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稱,上周在中國珠海航空展上首次亮相的中國殲-20戰機給人留下了令人難忘、甚至膽寒的印象。
據美國連線雜誌網站11月7日文章稱,這種超音速雙引擎戰鬥/攻擊機融匯了先進的雷達和傳感器能力,配置360度頭盔顯示系統,飛行員可以透過飛機看清目標。據宣傳,它擁有美國空軍數十年來孜孜以求的隱形技術。它比對手F-22「猛禽」隱形戰鬥機體積更龐大,因此能夠攜帶更多燃料和武器,將其威力延伸至敵人領土的深處。
此款戰機一經亮相,緊隨著它那轟鳴的排氣,當即引起了全球陣陣恐慌。它能打敗西方最先進的隱形技術F-22「猛禽」戰鬥機和F-35聯合攻擊戰鬥機嗎?
文章稱,殲-20絕不是F-22戰機,在其最重要的性能——躲避雷達——上,它也完全不起作用。蒂爾集團公司航空分析師理察·阿布拉菲亞說:「充其量,它只能從正面隱形。而類似F-22和F-35的全方位隱形則可以從各個方向將雷達識別降至最低限度。」
真正的隱形要看飛機的形狀、排氣、材料成分、駕駛艙屏蔽保護、甚至飛行特點。阿布拉菲亞懷疑殲-20戰機的設計者並未完全掌握隱形技術。
文章稱,技術上,殲-20可算作第五代戰機——它已具備同代戰鬥機的技術和能力,但是它缺少美國戰機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廣度和技術創新。
以殲-20的前置鴨翼——機翼前類似升降舵的平面——為例。它對隱形飛行沒有用處,很可能是為了彌補設計方面固有的不穩。殲-20缺少美國同類戰機的機動性以及電子、通信和傳感能力。阿布拉菲亞說:「在正面交戰中,殲-20戰機數秒鐘之內就會敗下陣來。」
文章稱,可是,這也許無關緊要。殲-20戰機並不是用來與F-22戰機較量的。它的真正威脅在於利用它所具備的絕無僅有的隱形能力,滲透進入戰區,攻擊支持前線戰士的飛機,比如空中加油機和配置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的偵察機及其他大型目標。
一旦2018年前後投入使用,殲-20將確保中國的地區控制權。軍事分析家彼得·辛格說:「屆時中國將對其亞洲鄰國擁有可靠的空對空作戰技術優勢,包括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及其他國家。」辛格說這種能力無疑將擴大到購買戰機的盟國,包括非洲、東南亞、中東和南美的國家。
文章稱,此外,中國很可能將建造大量殲-20和殲-31戰機(本身是F-35戰機的仿製機),而且可能數年之內超過美國的F-22和F-35戰機的數量。辛格說:「如果大批量使用,戰機不必同樣先進,或者在某種情形下可能給美國及其盟國造成重大影響。他們不必創新;他們只需趕上。」某種意義上,中國獲得了後發優勢。
眼下,分析家對殲-20戰機還不甚了解,但是它在航空展上的首次亮相無疑激起了人們了解更多軍事情報的慾望,以察明中國人究竟還需要進行多大改進。
美媒:殲20可讓F22喪失飛行能力 是可怕對手
美媒稱美國F-22和F-35短程戰術戰鬥機並不適合在距離遙遠、基地分散的西太平洋作戰。同樣的地理限制也適用於中國。
這意味著像F-22和F-35這樣的戰鬥機需要加油機在這些廣袤的地域作戰。中國在應對美國及盟軍空中力量時,最理性的方法不是正面交鋒,而是消滅他們飛行的能力。也就是說,攻擊美軍基地、加油機和通信節點。
原文配圖:11月1日,兩架中國的第五代戰機殲-20在珠海航展飛過。
在這層意義上,殲-20可能是中國用來建立空中優勢的武器,可能比F-22更具優勢。當然,這都是推測。只有中國空軍知道殲-20的戰鬥性能,它可能是個可怕的對手。
11月1日,中國第一款第五代戰鬥機殲-20公開亮相,掀起軒然大波。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本周二在中國最大的航空防務展覽會「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開幕式上,兩架殲-20噴氣式戰鬥機在60秒低空飛行表演中在數百位觀眾頭上掠過,其中包括一些外國軍事代表團。」
報道繼續指出,「殲-20發動機發出雷鳴般的轟響,引起停在下面的汽車警報器連環作響。中國的空中力量不斷取得進步,引起美國及其盟友關注,中國可能以此來維護其領土主權以及其他更廣泛的戰略利益。展示躲避雷達的戰鬥機也是在為中國出口隱形戰機技術奠定基礎……」
但是,我們都知道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殲-20如何對抗世界上最好的戰鬥機?比如美國的F-22「猛禽」戰鬥機?假如在未來衝突中殲-20與F-22在空中相遇,誰會贏?
儘管近期經濟不振,但在未來五十年里,中國可能是唯一能夠與美國相匹敵的競爭者。雖然不大可能發生衝突,畢竟沒人對第三次世界大戰感興趣,但是美國必須對這種可能發生的事做好準備。
與所有現代傳統戰爭一樣,空中力量和空中優勢將發揮重要作用。在最終被美國空軍F-X計劃誕生的戰鬥機替代之前,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22「猛禽」戰鬥機將成為美國最主要的武器,以確保制空權。
中國最直接模擬「猛禽」的就是殲-20。它如何與美國最好的戰鬥機相抗衡?
關於中國殲-20知之甚少,它可能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戰鬥機,而可能是中國整體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A2/AD)的一部分,專門設計用於攻擊美國在西太平洋兵力投送能力的主要資源。
殲-20可能會打擊加油機、機載預警與控制系統、聯合偵察目標攻擊雷達系統等支援資產,甚至攜帶遠程巡航飛彈,攻擊美國分散的基地和地區內的航母。
我們了解的殲-20似乎擁有隱形機身,大方借鑑了「猛禽」和F-35聯合攻擊戰鬥機的設計靈感。這並非巧合,中國很有可能獲取了F-35大量機密資料。
有幾個跡象表明殲-20主要是一款攻擊機,但是具備強大的空對空能力。與美國F-35一樣,最新的殲-20原型機似乎在機頭下方安裝一個光電瞄準系統。這個傳感器可能是北京中陸航星科技有限公司的EOTS-89光電瞄準系統。專門的空中優勢戰機不需要這種傳感器。
還有跡象表明中國的戰鬥機攜帶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據稱,殲-20將裝備1475型雷達,可能在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擁有的圖-204上進行試驗。
但是,不能確定這種說法,因為中國空軍並不是真的願意坦率分享關於其研發項目的信息。話雖如此,假如北京對蘇-35感興趣,極有可能是想獲取側衛戰鬥機變體的雷達和發動機技術,我懷疑中國在研製有效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方面有何進展。
對於殲-20作為攻擊機最引人注目的證據也許是機身巨大,但機翼比較小。它似乎還擁有巨大的武器艙。雖然這種配置適宜快速的超音速攻擊機,但並不適合需要能夠保持高轉彎速率的空中優勢飛機。
此外,中國沒有證明其擁有為這種尺寸的空中優勢戰鬥機提供動力所需的發動機技術。中國國產發動機渦扇-10尚不完善,更何況說下一代渦扇-15接近完成了。
事實上,中國沒有證明其可能製造任何可靠的噴氣式發動機的能力,這包括從俄羅斯獲取的設計。但是,攻擊機不需要巨大的推重比,因此,目前裝兩台俄羅斯製造的「土星」AL-31F發動機可能就能滿足要求。
有一個強有力的論點認為像F-22和F-35這樣的短程戰術戰鬥機並不適合在距離遙遠、基地分散的西太平洋作戰。同樣的地理限制也適用於中國。這意味著像F-22和F-35這樣的戰鬥機需要加油機在這些廣袤的地域作戰。
中國在應對美國及盟軍空中力量時,最理性的方法不是正面交鋒,而是消滅他們飛行的能力。也就是說,攻擊美軍基地、加油機和通信節點。在這層意義上,殲-20可能是中國用來建立空中優勢的武器,可能比F-22更具優勢。
當然,這都是推測。只有中國空軍知道殲-20的戰鬥性能,它可能是個可怕的對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3583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