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後幾年,中國得跟這條馬蹄斯瘋狗過招!

曾洵真| 2016-12-04| 檢舉

特朗普的候任內閣名單上新添了一個名字:詹姆斯·馬蒂斯。他被提名為國防部長。而他更著名的綽號,則是「瘋狗」(Mad Dog)。

他是誰?他的上台,會對中美關係帶來什麼變化?

履歷

馬蒂斯的履歷堪稱輝煌。他是四星上將(美國軍隊現在的最高軍銜),在海軍陸戰隊服役了44年,退休前曾任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官,負責指揮美國在中東、中亞和北非地區的軍事力量。

要知道,在美國覆蓋全球的六大司令部中,中央司令部可謂「獨領風騷」。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有往前數的海灣戰爭,以及正在進行的打擊IS,無一例外,都歸中央司令部管。

事實上,馬蒂斯正是發跡於這些戰爭——

海灣戰爭,中校軍銜的馬蒂斯,率領海軍陸戰隊7團1營與伊拉克軍隊鏖戰;阿富汗戰爭,升任上校的馬蒂斯,成為了美軍歷史上第一個指揮了海軍部隊的海軍陸戰隊軍官,其後又統領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旅擊潰塔利班軍隊;伊戰,已經是少將的馬蒂斯,指揮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在伊拉克戰爭最血腥的費盧傑戰役等多個行動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豐富的戰爭履歷,也讓馬蒂斯得到了特朗普的高度認可。特朗普在宣布對馬蒂斯的提名時,稱讚他是「最像巴頓將軍的美國將領」。

「瘋狗」

前面說到伊拉克戰中「最血腥」的費盧傑戰役。正是在那場戰役後,馬蒂斯獲得了「瘋狗」的綽號。

原因之一據說是,馬蒂斯曾下令攻擊一個疑似武裝人員安全屋,造成了40多人死亡。但伊拉克官方稱,這次行動是對一個婚禮派對的屠殺,包括13名兒童在內的平民慘遭殺害。無疑,美國軍方和馬蒂斯堅稱,他們的行動符合規範。儘管兩方各執一詞,但馬蒂斯在戰爭中冷酷的形象,就此流傳開來。

被稱為「瘋狗」的另一個理由,是馬蒂斯粗魯直白的講話風格。

比如2005年,在聖地亞哥的一次內部集會上,馬蒂斯在發言中說:「當你到了阿富汗,看到某些人因為女人沒有戴面紗而毆打她們,長達5年。這些人已經不能稱之為男人了,所以,射殺他們充滿了樂趣。」一些人因此詬病馬蒂斯,認為他「以殺人為樂」。

其實,除了「瘋狗」,馬蒂斯還有另一個綽號:「武僧」。

之所以被冠以這一稱號,是因為馬蒂斯一生未娶,沒有兒女。與那位「嫁給國家」的朴總統相似,馬蒂斯則稱自己是與海軍陸戰隊結婚了。

既是「僧」,就也有「修身」的一面——作為一名戎馬倥傯數十載的軍官,馬蒂斯拿的卻是歷史專業的文學學士學位,家中藏書七千冊。對他麾下戰士征戰的區域,尤其是中東地區,他都會詳細研究當地的歷史文化背景。

「要有禮貌,要職業,但如何殺光遇到的人,則須計劃周全」

豁免

那麼,得到特朗普的提名後,馬蒂斯能否順利上崗?

其實他面前還有一道重要的坎。根據美國法律,國防部長必須由文官出任,馬蒂斯顯然不是;如果侯任者為退役將領,那麼他必須已經離開部隊至少7年,但馬蒂斯才退役3年。

因此,要當上國防部長,馬蒂斯就必須獲得國會的豁免。上一次美國的國防部長取得此種豁免,還要追溯到66年前——1950年,杜魯門提名的馬歇爾將軍取得了國會豁免。

不過馬蒂斯也無需太擔心。首先,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對他評價不錯;其次,對於此事最有話語權的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也曾專門向特朗普推薦過馬蒂斯。因此,美國國會給馬蒂斯開綠燈的可能性也不小。

「世界上總有些混蛋需要被射殺。世界上總有獵人跟獵物。是成為獵手還是受害者,取決於你是否自律、狡詐、服從以及警惕。這中間當然有絕大的樂趣。」

布局

算上國防部長在內,截至目前,特朗普已經提名了13名內閣成員。與很多人之前擔憂的不同,特朗普的閣僚名單看上去還比較多元,而不是「清一色的瘋子」。他們之中,有右翼人士,有銀行家,有少數族裔,也有女性。

比如,華裔趙小蘭被提名為交通部長,讓少數族裔也出現在了內閣中;「另類右派」班農鎖定了白宮策略長,顯示了特朗普在繼承競選時對許多社會和國際問題的表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里伯斯任幕僚長,是特朗普與黨內建制派的一場妥協;而美國著名的「破產大王」 羅斯侯任商務部長,他對TPP的反對、以及曾經保住美國鋼鐵就業崗位的履歷,也讓他成了特朗普經濟和貿易政策的最佳執行者;衛生部長人選普賴斯,則素以反對歐巴馬醫改著稱。

可以看出,特朗普在人事選擇上展現出了一定的「理性」,正在謀取一個微妙的平衡。一方面,他要堅持選前政策承諾;另一方面,也要爭取黨內、也就是未來的國會支持。「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特朗普的「人事棋」目前看來下得也算穩健。

那麼,一旦順利上任,「瘋狗」又將給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帶來何種影響?

「當你回家遇到反戰示威者,看著他的眼睛,跟他握手。之後,朝他的女朋友拋媚眼,因為她知道跟她約會的是個慫蛋。」

未來

或許多少可以從馬蒂斯的履歷中進行窺探。

馬蒂斯曾經多次表達過對歐巴馬的不滿。在他看來,正是歐巴馬的中東政策,讓美國在這一地區40多年經營的影響力出現下降。

比如,他就認為,歐巴馬與伊朗達成的伊核協議,只是暫緩了伊朗的核計劃和能力,並不能根本消除伊朗核威脅;馬蒂斯眼中的伊朗,是中亞和中東地區最大的破壞者,他們贊助的什葉派武裝在中東多地造成了武裝衝突。所以,馬蒂斯或許會以更強硬的姿態面對伊朗。

馬蒂斯對中東問題的看法,倒是與特朗普不謀而合。但他們同樣存在分歧。

比如歐洲。由於曾在北約司令部任職,馬蒂斯非常看重北約的作用,曾經積極致力於推進北約內部效率的提高;但特朗普則在競選期間表示,北約是「陳腐的」,「對美國造成了負擔」,北約各國應該負擔更多的軍費開支。

至於俄羅斯,特朗普在選舉中表達了對普京的讚賞,普京也非常迅速地電賀特朗普競選成功;而馬蒂斯則堅持認為俄羅斯是一個威脅,它採取的擴張主義會「撕裂北約」。

如何處理與特朗普的政策分歧,或許稱為馬蒂斯上任後需妥善處理的問題。

同時,已被提名為國家安全助理的邁克·弗林,也是馬蒂斯未來需要磨合的一位重要同僚。與馬蒂斯多數事件上較為平和的立場相比,弗林在伊斯蘭、俄羅斯和中國等問題上,都曾發表較為極端的言論。如何「中和」或「限制」弗林,或許也是馬蒂斯需要考慮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馬蒂斯對於亞太地區的態度非常不清晰。或許與側重中東和歐洲的任職履歷有關,馬蒂斯鮮少發表對亞太問題的看法。不過,有分析稱,無論誰成為美國防部長,美國在亞太地區還會保持固有立場,甚至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畢竟,他可是個「鷹派」。

文/百里明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620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