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央視、新華社等媒體集中報道了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轟炸機某團參謀長劉銳的先進事跡。劉銳的座駕是一架轟6K轟炸機,2010年劉銳成為轟-6K首批飛行員之一。他曾駕駛轟-6K在海上進行50米左右的超低空飛行,也曾駕駛轟-6K首次跨越島鏈,深入西太平洋某空域,首次帶領轟6K編隊完成南海戰巡。
在央視的報道中,放出了一些以前不多見的畫面。除了大家熟悉的轟6K戰神」標配武器長劍-20(AKD-20)遠程巡航飛彈,還有一件轟6K攜帶的武器讓人眼前一亮。
由視頻截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型號:K/AKD63B。這是中國KD63電視制導型空地飛彈的改進型,屬於紅外成像制導型空地飛彈。該型飛彈保留了原KD63飛彈戰鬥部威力大的特點,更具備了全天候精確打擊能力。在今年珠海航展上,參展的轟-6K也帶有兩枚該型空地飛彈的訓練彈或配重彈。
在視頻的截圖裡,還出現了轟6K使用的先進導航/瞄準前視紅外製導吊艙,這種吊艙可以配合紅外成像制導的AKD63B飛彈進行全天候精確打擊。
AKD63B飛彈是KD63飛彈的改進型,這種飛彈也被稱為鷹擊-63空地飛彈,它是我國第一種實戰化的空地彈,被稱為「攻勢空軍第一彈」。是我軍在本世紀初的主力空地飛彈,曾多次參加重要軍事演習,每次都是戰役發起之初「踢門一腳」的骨幹攻擊彈藥。
按照服役時間計算,AKD63空地飛彈進入中國空軍的時間僅12年,還算是一種年富力強的武器系統,只是由於中國軍隊發展進步的速度過快,這種僅裝備12年的飛彈,由於技術基礎較老,體積大、飛行速度慢,顯得有些落伍。由更先進的鷹擊-88空地飛彈等新一代空地武器所取代。
由於該彈的制導系統仍比較先進,戰鬥部威力較大,渾身上下充滿這黑科技,適合打擊大型堅固目標。例如該彈可由彈載火控計算機自動執行尋的打擊,從跟蹤到命中的全過程,都無需人工干涉。也可採用人在迴路中的制導方式,在自動跟蹤的同時,切入武器操縱員的控制信號。
上圖動圖顯示KD63飛彈投擲到命中的過程,可見該型空地飛彈的精度不錯。(截圖作者為沉默的山羊網友)
KD63飛彈的外形與鷹擊-6空艦飛彈和海鷹2B型岸艦飛彈基本類似,但有少量變化,最大的區別是尾翼由「Y」型改為「X」翼型,這樣改進是為了投彈後由俯衝改為巡航段平飛時,飛彈更容易控制。飛彈使用一台WP-11型小型渦輪噴氣發動機,矩形彈腹進氣口,巡航段飛行速度850公里/小時。巡航高度7米~1000米,典型任務巡航高度600米。
2005年中俄「和平使命」演習時,剛剛改裝完飛彈武器系統的空軍轟-6H轟炸機,在距離目標60公里外齊射了二枚鷹擊-63實彈,準確命中。鷹擊-63飛彈的最大射程相當遠,有效射程最大可達180公里,最大動力射程240公里,最小射程20公里。
KD-63飛彈長7米,彈徑760毫米。彈重較鷹擊-6減少400公斤,總重約2噸。彈頭仍使用500千克聚能爆破型戰鬥部,威力相當可觀。射程也提高至240千米左右,能夠在周邊許多國家地面防空火力之外發動攻擊。
KD-63於2002年定型投產並裝備部隊,KD-63飛彈的服役標誌著我國擁有了中遠程防區外火力投射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空軍對地打擊能力。
KD-63飛彈的制導方式為慣導+無線電指令+末端電視制導的復合制導模式,飛彈最前端有個小型的光學窗口,這就是電視制導系統的光學探頭。飛彈發射後的巡航階段採用慣性導航裝置自動控制,也可以人工控制。飛彈飛抵目標區域後採用「人在迴路中」的遙控電視制導,系統對於典型目標截獲距離為18千米,在飛彈操作手的遙
控下命中目標,理想氣象條件下命中精度達2米。
鷹擊-63飛彈的優點是系統價格低廉,戰鬥部威力大。缺點是受氣象條件影響比較大,抗干擾能力差。受發動機動力限制,飛彈的飛行速度比較慢,大約只有0.7馬赫。隱身能力較差,易被雷達發現,突防能力有限,容易被攔截。
改進以後的KD-63飛彈的具備了全天候作戰能力,極大的提高了戰場適應性。
大國空軍都有一種好幾種性能各異,遠程制導的空地飛彈。例如美國斯拉姆空地飛彈和AGM-154型JSOW防區外撒布器,俄國的KH29和KH-59空地飛彈。此類武器是空軍強國的標誌之一。
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在KD63空地飛彈研製成功以後,又發展了號稱「」東亞斯拉姆「」的AKD88電視制導空地飛彈。AKD88飛彈以鷹擊83反艦飛彈為基礎,紅外/電視成像制導,半穿甲侵徹型戰鬥部,總體性能與美國斯拉木空地飛彈相當。主要用於精確打擊敵人機場跑道,加固機堡,指揮中心等高價值目標。其精度可以確保從目標的窗戶(精確到第幾個窗戶)打進去。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