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現役坦克數量最多的國家,各種坦克的裝備輛仍有6000輛之巨。在這為數眾多的坦克中既有高檔的99/99A坦克,又有中檔的96/96A坦克,同時還有大量的老舊坦克,可謂「三代同堂,其樂融融」。
ZTZ-96A主戰坦克
而在現役坦克體系之外,我國還在研製一款輕型坦克。那麼作為一個陸軍強國,我國還需要這樣的輕型坦克嗎?
二戰後,一般以輕型、中型、重型來區分坦克。其中輕型坦克戰鬥全重在10到20噸之間;中型坦克在30到40噸之間;重型坦克在50噸這個級別。
不過,隨著之後的坦克越做越大、戰鬥全重也越來越大,西方主戰坦克的戰鬥全重已經達到了60噸左右,因此輕型坦克的重量也隨之被提升到了25到35噸這個區間內。
T-34坦克
為什麼強調坦克的重量呢?這是因為在不同的作戰地域,坦克的戰鬥全重會嚴重影響其作戰效能的發揮。
我國地幅遼闊,溫度帶涵蓋了寒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而地形則包含了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各個種類。在不同的地域帶作戰,很難有一種型號的坦克能包打一切。
1959年之後,59式坦克研製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這型坦克曾是我國南北各個裝甲部隊的標配,甚至直到今天,59式坦克的各種改進型仍有近3000輛之巨。
但是59式主戰坦克在最初卻很少在我國華南地區和東南地區服役,原因是當地氣候濕潤、水網眾多,59式坦克在比較泥濘的地形中難以快速機動。
於是在59式坦克的基礎上研製了一種「縮小版」的59來適應南方水網地帶,這就是62式坦克。62式坦克戰鬥全重21噸,基本布局與59式相同,採用了一門85毫米線膛炮,發動機為430馬力的水冷柴油機,當然為了減重其裝甲很薄,堪稱「薄皮大餡」。
62式坦克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了裝甲防護太弱、損傷過大的軟肋。
上世紀80年代之後,我國坦克的設計製造進入一個新時期,迅速從一代的59式坦克跳躍到了二代的96式坦克,再跳到了三代的99式坦克。眼看著大規模的部隊換裝了96和99,而南方的一些部隊卻仍使用著老掉牙的62保編制。
之所以說是保編制,那是因為我國的輕型坦克已在研製中。
根據測算,只要坦克通過稻田地域的單位壓力小於70kPa即可適應南方地形。我軍62式坦克勉強達到67.69 kPa,59式坦克是79kPa,而96式坦克則達到80kPa以上。
同時,我國西部高寒高原地帶因地形複雜,同樣需要一型通過性好、地形適應能力強的坦克。所以新的輕型坦克必須夠輕,有強悍的機動性;而且為了避免重蹈62式坦克的覆轍,新輕坦的火力和防護一定也不能太弱。
根據目前的信息,我國研製的新輕坦大致重量在25到32噸之間,採用了94式105毫米坦克炮的改進型,而發動機則為水冷8V150發動機,結構緊湊、功率強勁的特點,最大功率可達800馬力。
96B坦克
要知道,我軍裝備的96A主戰坦克其發動機功率才780馬力;而在今年坦克兩項上驚艷亮相的96B坦克的功率是1000馬力。但是他們可是40多噸戰鬥全重的大傢伙,論噸功率的話,新輕坦的指標足以與採用了1500馬力發動機的99A坦克相媲美。
為了更好適應不同地形,新輕坦還採用了液氣懸掛系統。這種系統可以靈活調整車體高度和縱傾,實施坦克的前後左右自由俯仰。而且該系統的彈性元件變形越大,吸收的衝擊能量越大,在保證新輕坦的行駛速度的同時也會使得其更加適應不同的地形環境。
我國的武器裝備在研製之處即考慮了在不同地域作戰的需要,坦克在試車時也會跑遍各種地形。因此諸如96和99坦克也可以在華南和高原作戰,實際上南部戰區某王牌師和青藏高原上的某機步旅即裝備了96式坦克。
但是「能不能」與「好不好」是兩碼事,在水網和高原地帶,使用新輕坦無疑是個最佳的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96式這樣的坦克就一定不行。
倒是整天望著青藏高原發獃的印度軍隊很心煩,目前其國產的阿瓊坦克戰鬥全重58噸,俄制的T90S也有46噸,這些坦克倒是真的沒辦法爬到中印邊境的崇山峻岭中去。
印度倒也想搞出自己的輕型坦克,但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無論是財力還是技術都難以支撐。
所以那些擔心新輕坦火力不夠的筒子們倒也可以放心,因為新輕坦能出現的地方,對方的坦克一般去不了;而對方重坦能去的地方,我們迎接他們的就不是新輕坦了,而是99A!
關注(訂閱號:軍事黑科技)後獲得這些精彩內容(歷史消息)
一大波GIF圖來襲,當然有軍事的了
是誰逼得中國擁有世界第一數量的坦克
鯨吞海陸空C-5載2輛坦克還能打飛彈
最後一道防線,世界十大艦載近防炮防禦系統
英軍不惜狂砍主戰坦克,就是為了湊錢換這款裝甲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728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