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印度陸軍宣布在該國東部州部署陸軍型「「布拉莫斯」」陸基巡航飛彈,這種宣稱有著290公里射程的地對地多用途巡航飛彈被視作「印度的驕傲」。儘管受到了警告,但是印度陸軍宣布並不打算根據任何方面的表態,而更改自己部署的決心。在這一地區部署「布拉莫斯」巡航飛彈,最終已經做出了決定。
印度陸軍在這一區域部署「布拉莫斯」巡航飛彈的決定,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來自《印度斯坦時報》11月15日匯總多方來源消息稱,由於中國的殲-11,殲-10,殲轟-7,空警-500等作戰飛機常年在印度周邊機場停駐,也使得印度感受到了強大的空中壓力。在沒有足夠的性能對等戰機來應對中國的機群時,顯然印度選擇了部署更為經濟實惠的「布拉莫斯」巡航飛彈。
印度選擇這個點也非常的「恰當」,距離中國的機場圖上距離只有260公里的距離,而距離周邊的主要運輸樞紐,也都在300公里以內。目前,印度已經實現了「布拉莫斯」巡航飛彈的國產化,所以,哪怕是俄羅斯出口時制定了300公里的射程限制,印度也可以輕鬆突破。由此,如果印度把「布拉莫斯」再集成到蘇-30MK2I多用途戰鬥機上,那麼2.5噸重的一枚「布拉莫斯」巡航飛彈,射程至少會達到400到500公里以上。因此,「布拉莫斯」巡航飛彈現在顯然成為了印度三軍通用的巡航飛彈。
當然,中國最近在這一區域內動作相當明確,不僅僅進駐了殲-10,殲-11戰鬥機,同時還部署了東風-26,東風-15,東風-16等中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當然,還有中國的看家武器PHL-03式火箭炮。要說火箭炮,有中國說自己是第二,那麼基本沒國家敢說第一。僅僅一個射程上,就領先一大截。制導火箭彈150公里是非常輕鬆。如果想要對抗印度的「布拉莫斯」巡航飛彈,我們可還有A-300火箭炮可以隨時拉上來。畢竟鐵路暢通,公路順暢,運什麼都輕鬆。僅僅對比一一個射程,就足以讓「布拉莫斯」感到壓力。另外,中國現在還有WS-43這種巡飛彈打擊系統,需要時候正好可以拉上來試試嘛,30分鐘空中續航能力,射程400公里,還擊「布拉莫斯」巡航飛彈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部署在「布拉莫斯」發射車的活動半徑內,要不然提前打擊,要不然隨後反擊。總之,想用飛彈對抗中國的花樣火箭彈,印度的入役算盤,基本是打錯了。
當然,印度這麼做自然有自己的道理。《印度日報》在2010年的一篇標題為《印度今天如何才能打贏一場印中全面戰爭?》中就明確認為,印度從來沒有敗給過中國,無論是1962年還是之後。而且這樣的觀點在印度民眾中也頗有市場。 印度空軍少將特瓦里更是在接受《印度防務評論》雜誌的採訪時稱,如果現在中印之間再度發生衝突,僅僅依靠印度空軍就能然讓印度反敗為勝。這其實讓印度陸軍心裡挺不是個滋味,自然要想設法找回點面子。
可我們反觀現在的印度陸軍,現在除了只有一款射程不足70公里的「皮納卡」多管火箭炮(龍捲風俄羅斯已經不再出口給印度了),如果想要打到300公里距離,那麼印度只能選擇「布拉莫斯」巡航飛彈,這種飛彈的彈頭重量200到300公斤,可以裝備不同彈種。印度陸軍從2004年開始接受部署,「布拉莫斯」飛彈末端飛行速度,可以達到2.8到3馬赫,低空高度只有3到4米,這也被印度自詡為全球「最快」的巡航飛彈。印度陸軍認為這種巡航飛彈是沒有可以有效攔截的方法。
目前,「布拉莫斯」巡航飛彈的制導系統主要採用INS慣性制導+主動雷達,具備潛射、機載、陸地發射多種型號,其一可以用於攻擊陸地目標以及海上的艦船目標。目前印度正在計劃,為「布拉莫斯」巡航飛彈,安裝衛星制導模塊,使得最終命中精度可以達到1米以內。但是,由於目前印度上沒有完善的衛星導航體系,需要依靠包括格洛納斯信號,GPS信號,以及印度自己的GAGAN衛星導航系統(一種基於GPS的區域制導系統)三大系統進行融合後,才能裝備。所以,現在的「布拉莫斯」還需要依賴於主動雷達制導對目標進行打擊,而主動雷達制導相當依賴雷達的成像精度。從目前來看,主動雷達對於小體積、具備較好隱蔽性的目標,發現機率較低。
雖然,印度希望通過部署陸基「布拉莫斯」巡航飛彈,可以打擊機場、雷達站等固定目標。但是,印度現在還在存在沒有合適的偵察衛星和長時間精確偵查手段,比如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等等。而且「布拉莫斯」現在所具備的彈頭還僅僅是半穿甲破片殺傷戰鬥部,鑽地彈頭以及子母彈其他特種彈頭尚未見到印度展示過。因此,雖然印度正在積極努力向外推銷自己的「布拉莫斯」MKII巡航飛彈,射程卡在290公里,末端速度要飛彈5馬赫,但是要真正成為最快的巡航飛彈,印度還需要加把勁兒。
僅僅從中國的火箭彈VS印度的「布拉莫斯」巡航飛彈,這一個單項對比上,其實我們就能看得出來。雖然中國遠程火箭炮系統吸收了一些俄羅斯因素,但是經過消化吸收後不僅僅成功完成了國產化,同時還大量出口。而印度的「布拉莫斯」項目已經快20年時間了,最新結果是機載版本剛剛開始測試。儘管越南岸防部隊聲稱購買了「布拉莫斯」巡航飛彈,至今仍沒見印度軍方交貨。僅僅這麼一項,就足以對比中印之間的軍事技術差距多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