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戰機八次出島鏈為何都首選一地:目的打贏台海戰爭

11月25日,中國空軍組織多型戰機同時飛越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其後逐步爆出的消息顯示,此次是解放軍東部戰區空軍與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王牌部隊聯手,出動蘇-30MKK、殲-11A、轟-6K等主戰機型,輔以空警-2000,空警-500,圖-154、運-8電戰飛機等情報支援保障機型,對台灣島來了個「擁抱式」的實戰化演練。一時間,台媒驚呼該演練「徹底摧毀台灣空防能力的前行作戰」「是台空軍最恥辱的一天!」

台灣媒體繪製的路線圖,錯漏之處不少,僅供參考。

筆者想說的是,解放軍空軍此次行動確實針對未來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但她「擁抱」的是台灣,「注視」和警告的,主要還是美軍。首次派出兩個空中作戰編隊同時飛越台灣島南北兩端的巴士海峽、宮古海峽意義重大。這說明解放軍空軍已有能力同時從南海、東海方向出擊,對未來台海戰爭中企圖介入的美軍給予堅強有力的「拒止」,更有能力從兩個方向發起對駐亞太美軍最重要基地——關島基地的聯合空中打擊。這種戰法,筆者形容為「連消帶打」,通過打擊、狙擊美軍,消除台灣方面的戰鬥意志。這何嘗不是一種「大慈悲」?

巴士海峽成為解放軍空、海軍航空兵突破第一島鏈的首選通道

2015年3月30日,中國空軍首次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轟-6K在沒有戰機、電子戰飛機護航的情況下,獨自飛越巴士海峽。

5月21日,空軍戰機首次飛越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這次也是轟-6K獨自行動。

6月12日,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的轟-6H、殲-11BH、運-8警戒機等赴巴士海峽以東西太平洋海空域,與綜合登陸艦井岡山艦、052B武漢艦、綜合補給艦撫仙湖艦等一道,開展島鏈外遠海巡航艦機協同對抗演練。

8月14日,轟-6K第一次在戰鬥機、預警機等的護衛下,經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飛出島鏈1000多公里。

11月27日,轟-6K在蘇-30MKK、殲-11A(B)、空警-2000(500)的支持下,飛越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此次空軍還同時開展了東海防空識別區遠海警巡。

2016年9月,空軍兩次出第一島鏈赴西太平洋訓練,12日飛越的是巴士海峽,25日飛越的是宮古海峽。這一次空軍又玩出了新意思。除了轟-6K、蘇-30MKK、預警機、電戰飛機等老面孔,從2014年開始接裝的伊爾-78加油機也參與了訓練。

加上今年11月25日的這次「擁抱」台灣,解放軍空軍、海軍航空兵據公開報道,已有八次經巴士海峽、宮古海峽突破第一島鏈,遠赴西太平洋展開訓練。

2015年11月27日,轟-6K等多型戰機飛越宮古海峽。

從中國空軍首次飛出第一島鏈,選擇的是飛越巴士海峽可以看出,解放軍航空兵自此之後頻繁開展的「穿越」行動,目的只有一個: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

正因為針對的是台海局勢,所以空軍、海軍航空兵的首次行動均選擇了威脅性較小的台灣島南端巴士海峽飛越。轟-6K多機型編隊首次飛越第一島鏈,也是選經巴士海峽。因為此處能威脅解放軍戰機的,只有台灣空軍。

而時至今日,台灣空軍早已不敢直面解放軍戰機。在首次行動圓滿結束,摸清穿越第一島鏈,抵達台灣以東西太平洋上空預設陣地沿途空情之後,空軍才於近2個月後開展了飛越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的訓練。這次,空軍要摸清的是在日本航空自衛隊監視警戒下,「穿越」的經驗。

轟-6K入列後,對台作戰思維發生重大轉變

解放軍空軍(海軍航空兵)如此執著、不遠千里的反覆演練怎樣飛赴西太平洋某空域,體現了大陸對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作戰思維的重大轉變。在擁有轟-6K這型中遠程轟炸機以前,沒有公開報道顯示解放軍空軍有目的地進行過飛越第一島鏈的訓練,雖然那時蘇-30MKK、殲-11A(B)等遠程雙發重型戰鬥機已服役多年。

顯然,仗怎麼打,訓練就怎麼開展。解放軍設定的未來台海戰爭場景是這樣的:一切以美軍必定出兵干預為前提。在僅僅裝備了遠程重型戰機之時,阻嚇乃至狙擊美軍的任務,主要由海軍承擔,空軍戰機負責爭奪制空權,掩護己方艦隊,體現的是一個「防」字,任務就是「防空」。作戰區域也是在第一島鏈以內,或是島鏈邊緣海空域。能拚死將美軍擋在第一島鏈以外最好,最少也要力保美軍不能威脅到登島部隊。可想而知,一旦預想成真,空軍將會打得無比慘烈。

蘇-30-MKK是有充足滯空時間在台灣以東空域活動的。它不但護送了東部戰區空軍的轟-6K出宮古海峽,還接力南部戰區空軍的殲-11A承擔起後半段的護航和驅離任務。

有朋友會說了,那時的二炮也不是擺設,東風系列飛彈也已初步具備打擊航母的能力。確實,但面對戰爭,一定要爭取擁有多種制敵手段。不說彈道飛彈攻擊美軍亞太基地手段過於單一,持續壓制火力不夠。就說打航母,可以說時至今日,解放軍保險櫃里鎖著的方案,必然是空、海、潛、彈道飛彈等復合式打擊方案,而不是只靠單一的方案。打仗,尤其不能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

那麼在轟-6K入列後,解放軍首次擁有了復合式主動進攻美軍遠至關島一線基地的能力。在對台作戰中,航空兵將不再只擔任「防守」任務,還要挑起「進攻」的重擔。畢竟,敵人的飛機沒起飛前才是「好飛機」,軍艦沒離港時才是「好軍艦」。

這張地圖可以回答,為什麼轟-6K帶射程2000公里的巡航飛彈,還要赴遠海訓練

設想一下,現階段如果不幸爆發台海戰爭,解放軍航空兵將承擔兩項及其重要的任務:一是全力壓制台灣空防力量,確保掌握可能開展的渡海作戰的制空權。這方面的針對性準備,在今年的紅劍-16體系對抗演練中有精彩內容,筆者前作有所記述。二是多批次、多線路出擊,以轟-6K加長劍-20的組合,與火箭軍,甚至093B等海軍攻陸力量一道,按「劇本」打擊美軍自日本至關島一線基地。總之,美軍駐亞太基地,哪一個敢出現備戰介入如台海戰爭跡象,都將是上述解放軍力量的「關照」對象。

如此,解放軍空軍「空天一體、攻防兼備」里的「攻」將接受實戰的考驗。再借用一張@yankeesama的幀察小隊 的圖片,以本次空軍「擁抱」台灣行動為例,大致說明一下未來台海戰爭空軍出擊時可能的作戰空域。

圖中台灣北端以東的紅點處,至南端以南的紅點處,兩點之間,距離台灣島800公里左右空域,將是轟-6K可能的發射陣位。轟-6K身後至台灣島,將是蘇-30MKK,未來還可能有蘇-35、殲-16,甚至殲-11D等遠程重型戰機的護航巡邏區域。當然,從時間上來看,殲-20也應該已批量入列。但殲-20會有別的重要任務,而不會來干護航的活兒,在此就不多敘述。

這樣的作戰思維,就是解放軍頻繁演練從巴士海峽、宮古海峽飛出第一島鏈的原因。進攻,始終是最好的防守。

台媒感到了「恥辱」 豈不知解放軍空軍的「擁抱」是「大慈悲」

能戰方能止戰。用壓倒性力量讓「台獨」清醒認識到「獨」的代價不可承受,而不是真正發動戰爭,才是「大慈悲」。面對台灣媒體和綠營人士「暖風吹得人慾醉,直把桃園當桃源」的天真荒唐思維,什麼F-16V單挑殲-20,什麼大陸軍隊訓練極其落後,炮兵只會用拇指測量等等,國台辦狠話說千遍,遠沒有這次的空中「擁抱」管用。

本次「擁抱」的一個重要信息還在於,解放軍空軍有自信「無視」台灣空軍威脅,按既定計劃抵達預設陣位,對美軍關島基地發起攻擊。前文說到,壓制台灣空方力量是解放軍空中力量在未來台海戰爭中的第一個任務。有了成功壓制,哪怕不是永久性,才能有對美軍關島基地的主動打擊空中行動。

如今的解放軍航空兵,無論是裝備質量、數量,還是飛行員素質、技戰術水平,都不是台灣空軍可以比擬的了。所以,此次同時飛越巴士海峽、宮古海峽的行動,台灣戰機只能倉促起飛,徘徊於本島邊緣空域,恐怕連監視伴飛的舉動都沒有。要知道,解放軍南部空軍的這支空中編隊,護航的殲-11A可是掛了2中2近一共4枚空對空飛彈,而且都是實彈。(飛越宮古海峽的蘇-30MKK也掛了實彈,但兩支編隊里的轟-6K掛的仍是長劍-20訓練彈。不掛配重彈而掛帶導引頭的訓練彈,也有很濃的實戰意味。)

日本空自雖然緊急起飛戰機監視拍照,但顯然遭到了蘇-30MKK的強力干擾,以致只拍到了後者很模糊的照片。但這已是空自總結9月25日那次監視行動之後,有所進步的表現了,要知道當時空自根本就沒拍到蘇-30MKK,只能「推定」有2架戰鬥機為轟-6K、圖-154和運-8等護航。

今年9月25日,日本空自對中國空軍飛越宮古海峽的通報。

相比之下,台灣空軍的「龜縮」式「盡在掌握」,確實應該令台媒感到「恥辱」。只是這次簡單粗暴直接的「震懾」行動,如果能讓更多台灣人清醒,認識到無論是「漸進式台獨」「法理台獨」,還是「急獨」,都只能是「死路一條」。那何嘗不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筆者始終認為,一個被打得滿目蒼夷的台灣,絕不是大陸所樂見的,只能是下下策,不到萬不得已,和平徹底死掉,不能成為優先選項。

相信以後類似訓練行動還會出現,只有熟練掌握勝戰之技,才能遊刃有餘的將和平與戰爭的選擇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641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