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一郵報」刊登了印軍退休中將帕拉卡什·卡托奇的專欄文章,指出巴基斯坦近期對中國殲20戰鬥機展示了濃厚興趣。
卡托奇中將在專文中擔憂這一日益明顯的可能性:在中國殲20戰鬥機已經服役的情況下,巴基斯坦很可能早於印度獲得隱身戰鬥機,導致印巴軍事力量平衡發生嚴重傾斜。
Combataircraft網站圖
印度軍事專家認為,隨著殲20戰鬥機服役、在珠海航展公開展示,這一戰鬥機距離外貿出口的日子也不會太遠。即便這可能是好幾年甚至十年後的事情,印度空軍目前還看不到短期內獲得俄羅斯T50戰鬥機、美國F-35戰鬥機的希望,因此有可能喪失針對巴基斯坦空軍的質量優勢。
巴基斯坦殲-7女飛行員
印度專家指出,中國、巴基斯坦已經跨越了純粹依賴進口或者仿製戰鬥機的階段,殲20、殲10、閃電(即梟龍戰鬥機的巴基斯坦名稱)的裝備使用代表著這一重大轉變。由於印度自行研製的光輝戰鬥機性能差強人意,而外國供應商短期內無法向印度提供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只能出售第三代戰鬥機,巴基斯坦有可能全面實現在戰鬥機質量上針對印度空軍的大翻盤。
卡托奇中將在訪談中尤其憂慮,印度與俄羅斯聯合研製的T50隱身戰鬥機項目已經「扯皮」多年,進展極為緩慢,而且目前來看T50戰鬥機性能將有局限性。除了俄羅斯方面頻繁拖延,以及雙方對分工、經費分攤、性能參數制定等方面的各種紛爭,T50的另一大問題是印度以及確定了要以自行改進設計為主,發展一種T50戰鬥機的印度空軍版本。
這一規劃,且不論印度自身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完成,即便一切順利,也需要幾年的時間。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印度國防部明確提出T50印度版本應當明顯優於俄羅斯版本。這一目標的具體細節尚未公布,但首先這要等到俄羅斯完全結束T50戰鬥機的設計定型工作,才可能開展印度版本的設計;其次,假如印度國防部提出的改進要求較高,意味著印度版本必須在氣動、發動機、航電武器等方面有突出的差異性,即使是美國這樣的軍事航空設計強國,往往需要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來完成,屆時巴基斯坦的殲20戰鬥機很可能早已形成成熟戰鬥力。
對此,俄羅斯方面表示「攤開雙手,真的不關我事」。負責相關項目的Rostech集團CEO切莫佐夫表示,俄羅斯方面已經在T50戰鬥機聯合研製項目上完成了自己一方的工作,問題在於印度一方。同時切莫佐夫也認為雖然雙方有一定的爭執,但相信今年內將解決相關分歧。切莫佐夫還向印度媒體反覆強調T50將會是一種完美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完全能夠保證印度空軍的質量優勢。
在最新的項目規劃中,俄羅斯希望今年內訂購下一批T50戰鬥機的原型機。根據不久前兩國領導人簽署的協議,印度在最新訂單中需要攤分的金額,從原本的60億盧比降低至37億(近6000萬美元)。這一訂單將用於交付三架T50戰鬥機,並且俄羅斯將在這一階段向印度轉移大量技術成果與培訓。為了在漫長的T50戰鬥機項目開花結果之前保證印度空軍的戰鬥力,印度不得不額外撥出款項,升級已經服役多年的俄羅斯蘇-30MKI戰鬥機。
同時,印度耗資龐大的法國陣風戰鬥機採購項目也正在進行。部分專家認為在這一時刻進口陣風這種三代半戰鬥機,已經不合時宜。但因為T50戰鬥機延誤,印度空軍不得不投資在這一法國戰鬥機上,解決目前迫切的戰鬥機整體作戰能力需求。
卡托奇中將認為殲20距離部署到中印邊境敏感地區還有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需要建設比以往更為複雜的維護維修、後勤支援設施與隊伍,因此他認為殲20戰鬥機在近幾年內將不會部署到靠近印度的地區。
同時,該報道還質疑了巴基斯坦財政上負擔殲20這一世界頂尖水平戰鬥機的能力,認為殲20初期成本必將接近一億美元,因為其先進性與複雜性,總產量將不可能太高,無法將單價平攤到較低的水平。因此巴基斯坦空軍並沒有足夠的經費來購買殲20,同時巴空軍還需要建設從指揮控制,到具體武器裝備的先進空軍作戰系統,例如引進中國空警500外貿型號等關鍵裝備,在同一時期耗費巨資進口殲20,可能在成本上難以承擔。
卡托奇中將還特彆強調了印度正在建設針對中國腹地軍事基地的遠程打擊力量,包括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飛彈,以及以蘇-30MKI為核心的空地打擊能力。但是印度引以為傲的布拉莫斯飛彈實際上是一種中等射程的空地飛彈,在經過改進後也只能攻擊500公里以內的目標,這對中國縱深地帶的空軍基地並不造成多少威脅。
卡托奇中將總結認為,印度、巴基斯坦兩國空軍建設之間的比拼,最終將取決於經濟發展程度,以及中國巴基斯坦之間社會經貿深入合作的進展。他最後指出在中國尋找通向印度洋的經濟走廊的過程中,巴基斯坦空軍將必然獲得兩國政府的直接「輸血」,這可能令印度、巴基斯坦空中作戰能力的差距日益縮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4334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