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G-1000 VS 055
大家可能發現了,現在全球正在建造萬噸戰艦的只有兩個國家,美國和中國。美國正在建造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的03號艦「林登·B·詹森」號;而中國據稱正在建造055型萬噸驅逐艦,而且還是兩艘。雖然,現在並不是上個世紀70到80年代的造艦高峰期,但是同時兩個國家不約而同的在建造萬噸戰艦,顯示出雙方都在瞄準大洋上的對手進行準備。這點俄羅斯似乎要落後了,預訂開工的萬噸級「領袖」級驅逐艦,估計到2019年才會動工(已推遲3次),顯然未來大洋上主要競爭對手還是中美。這就凸現出來新戰艦及時交付的關鍵意義,誰能按時交付形成戰鬥力,誰就能獲得實質上的領先。所以,美國為了能夠搶占先機,率先完成2018年把DDG-1000「科幻戰艦」部署到亞太的目標;畢竟日本的專用船塢已經開始修建了,2018年完工。所以,現在美軍甚至要降低標準了,要採購降級版的炮彈來緩解DDG-1000買不起炮彈的困局。
圖為LRLAP炮彈測試圖 這種專用炮彈價格確實太貴了
我們都知道,DDG-1000作為美軍曾經力推的下一代戰艦,預計將會安裝電磁軌道炮,不過由於電磁軌道炮研發進度落後於艦體,近而安裝了155毫米AGS先進火炮系統。雖然號稱射程可達130千米,不過實際上採購了專用LRLAP炮彈。LRLAP炮彈全稱「遠距離對地攻擊炮彈」,而且,它是AGS火炮系統集成研發的,該套系統是美國海軍專門為一型艦艇專門研發的最為龐大的武器系統,自然價格高昂。廠家報價,一枚LALAP炮彈的價格,80萬美元!80萬美元什麼概念?甚至都能買10枚中國的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彈了,而且DDG-1000總共有3艘艦,如果要配滿至少需要2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38億!),折算下,138億人民幣的價格 ,購買2500發射程130千米的智能炮彈?這相當於一艘「阿利·伯克」級宙斯盾艦的造價,如此令人驚訝的價格,讓堪稱最土豪的美國海軍也吃不消,只能--再議。當然,這個價格是廠家報價,其中包含彈藥成本和研發成本,DDG-1000從28艘削減到3艘,沒有辦法均攤成本了,只能在炮彈上找了。美國海軍的分析師只好解釋這一尷尬的境地:炮沒問題,炮彈沒問題,就是造的船有點少。
XM982「神劍」155毫米制導炮彈 圖中是一款特製教練彈
不過,為了能夠追趕上進度,顯然美軍不可能讓一艘沒有炮彈的軍艦上戰場。根據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的介紹:「美國海軍為了能夠應對不斷變化威脅,正在評估新的先進炮彈,以符合DDG-1000戰艦的部署時間表」。從目前來看,最合適的就是XM982「神劍」155毫米制導炮彈,這是一種非常適合155毫米炮管發射炮彈,射程40千米,採用了GPS和彈載慣性導航系統,使得其命中精度CEP(圓機率誤差)在10米以內,而一發155炮彈的破片範圍至少50米,這也是美軍M777超輕型榴彈炮的選擇。而且「神劍」炮彈還具備一個優點,可具備雙用途改進型戰鬥部,可以布撒雙用途改進型常規彈藥子彈藥,可以形成對人員形成二次殺傷,或者貫穿203毫米厚的混凝土。就是,只有40千米的射程,對比原來計劃使用的LRLAP炮彈,縮減了2/3,要想發揮艦炮的殺傷力只能儘可能的靠近敵方海岸了。當然,DDG-1000上面還有20個MK57垂髮系統可以發射「戰斧blockIV」巡航飛彈,但是畢竟打光了就沒有了...
本來DDG-1000是近岸火力支援的利器 但是現在只能換套路了
這其實跟美軍最初的設計,大相逕庭。當年在設計時,DDG-1000的AGS艦炮系統可是號稱2門的射速抵得上18門M-198榴彈炮的火力,是對地支援的利器。可現在來看,為了儘可能節約預算給電磁軌道炮,美國方面還是讓DDG-1000安心做好一艘戰艦的基本工作,先能部署,再說後期性能提升吧。
電磁軌道炮的一再延期 是另一個問題 諸多新技術應用 造成不能按時交付
通過美軍這樣的抉擇過程,我們不難發現DDG-1000存在的問題:一艘艦上過分強調使用全新的實驗性科技,讓整艘艦的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單艦成本已經到了70億美元,接近航母了。固然,大量最先進的科技得以發展,可關鍵的「雙頻雷達」並沒有安裝,對地支援部分又面臨現在的更換射程更近炮彈的問題,而之前考慮的電磁軌道炮現在仍然沒有得以實戰化。這樣反覆的情況,其實每一步都消耗了時間和成本,技術高並沒有錯,但是不能夠按照規定時間完成、服役,這才大問題。這迫使美國海軍回頭接著造「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055雖然相對外觀保守一些 性能上還是領先 而且不存在絕對短板項目 是一型非常適合中國海軍的艦艇
對比來看,中國的055級萬噸驅逐艦可能更為保守一些,但是關鍵的DBR雙頻雷達必不可少,足夠龐大的體積確保112個垂髮單元的安裝,至於艦炮部分,採用了成熟的H/PJ-38型單管130毫米艦炮,配備的某型130毫米海基火箭滑翔增程制導炮彈的最大射程將達到95至120千米,顯然得益於中國火炮領域的不懈發展。總體上來看,055型萬噸驅逐艦是更適合中國海軍使用的一型萬噸驅逐艦,應該會在2018年左右完成下水、12個月左右服役應該沒問題,可以確保跟美國DDG-1000同時部署亞太。
國產130艦炮和出口的制導炮彈 彈藥技術的推進 使得口徑未必就代表射程
雖然,中美「不約而同」都在造萬噸艦,其實是一種必然。美國作為海上霸主需要維持自己的艦隊,而中國作為後來追趕者自然要追趕越來越強。但是DDG-1000和055型驅逐艦在戰場上直面的機率很低,畢竟是不同條件下設計的不同需求的艦種。055是單獨或者伴隨航母戰鬥群作戰,而DDG-1000更多是獨來獨往。但是,中國海軍通過DDG-1000能夠學習到諸多新技術的應用,為中國海軍下一代艦艇的發展提供思考方向;而055未來改進,也需要對這些新技術的充分理解,取得精華學習,去掉華而不實的部分,這才是中國海軍未來發展的方向:學習最強沒問題,但是不是所有都要學。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