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02時06分,東森新聞雲發布了一條讓人吃驚的報道,題為「遼寧艦遭日潛艇跟蹤 直-9投聲納追到宮古島10公里處」。這則消息旋即在大陸各路媒體上蔓延,其細節也在蔓延過程中越發豐滿。
東森的報道中寫到:
「據傳該航母編隊25日穿越宮古海峽時遭到日本潛艦企圖混入編隊中,隨後054A護衛艦立刻出動直-9反潛偵察機投擲聲納追擊,一路進逼至宮古島10公里處,直到日本航空自衛隊起飛F-15J,直-9才撤離。」
並特別指出:
「日本統合幕僚監部公布中國直-9反潛型偵察機在經過宮古海峽時起飛,往西南方向進行巡邏偵察,以及直-9當時的運動軌跡圖。」
這番報道已經腦補進去了不少細節,其實日本統合幕僚監部公布的信息遠為簡短,僅提到25日午後,直-9型哨戒直升機從護衛艦起飛,在宮古島日方領空東南10-30km距離上飛行,其公布的航跡概要圖裡,直-9先朝西,而後折返朝東,最後轉向南飛。同一信息通報中還發布了這架直九飛行結束後返回煙台號護衛艦的照片。
這些信息能說明什麼?
似乎說明不了太多東西。
如果真的是進行反潛偵搜,那麼直九一定會懸停,放出吊放聲吶,然後收起,並且很可能反覆進行這套動作,這是直九定位水下目標的唯一可靠手段。東森的報道里用了 投擲 這個詞,似乎是指聲吶浮標,而非吊放聲吶。
日方的原始通報又太骨感,並沒有關於直九動作的內容,按說如果懸停作業,應該是非常容易觀察到的。如果並無此動作,那麼基本可以判定直九並不是奔著水下可以接觸去的,所以什麼潛艇伏擊、直九追趕之類橋段聽聽就罷了,沒必要當真。
可是,畢竟直九作業的細節、真實用意目前還無人公布,也不妨順著話題展開一下。
對於航母編隊,如何避免被潛艇尾行?
在核潛艇和潛射飛彈出現前,這事稍微容易點,對於航渡階段的航母編隊,只要把速度保持在20節左右,就可以高枕無憂,這個速度對常規潛艇+魚雷是免疫的。常規潛艇保持在水下,就沒法高速,高速就容易暴露,而且更要命的是水下高速會讓好不容易充滿的蓄電池秒盡。魚雷航速有限、射程有限,對發射機會要求很高,把航母納入射程還是挺難的。
這次遼寧艦編隊南下速度不慢,有網友推測說始終不小於17節,最快甚至達到25節,這速度的確可以把各類常規潛艇甩得上氣不接下氣。對常規潛艇來說,在阻塞點提前設伏是比較合理的選擇,這樣至少可以讓潛艇與航母遭遇的機會大於0。一島鏈上開口很多,都可能成為潛艇設伏的區域。但這也需要提前判斷航母編隊的航線,提前抵達設伏區域,畢竟潛艇航速太慢,非得早起才有蟲吃。這其實也挺難的,如果情報不充分,那就跟賭博差不多了,壓中不易。
這次報道里被不少解讀腦補的蒼龍就是艘常規潛艇。首先,它得追上遼寧艦編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8571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