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蘇35來華的無奈:國內仿製不順,不得不尋外援

flightradar24上可以追蹤到作為Su-35飛機引導機的伊爾76,Su-35已經飛抵中國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9月15日電,俄羅斯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製造廠將於2016年年底前向中國交付首批4架Su-35戰鬥機。塔斯社12月14日也正式報道,俄羅斯將於12月25日向中國交付Su-35戰鬥機。12月25日是聖誕節,首批4架Su-35戰鬥機從俄羅斯發貨,成了別致的聖誕節禮物,一波三折的中俄Su-35戰鬥機合同也塵埃落定。

Su-27SK將中國空軍帶入三代機的時代,中國航空工業也因為技術的引進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中國1992年從俄羅斯引進了Su-27重型戰鬥機,作為我國獲得的第一種三代戰機,Su-27戰鬥機大大開闊了中國空軍的視野。為了提高中國航空工業的水平,我國還和俄羅斯簽訂合同授權生產200架Su-27SK戰鬥機。國產Su-27的組裝過程中,航空部門通過學習認為掌握了Su-27的相關技術,提出立足國內研製物美價廉的改進型的方案,於是我國組裝生產95架Su-27SK戰鬥機(國內稱之為J-11A)後,中止了與俄羅斯的後續合作。

俄羅斯空軍的第一架Su-35,Su-35堪稱側衛系列的巔峰之作

憑心而論,早期Su-27戰鬥機有很多缺點,而價格卻不便宜,國內航空部門的想法情有可原。Su-27的N001雷達太大太重,導致機體過大,再加上它使用大展弦比後掠翼設計,飛機航程居然超過3500公里,遠超蘇軍提出的2500公里航程要求。或許有人會問,航程超標還不好麼?可惜有得必有失,Su-27也因此帶來結構強度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大展弦比後掠翼帶來的跨音速機動性下降和強度不足的問題,更是困擾Su-27的頑疾。蘇霍伊設計局在Su-27系列戰鬥機的改進升級中,不斷摸索並最終推出了終極改進型Su-35,Su-35戰鬥機著重解決機體結構強度等問題,配合新型117S推力矢量發動機的使用,解決了原始Su-27戰鬥機跨音速機動性的缺陷。俄羅斯還學習了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標準,通過耐心細緻的結構改進,將機體壽命從老一代Su-27的2000小時增加到Su-35的6000小時。Su-35戰鬥機還在航電和武器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使用新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配合新型號的R-77和R-73型飛彈,成為一種典型的三代半戰鬥機。

Su-35將使用更先進的R-77-1/RVV-SD飛彈,比我國現有的PL-12飛彈更為先進可��

與此同時,即使有蘇霍伊設計局移交的技術資料,我國仿製和改進Su-27戰鬥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中國網際網路上曾流傳國產J-11B性能媲美Su-35的種種傳說,但根據央視報道,國產J-11系列戰鬥機從模擬式電傳改進到數字式電傳的過程中就曾出現多起飛行事故。無法吃透Su-27戰鬥機,沒法對原始設計進行充分修改,國產J-11系列飛機救無法迴避Su-27戰鬥機的固有缺陷。更糟糕的是,由於當初許可生產Su-27的毀約,俄羅斯軍工復合體對中國軍工部門產生了成見,現在利用我國國產Su-27和WS-10發動機性能和可靠性的不足,在談判中漫天開價,我方也不能無原則讓步,談判陷入僵局。或許正因為如此,雖然早在2008年就有中俄洽談引進Su-35飛機的風聲,但始終雷聲大雨點小,俄國媒體年復一年的鼓吹中國即將引進Su-35戰鬥機,報道反而成了中國軍迷嘲笑的對象。

如果說J-20的出現讓Su-35相形遜色,但面對117S發動機我們仍存在差距

儘管如此,Su-35戰鬥機的談判中我國更有求於人。中國早期引進的Su-27戰鬥機壽命短,尤其是部署在東南沿海一帶的Su-27系列戰鬥機面臨著高溫、潮濕和鹽霧等問題,再加上面對日本台灣和南海等軍事鬥爭的焦點地區,飛機使用強度很大,這些Su-27面臨壽終正寢。即使是國產化的J-11系列飛機,較早生產的飛機也即將走到了生命的盡頭。Su-27/J-11作為一種遠程重型戰鬥機,在中國空軍裝備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國內J-11飛機生產能力有限,航空部門短期內設計出類似Su-35的高性能長壽命多用途平台,也是一種奢望。J-20重型隱身戰鬥機服役在即,但面對緊張的局勢畢竟緩不應急。更進一步說,J-20戰鬥機使用俄國AL-31FM系列發動機,即使對俄羅斯來說在技術上也已經落後,俄羅斯已經研製了更先進的117S和Izdeliye 30(產品30),但出於不信任漫天要價,要求Su-35和117S/AL-41F1S捆綁銷售。中國要獲得更先進和推力更大的117S發動機,就必須購買Su-35戰鬥機。考慮到WS-10發動機仍然難堪大任,未來傳說中的WS-15更是遙遙無期,無論是J-20戰鬥機的改進,還是現有J-10和J-11系列戰鬥機的升級,117S發動機都是我們目前可能獲得的最好的航空發動機。

簡而言之,Su-35戰鬥機的引進其實是一種必然:我國國內存在規模龐大的Su-27系列戰鬥機的替換問題,而國內產能不足;我國周邊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家都購買側衛系列戰鬥機,Su-35戰鬥機是Su-27系列的巔峰之作,它可以作為完美的假想敵使用;至於117S發動機,對中國航空工業更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的。根據中俄雙方2015年底簽訂的合同,2016年底俄方將交付首批4架Su-35戰鬥機,2017年和2018年各交付10架飛機,完成24架Su-35的交付合同。

Su-35使用Irbis-E無源相控陣雷達,我國戰鬥機很多領域已經超過俄國

12月25日中央電視台也報道了Su-35戰鬥機的引進,正式提到中方承諾不進行仿製。央視柱俄記者認為除了Su-35戰鬥機的新型117S發動機外,Su-35戰鬥機其他方面已經落後於中國J-20戰鬥機,沒必要仿製Su-35。即使如此,Su-35戰鬥機還是可以開闊國內改進J-11的思路,而如果國產J-11系列飛機性能繼續不盡人意的話,中國空軍也可能在現有24架合同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Su-35戰鬥機的採購數量,和J-20戰鬥機構成低-高搭配維持空軍部隊的編制和規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838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