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重返亞洲聯手新加坡 或針對中國

軍情諜報| 2016-12-29| 檢舉

在40多年前,英國軍事力量從位於「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基地完全撤出。如今,英國又開始加大對海灣地區和亞洲的防務投入。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反映出英國意識到上述地區的對全球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增大。

綜合媒體12月26日報道,目前,英國正在巴林重新建設一處海軍支援設施,在阿曼保持一支常駐陸軍部隊,並在杜拜和新加坡設立了新的國防參謀中心。此外,今年英國皇家空軍的「颱風」戰鬥機還曾與日本軍機一同訓練;這是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戰後首次與美國以外的國家舉行聯合訓練。

日前,一位資深外交官稱,幾年後英國的2艘新航母將具備作戰能力,屆時,它們將「在太平洋巡航」,以確保海上航道暢通。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號航母下水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亞洲分所執行主任赫胥黎表示,英國加深對亞洲防務介入,這反映出目前執政的保守黨希望以全球視野而非歐洲視野來思考本國的防務角色。

英國的軍事力量於20世紀70年代從東南亞撤走,這促使著該地區轉向發展本國的防務力量。英國的撤軍曾令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感到沮喪,因為當時這個城市國家自己的武裝力量剛剛處於起步階段。

如今,新加坡已擁有一支東南亞國家中裝備最精良的軍隊。當時,為應對英國撤軍,新加坡將國防開支增加了2倍,並與英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訂立了一份安全協議——《5國防務協定》。

英軍重返亞洲或當李顯龍感到欣慰(圖源:AFP/VCG)

報道稱,近幾個月,英國加大了對亞洲地區的軍事介入力度,反映出該國在外交方面對上述地區的重視。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上任後第一次率領貿易代表團出訪的目的地是印度。而在今年12月訪問巴林時,梅承諾將加深與海灣國家之間的安全合作。

英國《金融時報》稱,此舉並非刻意針對中國。事實上,英國政府一直在努力取悅中國以爭取中國投資。分析人士稱,實際上,英國的行動是為謀求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持久的軍事能力。然而,英國的口頭表態與軍事能力之間存在著差距,財政限制導致其軍事能力越來越弱。英國在亞洲唯一的駐軍,即其駐汶萊部隊的資金來源並不是英國納稅人,而是汶萊的蘇丹。

此外,英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戰行動也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缺乏規劃和缺少關鍵裝備,這令外界對其行動能力產生懷疑。目前,英國在阿富汗保留了一支小型部隊,但僅履行非戰鬥職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8556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