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這裝備引以為傲:不料被中國無情碾壓

軍情諜報| 2016-11-03| 檢舉

近期,美國著名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公布了為美國海軍陸戰隊設計的21世紀兩棲裝甲車族ACV。

但明眼人會立刻發現,這一號稱最為先進的美軍兩棲戰車,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兩棲裝甲車族。

中國兩棲裝甲車

兩棲戰車的主要任務是將作戰兵員從大型兩棲艦艇上,轉運到灘頭陣地,並提供相應的火力支援,或作為突破敵方岸灘防禦的主力戰車使用。

兩棲裝甲車

因此,水上航行速度,是兩棲戰車極為重要的指標。它決定了戰車可以在多短的時間裡完成航渡過程,也決定了大型兩棲艦艇需要靠近到距離岸灘多近的距離。

中國ZBD-05裝甲車家族的水上航行速度,目前雄關全球。它擁有先進的水上滑行車體設計,搭配巨大輸出功率的發動機。因此中國ZDB-05在正常狀態下航速高達45km/h,幾乎等同於快艇的速度。

美軍ACV這一最新型的兩棲戰車,卻只能達到最高15km/h的航行速度。

因此ZBD-05在這一方面遠遠領先於美軍兩棲裝甲車。

洛馬公司目前預計ACV戰車(下圖)的單價至少為700萬美元,它將取代目前美軍陸戰隊的主力戰車AAV-7兩棲裝甲車。

步坦協同作戰

AAV-7已經服役多年,航行速度更為緩慢。

在武器方面,我軍兩棲戰車配有30mm火炮雙人炮塔,以及反坦克飛彈發射器。

而ACV可以配備類似的火力系統,但是因為水上航速很慢,被岸灘防禦火力擊毀的幾率大幅度增加。

更要命的是,因為航速慢,美軍大型兩棲艦艇在實施戰車航渡時,不得不比中國艦艇更加靠近岸灘,這使得艦艇更容易被岸灘火力擊中。

登陸作戰神器

而中國艦艇則可以在幾乎兩三倍的距離上開始作業,這使得岸灘上的輕型火炮都無法攻擊中國艦艇。

實際上,在去年的中俄聯合登陸作戰中,中國兩棲戰車已經把俄羅斯陸戰隊實實在在的震撼了一把。

俄羅斯新一代兩棲戰車

俄軍的BTR系列戰車航渡速度比ACV要更加緩慢,而且噸位較小,在作戰能力上完全不能和ZDB-05戰車相比。

出於經費壓力的考慮,美國、俄羅斯目前都無力研製與ZDB-05類似的先進車型,因此可以預見在近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裡,我軍兩棲戰車將穩穩的占據世界第一的桂冠!

美媒稱,不久前,中國大陸又有3艘072A型兩棲坦克登陸艦(LST)入役,此外還有其他該型戰艦似乎正在建造之中。雖然外界不清楚最終大陸將建造多少艘,但它顯然打算擁有相當多數量的此型戰艦。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文章,072A型兩棲坦克登陸艦是一種5000噸級戰艦,標準貨運量500噸,還有空間可容納250名士兵。該艦艦員為104人,配置有37毫米雙管艦炮、兩部柴油發動機,以及操作所有裝卸貨物所需的設備。

解放軍登陸演習

艦上還有一個直升機停機坪,但沒有機庫。其最高時速為37公里,而巡航時速為25公里。在不額外加油的情況下以巡航速度行駛,航程可達5400公里。在海上最長可停留約兩星期。

文章稱,自2000年以來,中國大陸一直在努力建造更多的兩棲艦艇,主要是為了替換老化的冷戰時期艦船,同時對兩棲艦隊進行現代化升級。

登陸艦玉康級072

目前,大陸擁有3艘船塢登陸艦(LPD)(美國有9艘)、百餘艘中型登陸艦(LSM)和坦克登陸艦,以及近200艘登陸艇。這些登陸艦可以跨越大洋,而登陸艇則可以到達台灣

文章稱,大多數較小的兩棲登陸艇實際上屬於陸軍,不久之前這些陸軍登陸艇還很明顯,因為陸軍艦艇被塗成藍色,而海軍的則塗成灰色。但是現在,陸軍也把其艦艇塗成灰色,所以你必須仔細看一看才能知道艦艇屬於哪個軍種。

現在要分辨這一點就更加困難了,因為陸軍正在建造更多的大型船舶,比如說2013年出現的陸軍描述為滾裝船的艦艇,但是仔細觀察,它是可以運載十幾輛車和大約兩百名軍人的中型登陸艦。

換句話說,它能夠運載一支機械化步兵連。這種新的中型登陸艦由陸軍的造船廠建造,艦上前後都有坡道,配備有4挺14.5毫米機槍。

067型通用登陸艇(LCU)的運載量為50噸,航程達800公里,一次可在海上停留10天。這些通用登陸艇可以利用自身的導航系統,在天氣惡劣的海上航行。

「西風級」兩棲艦

067型登陸艇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第一個版本始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067型登陸艇的放大版271型可搭載最新式、更重的中國坦克。

文章稱,大陸還隨時掌握著數百艘商業渡輪和駁船的動向,它們可接受軍事動員,用於針對台灣的兩棲作戰。

中國海軍071型兩棲登陸艦

據信,大陸有足夠的能力運送300多個步兵和機械化(坦克和機械化步兵)營。這是大約24個師。大陸還有額外的運輸能力(大多為民用運輸船)來運送支援部隊

文章稱,自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在建造更多的可以實施遠海行動的登陸艦。這表明,中國已經盯著南中國海一段時間了,並建造了這些遠程兩棲艦艇用於謀求這些遠離海岸的小島礁的主權。

近日,有關中國在建四萬噸級的綜合補給艦和兩棲攻擊艦的報道一直在網上發酵,軍事專家張召忠在接受北京電視台《軍情解碼》採訪時表示,綜合補給艦的噸位、航速十分重要,而四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則需要具備強大的航空能力,能像航母一樣掌握一定區域的制空權。

網友拍攝的一艘國產大型水面艦船在建的畫面近日曝光,從外形上看該艦與目前已經建造服役的903/903A型補給艦有明顯差別。

903A補給艦

有報道稱,這是我國正在建造的901型大型綜合補給艦,被認為是未來航母戰鬥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報道稱其為航母「奶媽」。對此,張召忠表示,雖然該消息未經證實,不過這個事情是合理的,因為中國海軍走向深藍,下一步需要遠洋護衛,就會考慮遠洋補給問題。

901大型補給艦

此外,一艘所謂中國未來兩棲攻擊艦模型近年也頻頻出現在國際防務展上,今年7月,媒體再一次刊登了被稱為中國國產兩棲攻擊艦的模型,有分析稱,未來國產兩棲攻擊艦的噸位也應該在四萬噸級左右。

海軍少將尹卓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曾表示,中國未來的兩棲作戰艦艇噸位會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出雲」級直升機航母的1.5倍,也就是說,這型艦艇的噸位將達到四萬噸,並且採用燃氣輪機動力,這一設計方案與美國海軍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旗鼓相當。

無論是綜合補給艦或兩棲攻擊艦,為何都聚焦在「四萬噸」上?張召忠表示,一般的情況下,兩萬噸的綜合補給艦和兩棲攻擊艦,可以理解成為中小型艦艇,驅逐艦、護衛艦的編隊服務。

遼寧號航空母艦

如果達到四萬噸,則可以理解成與航空母艦聯合作戰。艦艇大型化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個趨勢,但也會碰到問題,比如造價高、技術複雜,建造難度大等。

張召忠表示,現在中國海軍服役的兩棲登陸艦,如崑崙山艦、井岡山艦等是二萬噸級,功能全面,可裝載3架直-8,其船塢可搭載4艘氣墊登陸艇以及坦克、裝甲車等。如果要發展四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就需要與兩萬噸級的功能有所區分。

野牛級氣墊登陸艇

對於四萬噸級兩棲攻擊艦來說,具備強大的航空能力是基本要求。還需要具備通長甲板,相當於航空母艦的功能,可搭載十幾架至二十幾架直升機,確保在沒有航母時能夠掌握一定區域的制空權,以及使用直升機向島上登陸地域輸送兵力。

最好還能具備船塢,用於搭載氣墊登陸艦登陸作戰。如果我們擁有這樣級別的兩棲攻擊艦,可以發揮很大的軍事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279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