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軍事強國?俄專家道破明顯短板

殲-20被指發動機性能存在不足(圖源:其他網絡來源)

日前在舉辦的珠海航展上,中國大批最新武器的集中亮相,顯示出中國軍事實力的顯著提升,甚至外界有了中國已進入世界軍事頂尖水平的說法,但俄羅斯專家指出了諸多不足。

據俄羅斯「軍事觀察網」12月10日報道,面對中國製造的軍事設備在珠海航展上的集中亮相,中國的軍事技術能力又一次讓全世界刮目相看,與俄羅斯或西方相對透明的武器研發相比,中國武器在亮相之前基本沒有任何蛛絲馬跡,珠海航展就是集中展示中國軍備成果的最大舞台,包括很多西方媒體在內的輿論都認為,中國已經成長為緊追美俄的軍工大國,某種意義上也已經成為世界軍事強國。但俄羅斯專家提出了不同看法。

俄羅斯軍事專家謝爾蓋耶夫表示,一個國家是否為世界級的軍事強國,有很多限制條件,包括軍隊規模,裝備性能,強有力的核威懾,全球部署能力以及國家意志等等。而中國的軍事能力,只能滿足其中一項的要求,就是解放軍總人數超過200萬,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軍隊。

沈飛「鶻鷹」FC31不靠譜?

技術存在明顯短板

以裝備性能而言,雖然中國近期集中亮相了殲-20隱形戰機、國產航母、運-20、武直-10、052D甚至055巡洋艦等一大批先進裝備,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為軍事強國,因為首先這些武器的性能到底如何不得而知,像殲-20戰機的發動機短板使其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大大減弱了中國五代機的威懾性,而中國國產航母與美國幾十年前的航母依舊有巨大差距。

核武數量嚴重滯後

在核武器領域,中國政府一直秉承「最低限度核威懾」,雖然早在1964年就成功擁有了原子彈,但是對於核武器的使用和保有非常謹慎,不但數量很少而且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中國目前擁有約260枚核彈頭,與此同時,美國擁有7,000枚,俄羅斯為7,300枚,中國在這方面的差距一目了然。

中國的核武綜合作戰能力仍有不足(圖源:其他網絡來源)

核打擊綜合能力缺乏

與美俄相比,中國還沒有令人信服的三位一體核力量,中國主要依賴陸基核力量,包括東風-5B、東風-31A和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但海基和空基核力量非常薄弱。轟-6K轟炸機算不上是一款名副其實的戰略轟炸機,航程和載彈量都不足,094型戰略核潛艇直到2015年才實現了首次戰備巡邏,並且沒有足夠的數量實現全年無間斷的戰略巡航。

至於全球部署能力,俄羅斯專家表示,中國在海外作戰領域是最大短板,海外軍事行動需要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和後勤支援裝備,比如說大型運輸機、加油機、遠洋補給艦等等,隨著中國國力的直線上升以及海外利益的擴大,中國已經意識到了重要性,但綜合能力的提高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695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