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衛星網11月15日報道,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戰鬥群當天正式開始使用艦載機和飛彈進行打擊。這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首次作戰,那麼作為遼寧艦的同級艦,該艦的首次實戰將為中國航母艦載機的發展帶來哪些啟示?
作為航母來說,其戰鬥力的發揮很大因素要考慮艦載機的優良。目前中俄兩國航母艦載機的主力分別為殲15、蘇33艦載機。
而作為此次參與打擊的主力艦載機,蘇33戰鬥機是根據蘇27K原型改進而來。眾所周知的事,蘇-27、蘇27K(蘇-33)使用的是模擬四餘度電傳飛控系統。當初俄羅斯讓中國組裝的殲11也是模擬式電傳飛控,中國從烏克蘭獲得了一架T-10K(蘇-33原型機)試驗機也自然是模擬式電傳系統。
同時據俄媒報道12月3日,俄軍一架蘇33艦載機在降落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時失敗,衝出甲板墜海。這是俄艦載戰機二十天內第二次出現墜海事故。而與此同時中國也在航母領域曝出了一系列新進展,從早期遼寧號航母上訓練照片得知,相當多的殲15艦載機完成了降落、起飛訓練。不論是陸上模擬甲板,還是遼寧號航母上本身,出現了無數很深的輪胎剎車印(匯聚成2條),這表明殲15艦載機在訓練著艦時,大量的進行攔阻著艦。這也令俄羅斯軍事專家卡申欽佩,其特意發表文章對比了現階段的中俄航母不同,稱俄航母已經落後。
中國在設計的陸上模擬器要求更高,安裝了4股阻攔索。雖然陸上的著陸條件比實際航母降落條件更好,因此訓練必須從嚴,否則即使勾住陸上的模擬器一股,也不一定能夠勾住真正的航母阻攔索。那麼殲15艦載機是否真的採用的是中國產的數字式電傳系統?還是沿用了仿製的蘇33艦載機模擬式呢?
中國自己把殲11B戰鬥機實現了模擬式電傳系統的國產化,當初在殲11BS雙座戰鬥機上進行試驗並且部分安裝。與此同時,還為後期型殲11B、殲11BS換裝了國產太行發動機。
從目前的研製時間來看,殲15比殲11B、BS更新速度要快,換裝殲11BS戰鬥機相同的電傳系統是可以預料的。
但是從目前來看殲15艦載機還是需要一定改進之處,這就是包括了發動機。時至今日,儘管很多報道稱中國太行發動機的可靠性大幅度提升,但是換裝到殲11B戰鬥機以後的各個蘇霍伊系列戰鬥機中,唯獨沒有殲15艦載機換裝,只有一架殲15S雙座型換裝了太行版發動機。
從而目前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海太行發動機其進氣量、軍用推力比AL31F略大。這意味著殲15戰鬥機的進氣口需要作出修改,增大氣流進口。但是任何涉及航空動力學的外形修改,都是不可能的。太行發動機從目前來看,在5年內難以安裝在殲15艦載機上服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7938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