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珠海航展上殲-20以雷霆萬均之勢亮相於公眾面前,雖然飛行展示不到2分鐘,但其穿越雲海的犀利身影和撼動人心的轟鳴,必將成為很多人一生難忘的回憶。據台灣「中央社」11月12日報道,香港軍事分析家梁國梁在《明報》刊登文章說,目前至少有6架量產型殲-20服役,飛行員的早期培訓已於兩年前開始。他說相關消息透露,殲-20最遲可於2018年春形成團級(至少30架以上)規模的戰鬥力,比日本至少早5年。

在外形上,可以看到殲-20是獨一無二的「鴨翼+邊條+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的綜合氣動布局,它可以提高飛控能力。殲-20的鴨翼差動和全動小垂尾同步偏轉更是獨門絕技。未來加上具備更大推重比和三維矢量推力控制能力的新型發動機,殲-20的超機動性能將特別突出。

一些專家做了一個對比,他們根據照片找參照物進行測算,發現殲-20的尺寸比較大,長大約20米,翼展12.68米;那麼大意昧著什麼?飛機的尺寸做得越大,重量越大,那麼載彈量、載油量就越大,機體內的空間就越多,可以加裝更多先進的、龐大的機載電子設備。

專家分析殲-20內置彈艙可掛6枚中遠程空空飛彈、2枚近距格鬥飛彈,合共8枚的內置載彈量與F-22相同。 它還可以攜帶更大更重的、射程更遠的機載武器,這對遠程攻擊一些高價值、高威脅的目標,比如說打航母,就有很重大的意義。

殲-20的誕生標誌著我國主戰裝備躋身強國行列,宣告中國空軍進入了「隱身時代」,意味著中國擁有了掌握主動權、抗衡對手的物質基礎。殲-20的誕生打破中國空軍傳統的作戰模式,因為它不僅是一個突破防空系統、打擊敵人的平台,更是未來網絡化空天作戰的一個重要節點。

未來殲-20在戰場上會擔任編隊長機的任務,成為三代機作戰的「大腦」,甚至可以帶領無人機蜂群作戰。中國空軍一定會圍繞殲-20研究新的戰術戰法,結合其他先進空戰裝備和技術,探索發揮整體最大作戰效能的方法,並逐漸形成理論。這樣將徹底改變空中戰爭意識形態和交戰模式。讓中國空軍在未來體系化作戰的起跑線上領先,這才是殲-20對外最「恐怖」之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402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