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北內戰,中國軍方嚴陣以待,中國外交要冷靜再冷靜!

華人新村| 2016-12-08| 檢舉

這篇文章,大部分去年緬甸果敢衝突時所寫,所闡述的觀念只有一個,果敢不同於克里米亞,緬甸不是烏克蘭,中國更不是俄羅斯。因此,所謂收回果敢,鍵盤俠說說而已;但如果付諸實施,那真是昏了頭了。

要知道,緬甸是中國南下印度洋的戰略通道,尤其是途徑緬甸的油氣管道,投資額重大,戰略利益豐厚,不容有絲毫閃失,考驗著中國的外交智慧。文章修改後重發。

1

中國很憤怒

緬甸又內戰了,又有流彈飛到中國境內,又有一名中國公民受傷。

之所以用「又」,因為去年3月,緬軍空軍突入中國境內投彈,造成4名中國平民死亡。

一個大國,本國國民竟然被鄰國軍機炸死了。暴露出空防的嚴重漏洞,還損害了國家尊嚴,同胞的傷亡更讓人痛心!

幸虧不是兩國交戰,只是緬甸戰鬥機誤入,不然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

事件發生後,中方向緬方施加了強大的壓力,外交部副部長提出抗議,大批軍隊向邊境集結,並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軍方領導人也發出強硬信號。當時在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通電話時,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敦促緬方確保絕不能再次發生此類事件,他甚至說出了「否則,中國軍隊將採取堅決果斷措施,保護中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話。

作為某種回應,據緬甸媒體的披露,緬甸軍方當時撤銷了正在果敢地區指揮作戰的三個步兵師師長。當然,緬方未說明撤職是否有誤殺中國平民有關。

沒有一定的壓力,就不會有滿意的結果。緬甸內戰,是緬甸的內政。戰火外延,大批難民越境進入中國,這是人道主義問題;但炮火竟然打到中國境內,這就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和挑釁。

所以,這一次緬甸戰火重燃,中國軍方立刻表示,中國軍隊正保持高度戒備。中國國防部新聞局的表態:

「中國軍隊密切關注緬北地區有關事態的發展,希望衝突雙方保持冷靜克制,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避免發生損害中方主權安全的事情。中國軍隊正保持高度戒備,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維護中方邊民生命財產安全。」

吃一塹,長一智。不枕戈以待,就無法威懾對方,更無法有效維護邊防。

2

中國怎麼辦

但是,只要緬甸內戰不息,就難免有中國海外同胞(果敢族)被打被殺,也難免有炮彈落入中國境內傷及無辜。

中國軍方高度戒備,但中國外交怎麼辦?

我知道,很多鍵盤俠現在最強烈的呼喊,就是認為應該趁這個機會,將果敢一舉收回來。俄羅斯能吞併克里米亞,為什麼中國就不能吞併果敢?

甚至還有人認為,可以直接將緬甸拿下來,當做中國一個省。

如果緬甸全公決加入中國,這或許還可以考慮。但這種可能性等於零,如果真這樣,那可是重新劃定邊境線,這是侵略啊!

緬甸不是烏克蘭,果敢肯定也不是克里米亞——無論是面積、人口和戰略重要性,果敢都無法和克里米亞相提並論。

退一萬步講,即使緬甸都同意將果敢割讓給中國,對中國來說,除了增加一個需要扶貧的地方外,看不到任何戰略的好處。

因此,叫嚷收回果敢,鍵盤俠說說可以;如果是政府立場,那肯定是昏了頭。

因為克里米亞,烏克蘭和俄羅斯成為了仇敵,可能幾百年都緩和不下來,如果中國和緬甸也因果敢問題成為冤家,對中國就有好處?

在外交問題上,道義不能沒有,國家利益更至上。牛彈琴(bullpiano)之前在文章就說,在緬北具體行事上,中國可以有三原則:

第一,炮擊中國境內,絕對不能接受。緬方必須承擔責任,嚴肅處理肇事者,如果下次再有突入,中國可以二話不說,立刻予以擊落,否則,空防不就成了擺設,大國底線不就成了沒有底線?

第二,可以同情果敢,但不能武裝果敢。聽上去不解氣,但這是理性的舉措。我們同情果敢人,對他們進行人道主義救援,幫助他們儘可能維護自身利益,這都可以理解。從某種程度上,我們有這個責任,也有這個道義,其實也是在幫助緬甸。但武裝果敢或其他少數民族,那實則就是扶持一個小地方武裝,卻冒著失去整個緬甸的危險,這是下下策。

第三,積極促和,將差牌當成籌碼。緬北動亂,看似是中國的麻煩,我倒覺得,運用得好,倒也是一個籌碼。按照西方一些媒體的說法,緬甸現在對中國頗有離心傾向,但在緬北問題上,顯然還必須顧及中國,否則也不會拖到今天。緬甸的顧忌和依賴,其實就是一個不錯的籌碼。如果緬甸真決定撇開中國,那中國有的是反制措施。

3

不能失去緬甸

緬甸問題,異常複雜,總人口5700多萬,民族135個,比中國還多兩倍。其中,緬族占人口總數的60%,少族民族多處于山高林密之處。

1885年,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對緬甸採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日本侵略也導致各民族混戰,使得緬甸民族隔閡進一步加深。

在1947年2月的彬龍會議上,緬族與國內主要少數民族簽署了《彬龍協議》。該協議主要內容有:除了國防與外交事務,各少數民族地區享有充分自治權,中央政府須對少數民族自治區提供財務援助等。

但這些條款都未能有效執行,緬甸內戰也一直延綿不息。翁山蘇姬執政後,8月底至9月初,還特意召開「21世紀彬龍會議」,旨在實現永久和平。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還專程與會,希望緬甸邁上全面包容的和平之路。

但戰火再次重燃,也說明緬甸各方矛盾的根深蒂固。對緬甸政府來說,自然希望國家一統,取締各路武裝;但少數民族對中央政府極度不信任,都害怕大緬族主義,各路軍閥擁兵自重,形成」國中之國」,這也是緬北地區毒品泛濫的重要原因。

中國,則處於非常敏感的位置。

這次地方武裝向政府軍發難,自然不乏為未來談判中討價還價,主力都是跨界民族,譬如果敢武裝主體被認為就是中國的漢族,更重要的一支力量則是克欽軍,民族成分即我境內的景頗族。他們擅長山地作戰,雖然只有輕武器裝備,但政府軍也無可奈何。

事實上,這些民間武裝在邊境地區作戰,就是希望中國因素能束縛緬甸政府軍的手腳。因為火力稍一猛烈,就可能打入中國境內,招致中方的報復。

必須看到,很多緬甸人對中國也頗多疑慮,認為中國是這些山地民族的背後靠山,是想在緬甸扶持代理人。歐巴馬「重返亞洲」戰略的一個重點就是緬甸,日本更頻繁向翁山蘇姬示好,因此美日更是把緬甸內戰與中國緊密關聯,挑撥緬甸社會對中國的反感。

但中國決不能失去緬甸。緬甸與中國、印度、孟加拉國、泰國、寮國接壤,居東南亞和南亞交接之地,境內的伊洛瓦底江和薩爾溫江兩條水上大動脈直通印度洋安達曼海。緬甸是中國南下印度洋的戰略要道。

對大國來說,尊嚴不容侵犯,利益必須保全,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情,更堅決不能幹!

當前的緬甸,正處於高度敏感時期,拉一把,可以繼續成為中國朋友;推一下,往往就投入美日的懷中。

事實上,中國外交也在努力爭取。今年8月份歡迎翁山蘇姬訪華時,習總告訴昂山女士:中緬人民應該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兄弟、好夥伴。

別小瞧這幾個字,要知道,中國稱呼絕大多數鄰國,只有「三個好」:好鄰居、好夥伴、好朋友。能加一個「好兄弟」成「四個好」的,此前只有兩個國家:巴基斯坦和柬埔寨。

巴基斯坦是巴鐵,不用說了;柬埔寨現在東協中與中國最親近的夥伴。我們還希望緬甸成為另一個巴基斯坦或柬埔寨。

正如牛彈琴(微信:bullpiano)前天文章所說的,對中國來說,一個友好鄰邦的緬甸,無疑是經濟合作的好夥伴,很多重大工程將可以繼續;也是南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將幫助破解馬六甲難題,極大緩解中國外交的後顧之憂。

別忘了,中國在緬甸有重大戰略利益,尤其是途徑緬甸的油氣管道,投資額重大,戰略利益豐厚,不容有絲毫閃失。當然,對緬甸來說,有中國這個好兄弟,經濟發展大有裨益。

不顧及果敢和緬北,會顯得中國缺乏道義;讓緬甸轟炸中國,更丟盡中國顏面;但外交缺乏冷靜,一旦失去緬甸,就好比「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那才是真正的目光短淺。

緬甸難民,自然要人道主義對待;中國軍方也必須嚴陣以待,形成威懾。但讓緬北安居樂業,讓緬甸成為中國可靠友好鄰邦,考驗的是中國的外交智慧和手腕。

中國的大外交家,在哪裡?希望不總是在大嗓門的抗議聲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662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