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的中國海軍新艦入列繼續保持「下餃子」的猛烈態勢,一艘艘新型軍艦在這一年裡昂首駛向大洋,開始守望祖國的萬裏海疆。
通過公開報道對今年海軍軍艦「新成員」進行梳理,讓我們一起見證了2016年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和發展重點!從中可以發現,中國為了發展遠洋海軍,將海軍艦艇大型化已成為不二選擇。
有媒體統計,在今年入列的軍艦中,被公開報道和提及的,均是排水量超過千噸以上的艦艇,而數量眾多的輕小型艦艇和潛艇則不被計入。
如果計入今年服役的這24艘新型艦艇,那麼,中國海軍的實力將進一步得到大幅增強,總噸位可能接近130萬噸。雖然在總噸位不一定趕上居於第二位的俄羅斯海軍,但是在艦艇新度係數和作戰能力上,中國應該已經超過了它。
與大型主戰艦艇紛紛入列相輔相成的是,在2016年,中國海軍進一步加強了三大艦隊之間的協同演習頻度和密度,以求逐漸形成合力應對新形勢下的現代化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形態。
在今年舉行的多場演習中,最引人矚目的要數7月之後在中國南部海域舉行的海軍三大艦隊實兵實彈對抗演習了,這次演習是軍改後最大規模的一次海上演習。
在從海南島東南到西沙群島東南的廣闊海域上,包括三大艦隊的近百艘艦艇、數十架戰機以及潛艇部隊和岸防部隊還有海軍陸戰隊等五大兵種進行了聯合大演習。
這次軍演集中了四位上將親自上陣督戰:海軍司令吳勝利、政委苗華,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王冠中和南部戰區司令員王教成。
很明顯,中國海軍三大艦隊以及有關部隊正在聯合起來進行作戰訓練,意圖使整個的作戰力量攥成「拳頭」,以應對未來可能面對的強大敵對力量。
這個所謂的強大敵對力量,很可能就是美國的戰略重返亞太力量,也就是美軍計劃在2020年把60%的軍力部署亞太的戰略。
根據美軍的這個戰略,在現有的第七和第三艦隊的基礎上,美國空軍和海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將把其接近三分之二的駐外海軍和空軍集中部署到亞太地區,重點經營澳大利亞、第三島鏈的夏威夷群島和第二島鏈的關島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等基地。
特別是加強關島美軍基地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樞紐,並逐步把大部分F-22「猛禽」和F-35「閃電Ⅱ」隱身戰機、B-2「幽靈」隱身轟炸機、MV-22「魚鷹」偏轉旋翼機、P-8A「海神」海上反潛巡邏機、CVN-78「福特」級和CVN-68「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DDG-1000「朱姆沃爾特」隱身驅逐艦、DDG-51「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LCS-1/2型濱海戰鬥艦、LHA-6「美國」級兩棲攻擊艦、SSN-774「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
SSGN-726「俄亥俄」級巡航飛彈核潛艇等主要兵力,根據任務需要分布到這從第一、第二到第三島鏈的各個關鍵節點上,從而完成所謂的對中國戰略圍堵。
而中國海軍儘管不斷壯大,但是要想憑藉一支艦隊或者兩支艦隊對付美軍的第七艦隊本來就吃力,現在美軍再把更多的力量調配到中國周邊,所以更顯弱勢。
因此,為了應對已經面臨的越來越嚴峻的局勢,中國海軍不得不努力把三支艦隊凝合成一個巨大的拳頭,以求搏一把。
以近些年來先後服役的中國海軍主戰力量,如001型「遼寧」號航母、052C/D型飛彈驅逐艦、「現代」級及其改進型飛彈驅逐艦、052B型飛彈驅逐艦、051C型飛彈在驅逐艦、054A型飛彈驅逐艦、093A/B型攻擊性核潛艇。
039A/B型常規潛艇、041型AIP潛艇、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072A型坦克登陸艦、056型近海護衛艦、022型隱身飛彈快艇等骨幹力量,再加入海空軍航空兵的殲-20、蘇-30MKK1/2、殲-11B/D、殲-10A/B、殲-16、殲轟-7、轟-6G/K等空中力量。
還有中國火箭軍的包括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飛彈以及各類常規彈道飛彈在內的作戰力量,當然還可能有將在2020年前投入服役的001A型國產航母、075型兩棲攻擊艦、095型攻擊性核潛艇、055型飛彈驅逐艦和轟-20隱身戰略轟炸機等的加盟。
這將組合而成一支具有強大威懾性的生力軍,逐步凝成一個強有力的拳頭,能夠隨時應對美國和日本的任何挑戰,美日應該已感覺到了不詳的信號!(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7848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