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珠海航展,作為中國的鐵桿兄弟,巴基斯坦也拍了豪華陣容前來參展,其中就包括中國和巴基斯坦聯合研發的梟龍戰機。在本屆珠海航展上關於梟龍戰機的好消息連續不斷。
首先,關於梟龍戰機銷往第三國的消息終於被當事國給證實了,據媒體報道,緬甸軍方正式向記者確認,緬甸已經向中巴採購了梟龍戰機了。
除此之外,在航展現場,還展出了雙座型的梟龍戰機,說明梟龍戰機已經開始走向系列化。最重要的是,中國為巴鐵梟龍戰機打造的千里眼——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終於研製成功了。
根據航展現場展示的圖片顯示,曝光的這款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是KLJ-7A型,據介紹該雷達系梟龍戰機目前使用的KLJ-7型機械掃描雷達的升級換代產品。
該雷達採用了先進的固態有源相控陣技術,具有空空、空地、空海和輔助導航等功能,實現對空中多目標的跟蹤和攻擊,對空面目標的精確打擊,其性能與美軍F-35第四代戰機的雷達性能相當。
話說,讓梟龍戰機的雷達性能直追美軍最先進的F35戰機,中國這麼做是不是有點過分呢?
進入21世紀以後,各國空軍戰機幾乎將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看做標配了,甚至在國際軍火貿易的行業內有這樣的說法,從2008年起再過十年,不掌握AESA雷達製造能力的廠商將沒有立足之地。
美軍是這一觀點的堅定擁躉,美軍高層的一份報告中強調了有源相控陣技術可以極大地擴展雷達的功能和提高雷達的性能。
21世紀美國的戰鬥機雷達、預警與監視飛機的雷達都應是AESA體制的,除了四代機F22和F35等之外,美國對第三代現役戰鬥機、轟炸機、預警和監視飛機的AESA改進都已列入計劃,並得到了相應的財政支持。
而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發進度還不算晚,近年來中國陸續曝光了一系列戰機顯示,中國已經在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雷達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從最早的殲20殲10B到如今的殲11D等等戰機,均顯示已經使用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
雖然此前說中國購買俄羅斯的蘇-35戰機是為了其上的雪豹機載相控陣雷達,不過隨著中國這兩年曝光的研發進展來看,明顯不是的。
加上本次珠海航展中國大大方方的將梟龍戰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展出,說明中國已經完全掌握了這一技術,並且已經研發出來相應的出口型號。
專家指出,本次珠海航展展出KLJ-7A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說明中國在相關領域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並已經研發專門的出口型號。
有力的支援了巴基斯坦,為南亞地區的軍力平衡作出自己的貢獻,讓印度花大價錢購買的陣風戰機還未到手就已經有了強勁對手。
由於KLJ-7A是梟龍戰機現階段裝備的KLJ-7雷達的升級產品,保留了後者的控制系統和顯示系統,這也意味著這款雷達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與現有雷達的通用性,簡化後勤保障,降低成本和費用,這在升級梟龍戰機的時候將有巨大的意義。
經過四年的反覆,印度終於與法國陣風達成相關合同,印度宣布以88億美元購買法國達索的36架陣風戰機。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印度與法國正式簽訂了以88.2億美元(79億歐元)購買36架陣風戰鬥機的政府間協議。
諸位請注意,88.2億購買36架陣風,切記,陣風是三代機,相當於一架三代陣風價值2.45億美元。比美國目前暢銷的F35戰機還要貴,這種買賣可以說只有印度才會做。
根據公開資料,陣風戰機是法國達索公司設計製造的雙發、三角翼、高機動性、多用途第三代半戰鬥機,該機機長15.27米,翼展10.80米,最大飛行速度1.8馬赫,作戰半徑1,852公里,發動機是兩台斯奈克瑪M88-2渦扇發動機,推重比1.10。
然而這一切都是浮雲,因為截止目前,在法國服役的陣風戰機大部分依然沒有裝備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據媒體報道,2012年的時候,法國達索才交付了第一架配裝生產型RBE2 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陣風」戰鬥機。
據了解,陣風戰機的RBE2 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從美國引進的技術,作出由1000個GaAs T/R模塊組成的的AESA天線,整體性能與美軍的AN/APG-79 相當。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出口印度的陣風戰機也將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雷達。
這也意味著從2019年開始印度將開始接收裝有相控陣雷達的陣風戰機,而此時相信中國已經給巴鐵的梟龍戰機的雷達升級完畢,並已經形成戰鬥力。看來印度這88億美元又要打水漂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3161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