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自從殲-20誕生以來,外媒對其的各種評論和猜測就沒有停止過。首先認為她亮相初期的模糊照片純屬PS,待到各種照片視頻鋪天蓋地之後,又開始揣測其性能和意義。今天說殲-20不過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滿世界給她找外國乾爹。明天說殲-20的設計有重大缺陷無力挑戰國外新銳戰機。過一會兒又改口說殲-20將依靠巨大的產量將對手「淹沒」,將會成為重大威脅。偶爾還會有些「航空專業人士」跑出來大談殲-20如何先進或者為何落後。讓人看了以後滿腦門子問號。他們這些混亂不堪的說辭到底幾分真幾分假?說這些東西的意義何在?
傲慢與偏見 西方人眼中的殲-20系列之一:找個「洋爹」
給每一種中國武器找個「洋爹」是外媒的「優良傳統」。上一次外媒成功的給殲-10找了個叫Lavi的洋爹欺騙了不少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而這一次的難度就太高了:殲-20的氣動布局非常獨特,從外觀上要給她找個洋爹還真不容易。不過我們北方的老朋友俄羅斯還是不負眾望:他們認為殲-20是抄襲米格1.44驗證機的成果:「看看巨大的腹鰭、相當大型化的前翼、全動式尾翼、修長的機身,J20完全與1.44相同」。
殲-20抄襲米格1.44?
米格1.44是蘇聯上世紀80年代設計的第五代戰機,由於是設計思想落後以及蘇聯解體而停止開發。在設計上幾乎就沒有看到隱身設計的影子。如果從側面看起來,殲-20和米格1.44給人的第一印象僅僅是進氣道布局的差別,那麼當我們換個角度從上面觀察的話,就可以一眼看出這兩種飛機的異同。看來這些只會在側面找相似點的俄羅斯「航空專家」還是圖樣圖森破。居然這麼任性就給殲-20找了個洋爹。還是個上個世紀尚未誕生就嚴重落伍的垃圾貨色。
殲-20和米格1.44的三視圖對比
從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不同:殲-20身材修長而優美,米格1.44則因碩大的機翼而顯得短粗臃腫。說明她們的性能優勢區間完全不同。殲-20注重高速和超巡能力,而米格1.44還是和蘇-27、F-15一樣注重高亞音速和跨音速能力。至於針對隱身進行的總體設計,米格1.44則可以說基本沒有。殲-20擁有的翼身融合、S型進氣道、平行的機翼邊緣角度等顯著的隱身設計特徵在米格1.44上幾乎沒有。
至於「鴨翼」,我覺得中國在1980年下馬的殲-9也可以當米格1.44的爹。
至於俄羅斯找出的幾點相似點,這些設計都是有原因的:腹鰭的作用通常是為了增加飛機的縱向穩定性,但是殲-20由於採用了全動V型垂尾會損失一定的升力,這就需要腹鰭一定角度的外傾來進行補償。同時腹鰭的位置也可以恰好從側面遮擋發動機的圓形噴口這個不利隱身的散射源。大型化的鴨翼和全動平尾則是為了提高敏捷性而進行的設計,超音速時氣動舵面效率相對下降,所以需要更大的舵面來提供操縱力矩。至於修長的機身,米格1.44在如此寬大機翼的襯托下也好意思說自己是修長嗎?
當然,解鈴還須繫鈴人。讓我們聽聽米高揚的總設計師巴可夫斯基是怎麼說的:米高揚從未在正式場合把1.44的技術交給中國。而且中國人要抄襲戰鬥機設計,必定需要更為先進的未來技術,為何要仿製俄羅斯過去設計的戰鬥機?
在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初期,因為底子薄弱毫無經驗,以及周邊長期緊張局勢的壓力。國產主力戰機都是以俄制戰機為藍本進行仿製設計和生產的。這種短平快的方式在當時是同時滿足自主國防和工業積累的需要。而如今的中國早已今非昔比。無論是空軍對戰機的要求還是航空工業的技術積累,都能不依靠國外援助來自主決定的時候。中國自然就有了完全依靠自身能力來設計和生產的戰機,而無需再找什麼「洋爹」了。我們的殲-20就是這個階段的標誌性產物,她是中國航空工業的驕傲,是中國空軍的驕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6320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