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原指望印度航母幫忙制衡中國 結果被蠢哭了(圖)

韓英倫| 2016-12-02| 檢舉

核心提示:美軍發現三年前下水的該艦最久可能要再等十年才有作戰能力,也沒有明確的作戰計劃;沒有小型飛彈系統自衛,戰機起飛出擊的能力也很薄弱。

資料圖:2013年8月12日,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在印度南部港口科欽下水。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道 台媒稱,美國海軍頂尖工程師最近視察印度第一艘國造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原本預期該艦已完成作戰準備,能協助美國在印度洋制衡中國大陸的海軍。結果卻大吃一驚,因為這艘航母的質量實在是太差了:美軍發現三年前下水的該艦最久可能要再等十年才有作戰能力,也沒有明確的作戰計劃;沒有小型飛彈系統自衛,戰機起飛出擊的能力也很薄弱。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12月1日報道,印度海軍前司令亞倫上將稱,解放軍著眼於印度洋,印度海軍對此高度關切。

報道稱,美國海軍9月曾找印度海軍官員考察美國海軍造船廠,並且到五角大樓聽取戰略簡報,美國準備積極分享航艦技術給印度。美國除了找日本一起和印度舉行海上軍演,也同意出售攻擊直升機和防炮給印度,並且讓洛克希德馬丁與波音在印度生產高性能戰機。

航空母艦是美國與印度軍事合作核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泰利斯表示:「所有合作項目中,航母可能最花錢,但也最能影響區域實力平衡。」

報道稱,美國擔心的是印度堅持機艦從頭開始都要本國造,這使得印度機艦現代化進度嚴重落後,並限制作戰能力。印度國防部長曼諾哈最近重申國造軍備的必要:「一旦發生戰爭,海外的裝備和軍火運送可能都會中斷。」

印度審計部9月發表報告指出,首艘國造航母在設計和建造方面都有嚴重瑕疵,包括變速箱、戰機起飛系統和空調系統。承造的船廠之前沒有造艦經驗,已耗資30億美元且進度落後達五年。軍方的期限是2018年。

有專家指出,航母的船身在海軍決定配置哪些武器系統前就已經完成,恐怕會影響武器的表現。印度國造的「光輝」戰鬥機在配備標準武器後,模擬在航艦上起降,很不順利。陪練的俄羅斯戰機則毫無問題。

專家認為,航母在防衛方面的缺陷恐怕將使得航母未來只能在印度空軍防護區內作業,無法到波斯灣或非洲東岸。然而,美國仍將加強與印度的合作,將希望放在印度第二艘國造航母上面,保證容量更大,武器也更精良。

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印度首艘自造航母)

1999年印度議會批准了自造輕型航母「藍天衛士」號的計劃,2006年11月建造工作正式啟動。雖說是印度國產航母,但「藍天衛士」號由法國設計藍圖,搭載俄羅斯飛機,部分設計由義大利幫助完成。為紀念退役的「維克蘭特」號,印度將「藍天衛士」號重新命名為「維克蘭特」號,並於2009年2月28日舉行了龍骨安裝儀式。

「維克蘭特」號航母是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這艘航母長260米,寬60米,排水量達37500噸,為最高航速28節。此航母設計有兩條飛機起飛跑道和一條降落跑道,可搭載30餘架艦載機。

研製歷程

2002年年初,印度海軍開始國產航母的自建計劃。按當時的規劃,被命名為「藍天衛士」號(後改名為「維克蘭特」號)的國產航母應於2008年前後建成。

2004年11月底,印度政府宣布撥款300億盧比,開始自主建造一艘標準排水量為3.75萬噸的航母。這艘航母與國產核潛艇一起,被看做是印度海軍未來發展的核心項目。直到2005年4月,科欽造船廠才正式宣布啟動國產航母建造工程,當時預計該航母將於2011年建成並下水。隨後,建造計劃被再次推遲,按照國際海軍通行慣例,一艘主力艦應該在開工前就準備好相當於船體重量50%的計劃用鋼,而且這些鋼材還必須完成相關船體結構加工,但從2009年「維克蘭特」號開工伊始,承包商科欽造船廠就屢屢發生停工待料的情況,而且造船廠在航母船體分段建造等多個方面嚴重缺乏工序銜接與質量監控能力。該廠在建造「維克蘭特」號的同時還承造過1艘三萬噸級標準貨櫃船和2艘雙層大型油輪,結果均出現嚴重的管線鋪設誤差和焊接失誤。

由於科欽造船廠的工期一再延誤,這艘印度國產航母建造進程又被大幅延誤,改為力爭在2014年使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建成並下水。有印媒預計該航母完工時間不會早於2018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6010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