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開戰誰的損失會更大?答案震驚

首先要明確的是,世界大戰和核戰爭的結果不屬於我們的研究範圍。現在,我們要根據中美戰爭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分析中美戰爭期間可能會造成的影響、損失、所需代價、約束條件、壓力和反應。權衡代價:軍事損失計算中美衝突中的預期軍事損失是很困難的。

美航母艦隊

圍繞著中美是否會發生衝突以及如何發生衝突這兩大主題來分析的話,估算以下因素以供參考就足夠:雙方損失的性質和程度、如何對比之、根據衝突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它們會怎麼變化,以及它們將如何影響雙方決策。因此,我們將融合幾位分析家的概括性結論進行研究。

相對於戰前能力的損失、雙方的戰損比和剩餘的戰鬥力都是相關因素,它們都會影響到雙方繼續戰爭的能力和意願。預計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將會增強,因此2015和2025年的嚴峻情況我們都需要考慮到。

中國海軍

簡單來說,短期衝突中的損失(T1以前)是參與衝突並從一開始就成為目標的軍隊。持久衝突造成的額外損失可能包括增援部隊——中國現有的所有海軍和空軍力量,以及美國那些不需要在其它地方(比如歐洲或中東)執行任務的海軍和空軍部隊。

當然,在高強度的中美衝突中,軍隊預期損失取決於雙方的反擊能力和作戰能力。也就是說,信息技術和其他瞄準系統的發展——傳感器、所有精確制導武器、全球定位以及數據網絡和數據處理,使得正在搭建的武器平台,如水面艦艇、人工飛行器,位置越遠就越容易成為目標。

中國海軍

除去先發制人取得的優勢和按兵不動導致的劣勢,這些能力也意味著易損部隊在現代戰爭中可能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快受到更重的損傷。我們根據這種動態變化試著做了以下估測,其中包括對案例的粗略敘述和顯示損失的圖表。

實力分類包括戰鬥機、水面艦艇、潛艇、飛彈和各式飛彈發射器(海、陸、空),以及自動化指揮系統(C4ISR)。空軍基地和航空母艦的損耗或降級可能導致飛行器以及戰鬥機和防空的損耗。對方水面艦艇和潛艇的襲擊、空襲或飛彈襲擊可能會造成己方水面艦艇的損耗。

中國空軍

潛水艇在反潛戰中,即反潛和基地襲擊面前,不堪一擊。空襲、飛彈襲擊或平台被摧毀(比如,船艦)以及飛彈擴展可能會造成飛彈發射器的損耗。移動陸基飛彈發射器相對而言可能抗打擊能力稍高,而中國在此方面的占有量比美國多。

網絡戰爭或反衛星武器的攻擊可能造成自動化指揮系統的損耗,同時還使依賴於自動化指揮系統的軍力造成額外損耗。附件A有更詳細的分析。估算中美損失以及雙方戰損比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美國在全球參戰的部隊在這場戰爭中有多少。投入越多的部隊,美國軍事優勢就越大。

美國空軍

但是,將越多的美國軍隊分布到戰區就意味著越多的易損部隊成為中國的目標。一般來說,越多的美國軍隊就意味著戰爭範圍越大、程度越激烈、雙方損失越慘重,但是美國獲勝機率越高。

至於在中美戰爭中投入多少美國軍力,就要權衡戰爭的需求和轉移美國軍隊的地區的安全。這樣就輪到美國的盟友,尤其是北約,用其在其它地方「頂替」美國軍隊的能力來保證這些地區的安全。

由於我們預計中美戰爭不會有大型陸戰,因此我們主要關注海戰、空戰、陸基飛彈、防空和情報、監視、偵察能力方面。美國國防部曾說過,到2020年之前,美國將會布置60%的空軍、海軍部隊在太平洋。因此我們在此假設,美國會在中美長期戰爭中投入它60%的全球軍力,也基於此預計美國的損失。

如果實際數據更高的話,損失也更大。根據推測,受嚴格限制的戰事也會造成大致相當的小量損失。2015年高強度戰事的軍事損失預計能力美國的損失中國的損失戰鬥機前期損失可能包括:因中國潛艇或飛彈襲擊損壞的一艘母艦和因飛彈襲擊而損耗的地區空軍基地。

在摧毀中國地對空飛彈襲擊前戰鬥機的損失較大。美國空襲、空中攔截和防空造成中國空軍力量的損失較大。援軍相對來說更弱。中國可以秘密保留一些戰鬥機,但這意味著將其廢棄。

水面艦艇由於中國潛艇和飛彈的襲擊造成先鋒艦隊的前期損失較大。可以通過使之不靠近中國軍隊的射程或不實際投入來減少損失。針對中國海軍部隊的襲擊可以及時減少美國的損失。

由於美國空軍和潛艇的襲擊造成早期艦隊的損失持續較大。海軍基地也容易受到襲擊。中國的造船能力只能發揮長期作用(T2之後),並且也很脆弱。潛艇大部分都能抵禦中國有限的、快速消耗的反潛戰力量。較老式的潛艇難以抵禦美國的反潛戰。

較為先進的潛艇可以在反潛戰中殘存下來並且對美國的海面部隊造成威脅。飛彈發射器(陸地、水面、深海、空中)和飛彈庫存消耗水面船艦發射和短距離空中發射平台。潛艇發射和遠程空中發射平台得以保存。主要消耗的是飛彈。移動或隱藏的陸地發射器得以保存。美國的空軍力量和飛彈最終會對中國的飛彈發射器造成損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687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