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拒絕殲10上航母,專家告訴另有玄機!

殲-10的成功是中國戰鬥機科研生產能力上跨代進步的標誌,通過殲-10的研製裝備不但使航空兵部隊得到了先進的裝備,而且為後續改進完善提供了潛力巨大和技術標準先進的基本保證,殲-10的新改型在技術水平、設計標準和戰鬥力上都將出現性的提高。

網絡是中國軍事愛好者了解中國現代化軍事技術發展的重要途徑,殲-10在被公開前幾年就已經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圖片,2008年底在網絡上又出現了被稱為殲-10B的殲-10新改型的照片。殲-10B的圖片出現在網絡上掀起了對J-10新的關注和評論熱潮,殲-10B圖片上採用的DSI進氣道、新的電子戰設備和光電雷達裝置,都證明了這個新改型在結構、氣動和機載設備上都實現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網絡曝料出來的消息稱成飛殲十艦載型在海軍航母的研討會上被否決了,拿不到軍代表的簽字意味著殲十上中國首艘航母目前還是水中花鏡中月。但隨後不久網絡上就又傳開了中國殲10B的照片,殲10B看來是成飛繼殲十艦載型被否決後新開放的機型。

突如其來的殲-10B和中國海軍艦載機的發展

中國海軍航母計劃和艦載機的發展從1988年南海危機後開始得到廣泛關注,中國海軍的航母計劃近年來也不斷得到不同渠道消息的證實,當中國海軍裝備航母計劃逐漸由猜測成為現實的同時,中國的航母上使用什麼艦載機也成為國內、外各方面關注的焦點。殲-10作為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高性能戰鬥機,自然而然的與中國的航母艦載機選擇聯繫到了一起,將殲-10改進為艦載機的各種猜測和設想在網絡和媒體上不斷出現,各種採用PS和CG|方法「設計」的殲-10「艦載機」圖片在網絡上也層出不窮。

殲-10在綜合戰鬥力和應用技術上與F-16、F/A-18和「幻影」2000處於同樣的標準,在飛行性能和載荷航程等方面雖然難以和同代重型戰鬥機比較,但是殲-10較適合的體積重量和國內設計也是個突出優點,海軍在選擇航母艦載機型號的時候不可能不考慮到殲-10這個機型。殲-10屬於空重8。5噸和起飛重量19~20噸的中等載荷和尺寸規格的戰鬥機,雖然這樣的體積和載荷標準基本可以滿足艦載機的需要,但殲-10的腹下進氣道結構卻在結構上限制了飛機的艦載改進。

航母艦載戰鬥機即使採用滑躍而不是前輪牽引的彈射起飛方式,飛機在攔阻著陸階段掛鉤後都必然會有個低頭的過程,前輪接地過程中前起落架必然需要在結構上承受很大的衝擊,這麼大的衝擊載荷如果沒有一個高強度的結構進行分散和傳導是難以承受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439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