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購買俄羅斯蘇35一事,很多人不理解:中國連四代機殲二十都能造出來為什麼還要買三代半的蘇35?全國網友轟轟烈烈的爭論了這麼些年,得出的主流結論是也許大概為了蘇35上面的AL-41F-1S發動機。真的是這樣嗎?肯定不是,其中原委並非發動機那麼簡單。
三代機王者-蘇35
AL-41F-1S渦扇是俄羅斯土星聯合體在21世紀為蘇-35和T-50戰鬥機研製的大推力航空發動機,它是在著名的AL-31F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但其中有80%的零部件是新研製的,提高了渦輪前溫度,採用了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同時還採用了無氧起動系統,這樣提高了飛機的重新出動速度,發動機最大推力86千牛,加力推力142千牛。設計使用壽命4000小時,首翻期和二次維修間隔均為1000小時,這些指標都要明顯高於AL-31F,後者的最大推力75千牛,加力推力122.5千牛,設計使用壽命900小時,首翻時間為300小時。
四代機王者-殲二十
至於中國有了殲二十為何還要購買蘇35,看來原因很簡單:中國三代機規模不夠,產量無法滿足空軍巨大的三代機需求。以美國為例,他們除了一百多架F22,還有數千架F15、F16、F18為首的第三代戰機,這才是世界第一強國的底蘊。在過去幾年,網絡上一直有種觀點認為中國每年的國產三代機產量不超過50架,發動機以及其他硬體限制使得中國三代機產量一直上不去。
未來我國周邊三代半戰機扎堆,不要說日韓,就連越南都開始大批採購蘇30,。印度除了大批蘇30外,未來引進的陣風戰鬥機更是標準的三代半戰機。在這種壓力下,殲二十短時間內形成戰力難,短時間形成大規模更難,所以在儘量短的時間內提升三代機規模對中國空軍來說極為重要。殲二十昂貴的造價不可能大規模換裝,未來空軍的主力,還是三代機。
蘇35先進的矢量發動機
至於說中國引進蘇35是為了發動機,這種說法有道理,但錯誤之處是發動機不是主要原因,戰機本身才是。殲二十技術狀態早已凍結,換髮是個大工程,更重要的是中國自太行以來好不容易確立了自研先進航空發動機的正確道路,殲二十未來裝備的下一代發動機必定是國產航發,不可能又回到引進的老路上。至於說引進蘇35順帶引進其發動機技術以促進國產航發的進步則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綜上所述,引進蘇35是為了彌補三代機的不足,不是為了殲二十。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