。總的來說,對絕大多數服過兵役的台灣男性而言,當兵那段期間絕對是不堪回首,就算當年再勇,也不想再當一次。

「義務役」就是「不願意」
對絕大多數服過兵役的台灣男性來說,「義務役」就是「不願意」,好端端的一年多青春就浪費在部隊里,更別說更早以前要當兩年,甚至三年兵。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是,儘管大家都覺得當兵是浪費時間,可是當其他年輕人不想當兵,或者用各種理由免役時,都會打心裡覺得他不像男人,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現在當兵那麼輕鬆」。我2003年入伍,就被已經退伍的人酸過「現在當兵那麼輕鬆」。到了2016的現在,同樣的諷刺言論依然出現在網上,就跟台灣男人聚在一起聊當兵話題時,一定會感嘆「現在當兵那麼輕鬆」,言下之意就是「以前我當兵時多操」,比「梯數」的潛台詞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在氣勢上先壓倒對方「你們當兵的時候很輕鬆了啦!」
所謂「當兵越來越輕鬆」這命題,其實可以放在台灣防務需要的歷史脈絡上來說。早期為了「反攻大陸」,以「義務役」維持龐大兵力成為一種必需。作為攻勢部隊的海軍陸戰隊,其兵力數一度達到世界第三。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因防務需要逐漸轉變,「精實案」裁撤了大量人員及番號,也簡化部隊層級。
軍事事務在改變,但並不代表人的腦子在改變,也就是在同時,台灣民主化工程也不斷在進行。自從解嚴之後,外界就對軍中的黑幕,以及人權問題有更多關注。讓人印象深刻的,是1995年在一連串因士兵意外及不當管教的致死案例後,時任防務部門負責人的前陸軍上將蔣仲苓在立法機構接受立委質詢,一句:「哪個地方不死人!」而引發軒然大波;若以蔣仲苓的出身背景,認為部隊會死人的確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可在當時的台灣社會氣氛中,這樣回答就顯得相當不正確、不恰當。
台灣軍隊系統在2000年後快速失靈,與役政改變有一定的關係。不管是陳水扁或者馬英九,為了爭取年輕人選票,都把「縮短役期」及「徵兵改募兵」作為政見,前者在陳水扁手上推動,後者在馬英九任內實施。只不過在過渡期,義務役軍人剛熟練操作即退伍,而募兵開出的薪水及福利,尚不足以吸引夠多年輕人加入軍旅,導致了許多青黃不接的現象。

「投身軍旅」在台灣並不是一件多麼有使命感的事,大多數時候可能只是謀求一份穩定的工作,在軍隊科層中穩定升職到一定年限領終身俸,這恐怕是很多軍人的真實想法。在這種想法下,軍旅生涯「不出包」(不出差錯)就成了最高目標,因為一出包,輕則考績扣分,重則丟官,對大半輩子都在部隊里的軍人,突然回到正常社會中,真不知能幹嘛。
台灣役男流行一種說法,去當兵就當做去了陰間一回,退伍令一拿到,就等於回到人間。這不僅僅代表以前在部隊里意外死亡率高,莫名其妙一個年輕生命就沒了,更代表部隊是一個異於其它地方的封閉小社會,自己有自己的一套玩法,進了部隊再出來,跟正常社會脫節,總要好一陣子才能跟上。
「人不如狗,軍人不如狗」
現在台灣的部隊,也不得不越來越公開透明。在各種監督下,一切按著規矩走,這難免給職業軍人一種憋屈的感覺。一方面顧忌媒體監督,一方面考慮自己的前途不出事,少做少錯,訓練強度自然會縮水。真的發生意外了,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救人,想到的通常是怎麼掩飾,千方百計推諉掩飾。例如,當年我當兵,操課時有兵被刺刀刺傷,血淋淋的,長官不是叫救護車,而是叫隊內軍官自己開車送去軍醫院,原因就在於,一輛救護車從部隊里開出一路警笛,恐怕人盡皆知。2013年,台灣下士洪仲丘被虐死案中有一個細節就是,洪仲丘被送往急救時,救護車沒有鳴笛疾駛。

當然,軍方開始注重輿情,這是一種進步,可太注重輿情,反而又成為一種民粹,只要再加上一點點的揣摩上意,那對基層士官兵的軍心是更大打擊。
例如,蔡英文出訪期間發生的陸戰隊虐狗事件,因「白目」(不長眼)的小兵覺得好玩將影片傳上社交網絡而引起軒然大波,本來民眾抗議,防務主管部門只要表明願意謙虛接納學習,依法處置犯行士兵並補強動物保護教育就足夠了。但大概是蔡英文在國外一句「這太殘忍」被下面奉為圭臬,結果大小軍官一個個向動物保護團體鞠躬致歉,對於動物保護團體的各種不合理要求一一屈從,讓軍人顏面盡失,人不如狗,軍人不如狗。
不久之後的「雄風三型飛彈誤射」事件,焦點本應是牽涉到兩岸及周邊關係、軍紀、武器控管,不知比虐狗案嚴重幾百倍,但造成一條寶貴人命的死亡,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該祭拜該賠償都會照著辦。結果因為社會輿論及亡者家屬壓力,焦點變成艦長及相關負責人跪著爬進靈堂向亡者祭拜。

金江艦發生飛彈誤射事件,少校艦長被點名應負全盤責任。儘管金江艦隻是飛彈巡邏艦,而艦上成員構成,頗能反映出台灣軍中目前的縮影:除年輕的少校艦長,船上幹部很多都是剛畢業的初官,連副艦長都只是經驗不足的上尉,照部隊黑話就是「菜味濃」。這些經驗不足的艦員全要靠年輕艦長一個人教,艦長一人扛全部,出了事上級又切割全丟給這個艦長。目前,台灣軍隊高層就缺少一種不媚俗的擔當,扛不住民粹壓力,結果底下幹部無所措手足。
當年精實案裁軍,只裁基層不裁高層,精簡化後中低階幹部要承受應接不暇的督導。一出事高層震怒,由中階、低階幹部承受,才會讓基層幹部承受不可承受之壓力。而與職業軍人觀念不同的是,年輕的義務役役男隨著時代發展,自我意識也越來越高,流水的兵來來去去不會去想長遠的事,當然也不會為幹部職業生涯著想。最後,軍中幹部在管教方面不想出事就只能少做少錯,久而久之士氣低落軍紀必廢弛。軍隊正處於這樣一個轉型中的尷尬期,隨著徵兵制役期越來越短,終會改成全募兵制,而職業軍人的訓練強度雖然比義務兵大得多,卻又還無法填補轉型期人員的空缺,一人當多人用是常有的事,也經常導致了本職業務不甚熟練。

在6月中旬,北凱達格蘭大道有一場五年級生(60後)踢正步的活動。據說是因為憲兵退伍的發起人看到年初憲訓中心結訓分列式隊伍時,表現得稀落不整齊的一段影片,大嘆不如從前,於是號召了五百多名大多是退伍的60後職業軍人,在幾個月自發性練習後,重現了已經廢止了13年的踢正步閱兵分列式活動。這場活動吸引大批民眾參觀,主辦單位希望能藉此一場由民間自發的活動,向下一代示範什麼是「踢正步」,並希望找回失去的形象。
但沒想到,之後連續出了兩個大包,發生這一連串的事件,使軍隊士氣大受打擊,尤其是虐狗案及誤射事件都發生在海軍,嚴重衝擊下,在今年三軍官校招生不足額的情況下浮現,而歷來招得最好的海軍官校,在136名學員里已經有36人申請退訓,這恐怕是一大警訊。蔡英文才上任一個多月,無疑是面對著一個爛攤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896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