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美國海軍的科幻戰艦,大家肯定會浮現出兩個身影:一個是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萬噸驅逐艦;另一個就是一艦兩型的「LCS」濱海戰鬥艦。而且這兩種三型的美軍新式戰艦都已經部署到亞洲,明擺著就是專門為中國打造並部署的。不過這代表著美國在10年前預估的未來海戰方向的新型艦艇,似乎都遇到麻煩了。尤其是LCS這款打算大規模建造的新型艦艇,現在的麻煩比DDG-1000更大。
美國海軍最初預計的是,藉助強大的隱身作戰能力,派遣自己的隱身戰艦前出到潛在對手的近岸,例如中國等這些對手身邊,悄悄的執行任務,然後再悄悄的撤離。但是美國對項目目標進行研究後發現,這個並不現實,尤其是艦艇隱身需要犧牲火力、機動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美國修正了自己的計劃,DDG-1000這種單艘造價70億的軍艦隻造3艘,LCS濱海戰鬥艦的造價也遠遠超過了最初1億美元的預計造價,而噸位才不過3000噸級別。而這個項目最初的計劃是「340億美元 32艘」(包括新型反艦飛彈、發射裝置、雷達和其他設備全算上),就是按照最新的4億美元的艦體造價計算,最終340億美元能完成22艘採購計劃就算不錯了。而且就現在市場反饋來看,已經有不少美國高官和議員有明確反對意見了,估計這個計劃泡湯的可能性至少有五五開了。
不過,就是這麼貴的一條「小船」居然麻煩不斷!根據美國海軍學院的網站10月31日的報道稱,LCS-8「蒙哥馬利」號濱海戰鬥艦居然在29日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的時候,被撞出了一個洞!根據美國方面的報道稱,這次事故是LCS濱海戰鬥艦在撞上了一個船閘導致的,洞的直徑大約是18英寸(45.72厘米左右)。根據美國第三艦隊的新聞官喬治·瑞恩·佩里的原話描述是:由於當地引水員並沒有考慮到LCS這樣特殊的船可能受到船閘牆壁和波浪的持續影響,從而導致這次撞擊的產生。不過由於這次撞擊點是在水線以上,因此並不影響航行。不過,美國媒體可記著呢,這可是LCS-8「蒙哥馬利」號濱海戰鬥艦,從9月份以來第三起事故了。9月份從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前往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的母港途中,出現一次技術裝備故障。據說是因為「海水湧入了液壓冷卻系統,甚至導致燃氣渦輪發動機受損」。隨後是在10月4日,當時該艦正趕在颶風「馬修」到來前駛離該港,結果拖船卻重重的撞擊了LCS「脆弱」的艦尾,導致一條非常大的裂縫產生。這次居然又是它,這可讓美國媒體傷透腦筋了。
而且把眼光放開到整個瀕海戰鬥艦隊伍,根據美聯社在10月初的統計。美國海軍7艘新型快速軍艦中有5艘2015年出現發動機故障,其中4艘現在被當作「試驗」艦,幾乎不參與部署。這等於花了大價錢卻沒有任何實際參戰能力。雖然美國仍然在加速建造LCS濱海戰鬥艦,第13艘已經開始下水舾裝了。可實質上LCS現在是邊造邊改,設計還在不斷修改中。原來的LCS連合適的中型反艦飛彈都沒有,只能在甲板前段臨時安裝「魚叉」反艦飛彈,第一發實驗打出去的時候,還脫靶了。這使得這一艘美國原本期待的「近海戰鬥之王」「近岸反潛封鎖利器」只能淪為不能跑遠道的訓練艦。因為在8月30日,獨立級「科羅納多」號瀕海戰鬥艦在太平洋中央區域發生故障,被迫返回母港...
面對如此棘手的情況,著名的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就在國會指出:LCS項目現在處於一種頻繁的出現問題並且還在繼續投入的無底洞。如果美國海軍想要贏得未來的戰場,最好停工這樣不靠譜的軍艦,或者乾脆全部下馬。目前他已經和傑克·里德議員聯名發出了一份聲明,希望美國趕緊停工這種看起來很科幻可實質上連中國飛彈艇都打不過的船,這是採購策略的失策。
當然,我們要知道美國的LCS項目不是只扔錢無產出的「雞肋」,由於美國在採購設備的過程中採用的是多家競爭的方式,因此會留下很多不錯的點子。同時美國正在計劃招標下一代瀕海戰鬥艦的建造計劃,如果美國現在下馬LCS項目,不會是代表這個項目被放棄,而是一個全新的項目誕生!只能說對手在不斷升級,中國除了努力追趕還需要再創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263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