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對華強硬打碎一些人的幻想
朴槿惠辭職,美日失落亞洲版北約受阻?
警惕!美軍欲用陸基反艦飛彈威懾南海東海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與台灣地區領導人上周五就華盛頓如何幫助台灣獲得國際地位的議題進行了一次37年來未有的直接通話,這場通話不得不使得北京擺出迎戰姿態。
川普在發出關於川蔡通話的推文不久,又發出了兩條推文,繼續對中國的南海島礁建設和貿易展開「炮轟」。這無疑讓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的「鷹派們」狂歡不已。
前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約翰·博爾頓說:「北京的任何人都不能決定我們可以跟誰交談。」他認為,如果美國總統認為他與誰交談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他就應當能與任何外國領導人交談。」他說:「台灣有2000多萬人、有民主制度、新聞自由、自由市場,遵循國際法規,也符合國家的定義,所以當民主國家領袖致電美國總統,就應該接聽。」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亞洲研究主任卜大年在推特上發文說:「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讓中國發怒竟變成美國的政策?」
自從川蔡通話後,一些共和黨國會議員基本上接受他與台灣領導人聯繫。阿肯色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湯姆·科頓說:「美國對台政策受台灣關係法的約束。根據台灣關係法,我們與台灣保持緊密聯繫,並支持其民主制度。」科頓在一份聲明中說:「我贊同川蔡通話,這再次證實我們對中國土地上唯一的民主體制的支持。」他說:「我與蔡見過兩次面,我相信她對當選總統表達了與美國加強聯繫的同樣願望。」

另外一些共和黨籍國會議員也支持川普的電話通話,其中有亞利桑那州聯邦眾議員、眾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亞太事務小組主席邵建隆(Matt Salmon)。他對政治事務網站「國會山」說:「美國一直推動弘揚民主價值觀和個人自由,我讚揚當選總統做出這樣一個強有力的聲明,表明在世界範圍支持這一價值觀。」
受到美國這些「鷹派」的鼓舞,台灣一些人也開始蠢蠢欲動。台北「伊特金斯」政治資訊機構執行董事吳瑞國說:「這就是在通知北京,華盛頓決定做有益於華盛頓的事情。」他說:「無論是實質性議題還是象徵性姿態,華盛頓就會去做。」
川普即將入主白宮,未來新總統將如何處理國內外重大議題是近來華盛頓各家智庫的熱門話題。20年前中國在台海試射飛彈,柯林頓總統派遣兩艘航母化解危機,如果台海危機再起,川普是否也會有類似行動?
前太平洋美軍司令布萊爾上將說,川普政府如何處理危機,還是必須看事情的起因。「如果是中國未經挑釁就對台灣發動攻擊,只因他們已經厭煩了那些非軍事途徑而想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美國會,也應該要,協助台灣抵抗這個攻擊並恢復台海現狀。」布萊爾說,如果中國武力攻台的結果是台海恢復現狀,那對北京當局將帶來災難。
此外,布萊爾也說,如果危機是因台灣而起,例如台灣前政府就曾經試過躲在美國的盾牌後試圖以巧妙的宣示或出訪達到法理台獨的目的,那麼台灣就必須依靠它自己,因為美國不會很快或是決斷地採取行動。
前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東亞安全事務主任、海軍少將麥克德維特說,他同意布萊爾上將的說法,要看台海危機是如何發生的。不過他說,20年前美國派遣兩艘航母到台海巡航、發出一些威脅性信號並不困難,也沒有人會特別擔心解放軍會做出何種反應,但今天的情況已經大為不同。「如果是今天的話,正如我所說,至少美國的國防部副部長就會說,我們必須先恢復可信的威懾能力,才能趕到現場提供援助,軍事計劃者必須考慮任何行動可能面對的威脅,因為現在對方已經有辦法知道我們的船艦在哪裡,這表示他們知道該把潛艇派到哪裡,該把飛彈對準哪裡,美國必須面對的風險在我看來,要比以前來得更高。」

當然也有台灣學者指出,台灣方面靠這通電話大大得分,甚至認為這是台灣外交一大勝利,不過這個外交勝利卻可能是以犧牲兩岸關係做為代價。中國大陸可以拿掉台灣若干個「邦交國」,讓台灣社會看到,這就是通10分鐘電話的代價。而且中美如果就台灣問題對抗,最大的輸家也將是台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