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6年以來,美國愈加註重通過調派其他區域艦船來增強自身對於西太地區的控制力。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美軍第7艦隊屢屢借用第3艦隊(該艦隊所轄4艘核動力航母)的水面艦艇,來到自己的防區協助自身進行西太巡航任務。隸屬於第3艦隊「斯坦尼斯」號航母就曾與「李根」號航母及多艘「宙斯盾」飛彈驅逐艦在亞太敏感海域巡弋。對此,美媒毫不諱言地稱:「第三艦隊和第七艦隊的合併,等於在中國家門口設立一個『地獄』」,其言外之意就是美航母未來將會傾巢而出在此大開殺戒,這或許並非是危言聳聽。
大家都知道,航母集防空、反艦、反艦及對岸攻擊的作戰能力為一體,能遂行多種戰役戰術任務。冷戰後結束後的20多年裡,美國不斷插手各地事務,航母一直就是戰爭的「急先鋒」且常常傾巢而出(正常情況下,美軍航母1/3在海外執勤或擔負作戰任務,1/3進行海上訓練,另1/3在港內維修和保養),以形成整體合力,用壓倒性優勢擊垮對手。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當天,美國「獨立」號航母隨即到達波斯灣的阿曼灣。4天後,「薩拉托加」號航母離開佛羅里達州的海軍基地,經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部署。此後,「甘迺迪」號等4艘航母紛紛趕赴海灣地區,為美軍集結運送兵力等。在1991年海灣戰爭打響前,美軍已經在紅海部署了「甘迺迪」號航母、「薩拉托加」號航母和「美國」號航母。在波斯灣部署「中途島」號航母以接替「獨立」號航母,此外「突擊者」號和「羅斯福」號航母也加入了戰鬥。
2001年10月7日,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此間,美軍先後動用8艘航母戰鬥群及500多架艦載機,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在海灣地區共部署了6艘航母戰鬥群。其中包括「華盛頓」號、「星座」號、「杜魯門」號、「林肯」號和「華盛頓」號航母戰鬥群,對伊拉克實施了軍事打擊行動。戰爭期間,美英聯軍總出動4.1萬架次的戰機,其中從航母和大甲板兩棲作戰艦船上出動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戰機就有1.4萬架次,最頻繁的時候,一艘航母一個晚上就彈射了80至100架次戰機,給伊拉克帶來了毀滅性的軍事打擊和沉重的災難。
一般情況下,美軍航母同時向一個熱點地區部署2個航母戰鬥群,預示著局勢的升級。而部署3艘航母則預示著危機正在加劇,當該地區出現4艘航母時,戰爭將一觸即發。此外,美軍在一個月內可向全球任何一個熱點地區同時派出6個航母戰鬥群,並且有2個航母戰鬥群預備未來海戰計劃。如今,美國不斷將「航母」戰鬥群部署西太地區,力求在質量和數量上對其潛在競爭對手保持絕對軍事優勢,一旦有事,便可大開殺戒,最大限度地消滅對手抵抗力量並摧垮對手反抗的信心。
面對美國在周邊不斷加強的海軍力量部署,中國該如何應對呢?我們暫且拋開陸集或空基武器不談,美航母必須得過中國反艦武器這一關。中國製造的「東風」-21D和「東風」-26飛彈,是世界第一代反艦彈道飛彈,同樣也是針對打擊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而研發的「殺手鐧」武器。我方可用這兩種型號的反艦彈道飛彈在距離我海岸線2000千米的距離上的即將抵近的航母編隊實施遠程打擊。在中程上用轟炸機和戰鬥機及攻擊型潛艇對進入第一島鏈的地方水面作戰力量予以最大限度摧毀。在近程上利用防空飛彈對敵機實施攔截。簡而言之,就是實施遠、近、中三層「反介入」作戰。未來,隨著我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美軍很快將面臨西太地區的「反介入」噩夢,而且這個噩夢會一年比一年更可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