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簽軍保協議,台底下的秘密比朝鮮更危險!

曾洵真| 2016-11-24| 檢舉

「干政門」風波未平,朴槿惠又開始搞事情。今天上午,韓日正式簽署《軍事秘密情報保護協定》,這是二戰後兩國簽署的首份軍事合作協定,標誌著兩國正式開啟共享軍事機密的新篇章。

國內反對聲浪持續高漲,韓政府卻視若罔聞,定在這個節骨眼簽署協定,除了所謂「應對朝鮮核導威脅」,到底還打了什麼主意?

「賣國」性質的軍事協定

儘管遭到韓國在野黨和民眾的強烈反對,也沒能阻擋韓日兩國「抱團」的決心。當地時間今天上午10時,韓國國防部長官韓民求和日本駐韓國大使長嶺安政,在首爾龍山國防部辦公樓代表兩國在《軍事秘密情報保護協定》(GSOMIA)上最終簽字。韓國國防部表示,鑒於雙方此前已草簽協定,因此正式簽署後,雙方將以書面形式通知對方已完成協定生效所需的國內法律程序,協定即告生效。

這是兩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簽署的首份軍事合作協定,旨在推動韓日之間共享軍事機密,涉及提供情報、防止泄露方法及情報等級等,可不經美國直接共享朝鮮核與飛彈信息。

韓國《中央日報》分析,韓國希望利用日本的偵察衛星和雷達等尖端裝備獲取情報;而對日本來說,則可利用韓國收集的傳統人力情報。

這一舉動對於因「干政門」而深陷混亂的韓國局勢來說無疑是「火上澆油」。

韓國《每日經濟》指出,韓國在野三黨齊聲譴責政府簽署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過於倉促。共同民主黨表示,簽署該協定是無法得到國民認可的屈辱賣國行為,對此絕不接受。國民之黨黨首朴智元22日表示,在對朴槿惠進行彈劾臨近之時,政府在未徵求國民意見的情況下單方面推進該協定,這絕不是正確的做法。

共同民主黨、國民之黨、正義黨等三個在野黨還計劃於30日聯合提交決議草案,要求將國防部長官韓民求解職。

韓國首爾示威者聚集抗議韓日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

韓國民眾的抗議聲浪更是持續高漲。韓國「紐西斯」通訊社報道稱,多個市民團體22日在韓國政府大樓前舉行示威並發表聲明,表示簽署該協定將給日本以行使集體自衛權為名在朝鮮半島重新登陸提供口實。軍事合作在韓日兩國合作中屬敏感範疇,一方面源於日本1910年至1945年在朝鮮半島推行殖民統治的歷史,另一方面,兩國對於獨島(日本稱竹島)依然存在主權爭議。

面對國內混亂的政治局勢和反對聲浪,韓國為何在這個節骨眼上火速推進協定的簽署呢?

這個節骨眼簽協議,打得什麼主意?

早不簽晚不簽,篇篇挑在這個時候簽,韓國打得什麼主意?首先,這與韓國今年以來外交政策調整的大背景有關。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周邊戰略研究室主任王俊生告訴長安街知事App,今年以來,朝鮮當局不顧全球各界的一致反對,悍然進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核試驗,韓國放棄對朝實行「第三條道路」,轉為全面施壓。

藉口半島局勢與美日加深合作,韓國在國家安全戰略政策上的心思昭然若揭。從積極宣布引入「薩德」系統開始,不惜得罪中國甚至俄羅斯而執意部署「薩德」系統,說明它已擺脫在中美間尋求平衡的模糊戰略,轉為投入美日懷抱的新型安全戰略。

知事發現,2012年韓日曾推進該協定簽署,但因引發暗箱操作爭議,遭到國內輿論的強烈反對,在最後關頭告吹。之後,韓國政府一直持簽署協議所需的國內條件尚不成熟的立場。

2014年12月,韓美日三方簽署《韓美日關於朝鮮核與飛彈威脅的情報交流協議》,協議從同月29日起正式生效。根據協議,韓國與日本通過美國交流有關朝鮮核與飛彈的情報,雙方不能直接共享軍事情報。

到了今年10月27日,韓日突然重啟談判,並快馬加鞭走簽署協定所需程序。11月14日,韓日在東京草簽《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據韓聯社報道,該協定通過韓國國務會議和總統批准,這個過程繞開了由在野黨和無黨派人士占多數的國會這一關。這也是韓國政府刻意所為。為迴避國會這一環節,韓國政府常常故意把應在條約水平上簽署的合作文件壓低到備忘錄或協定水平上。

選擇這個時間節點,不顧國內混亂局勢推翻民意,無疑也是朴槿惠宣示總統權力的表現。自「干政門」事件以來,韓國各界呼籲朴槿惠儘快下台,但朴槿惠就是不肯放棄總統寶座,以目前情況來看,她難以再插手國內事務,但對於外交政策還是有著一定的話語權,此番推進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她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履行總統職責,也告訴外界她絕對不會妥協。

當然,朴槿惠也試圖通過協定轉嫁危機,不過這樣做,有可能會讓民眾再次感到政府無視民意、無視國會,很可能引起反彈,韓國還有人開始質疑,為何政府強推協議?這背後是否有朴槿惠「閨蜜」崔順實的影子?

東北亞地區安全面臨挑戰

協定的簽署給美日韓整固軍事同盟體系、日韓戰略接近提供了契機,有輿論認為韓日兩國將成為「東亞版小北約」。王俊生認為,這個稱呼還為時尚早,僅僅是在軍事情報領域達成的協定,離實質性的軍事同盟還有些距離。但不可否認的是,韓國已向美國表明,在外交安全上會跟隨美國走,這對於中國、俄羅斯,以及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來說都是威脅。

韓聯社稱,以這份協議的簽署為契機,韓美日軍事交流進一步擴大,與此相應,若朝中俄之間軍事合作得到加強的話,韓半島周邊地區局勢會陷入緊張。

韓國《世界日報》此前報道稱,雖然韓美日相互之間簽署情報交流協定主要藉口是朝鮮核飛彈威脅,但實際上構築共同反導系統則是另一個目的。

韓美日如果要構築共同的飛彈防禦體系,核心就是情報系統的相互交融。在面積廣大的亞太地區,美國無力獨自構築反導網絡,只能讓韓日澳等盟國先構築各自的反導體系,然後再與美國反導系統相互融合形成一體。

而這一戰略最核心的就是促成與中俄距離最近的韓日的相關合作,為此美國一直積極推動韓日情報協定的簽署。韓國正在構築自己的反導系統,並於今年6月28日首次參加韓美日共同反導演習,現在韓日又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有分析認為,這無異於向外發出韓國政府要加入美國反導系統的信號。

而就在一周前,韓國軍方與樂天集團已經同意,前者用首爾附近的京畿道南楊州市一塊國有土地換取後者擁有的星州郡高爾夫球場,作為「薩德」基地,「薩德」部署邁出第一步。

星州高爾夫球場

王俊生表示,韓日如果進一步加深合作,形成同盟,東北亞地區會出現「對峙」情況,這是典型的「冷戰」思維。

事實證明,「薩德」問題已致中韓貿易和文化合作受到影響,預計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也將因此受到影響,如今再加上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東北亞區域雙邊和多邊合作轉型升級的機會可能會進一步降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515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