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海軍遼寧艦編隊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外媒稱,中國此行的目的是突破由日本和台灣等連接成的「第一島鏈」。軍事專家杜文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從目前解放軍海軍和空軍武器裝備發展來看,「第一島鏈」只是一條「紙鏈」,對於我國海軍和空中作戰的約束能力正在成倍下降,其軍事意義及實戰價值幾乎為零。
據媒體報道,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編隊24日上午在東海海空域開展全要素訓練和試驗任務。此後,在身著不同顏色馬甲的艦面官兵引導下,數架艦載戰鬥機、多型艦載直升機相繼放飛和回收。按照訓練計劃,艦載機飛行員完成了空中戰術對抗、空中加受油等多個訓練科目,升空的多型艦載直升機配合進行了多個科目的訓練。
12月29日央視中曝光遼寧艦編隊遠海訓練的畫面,圖中遼寧艦被5艘各型艦艇嚴密防護,在大洋中劈波斬浪。
25日晚,日本防衛省宣稱此前在東海航行的中國航母編隊當天上午10時左右已經通過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通過該海峽的艦艇「包括遼寧艦在內總計6 艘」。25日下午,艦載預警直升機從「與遼寧艦一同航行的護衛艦上」起飛,接近宮古島領空約10公里處,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鬥機緊急升空應對。
中國航母編隊的藍水首航引發外媒的高度關注。日本朝日新聞稱,中國此行的目的是突破由日本和台灣等連接成的「第一島鏈」,提高廣域的實戰能力。日本NHK則評論稱,中國此舉或是為了使中國海軍具備與美軍對抗的能力。
談到此次遼寧艦編隊遠海訓練的意義,杜文龍表示,能夠在不同海域進行跨區域訓練,說明遼寧艦編隊的所有艦艇,包括艦載機,對於不同海域的海況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在不同的水文氣象條件下訓練,能能夠讓遼寧艦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保障能力同步發展。讓我軍航母編隊快速形成遠洋能力、實戰能力,可能是這次編隊遠海訓練的終極目標。
遼寧艦編隊此次跨區遠海訓練路線。
「此次遠海訓練有四大轉變,這是(遼寧艦)形成綜合作戰能力的重要標誌。」杜文龍指出,一是從單艦訓練到編隊訓練;二是從少量艦載機到多架艦載機訓練;三是以前主要是武器叫打靶訓練,現在近乎實戰;四是從近海訓練轉向遠海訓練。如果沒有這四點的變化,航母編隊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實戰能力。
談到為何中國航母編隊進出「第一島鏈」會引發外界這如此關注,杜文龍表示,冷戰期間,美日憑藉「第一島鏈」的封鎖和海空力量優勢,對我們進出西太平洋構成阻礙。但是目前從中國海軍和空軍武器裝備發展來看,「第一島鏈」只是一條「紙鏈」,對於我國海軍和空中作戰的約束能力正在快速下降。目前「第一島鏈」對我們的政治影響似乎還存在,但軍事意義及實戰價值已幾乎為零。
12月29日央視中曝光遼寧艦編隊遠海訓練的畫面,圖中遼寧艦被5艘各型艦艇嚴密防護,在大洋中劈波斬浪。
12月29日央視中曝光遼寧艦編隊遠海訓練的畫面,圖中遼寧艦被5艘各型艦艇嚴密防護,在大洋中劈波斬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8698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