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中國是馬來西亞的真朋友和戰略夥伴。」話音剛落,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10月31日啟程,開始為期7天的第三次訪華執行。此前,越南總理阮春福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相繼來訪,中國媒體認為在是中國與東協關係繼續改善、南海問題進一步趨緩的新標誌。而美國部分媒體一邊擔心還在杜特爾特「親中遠美」,一邊還在擔心納吉布此訪將影響他與美國的關係,因為馬來西亞打算從中國夠買軍備,而不久前,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馬來西亞一家主權財富基金。
《紐約時報》今天(11月1日)就報道稱,隨著歐巴馬政府離場的日子臨近,中國領導人利用這個時機,試圖削弱歐巴馬「轉向亞洲」的標誌性政策,向美國在東南亞的盟友,特別是那些與存在爭議的南海毗鄰的國家,提供富有吸引力的軍事和經濟交易。
納吉布訪華 中馬簽10餘項合作文件
據新華社報道,今天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對我國進行正式訪問。
11月1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對我國進行正式訪問。
納吉布此行率領了8名部長、3名首席部長和州務大臣,將到訪北京、天津、河北固安和張家口等地。
在隨後舉行的會談中,李克強表示,中馬政治上互信,經濟上互利,人文上互鑒,是好鄰居、好夥伴、好朋友。中方願同馬方一道努力,順應本地區求團結、謀穩定、促發展的共同願望,推動中馬關係邁上新台階,提升睦鄰友好合作水平,帶動地區團結穩定和發展繁榮。
「中方願將『一帶一路』倡議與馬方發展戰略相對接,打造產能合作示範項目,促進雙方貿易往來,推進高鐵、鐵路等合作,助力區域互聯互通」,李克強還提議中馬提升金融合作;深化執法安全和防務合作;擴大人文交流,辦好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夯實中馬關係的民意基礎。
李克強強調,今年是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明年東協將迎來成立50周年。中方堅定支持東協共同體建設,支持東協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願同馬方加強溝通與協作,推動中國和東協關係深入發展,維護本地區和平與穩定。
納吉布表示,馬中是相互信賴的朋友。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來,雙方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推動各領域合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當前馬中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水平,關丹園區、馬六甲臨海產業園區等項目進展順利。馬方願與中方繼續努力,加強雙方在貿易投資、鐵路建設、金融、教育、防務等領域合作,把馬中關係提升到新的水平。馬方願積極努力推動東協與中國關係發展,共同把本地區發展建設好。
會談後,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了中馬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教育、質檢、稅務、海關、防務等領域十餘個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兩天前,馬來西亞駐中國大使再努丁在北京舉行的媒體會上表示,總理訪華期間將見證馬中兩國政府和商界超過20項諒解備忘錄或協議的簽署,涉及領域包括國防、經濟、農業、教育、金融和建築業等。
此外,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
張德江說,中馬是親密近鄰,建交以來兩國關係一直走在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的前列。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馬期間,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為中馬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全國人大願同馬國會加強各層次友好往來,共同落實好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圍繞實現各自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加強交流,為兩國經貿合作、企業投資提供便利條件和法律保障,推動兩國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合作,鞏固中馬友好的民意基礎,促進中馬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納吉布表示,馬方始終把發展對華關係放在對外關係的優先位置,願與中方一道,進一步繼續深化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
預計納吉布還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
2015年11月,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拉扎克(左)和習近平在馬尼拉的APEC峰會上。
「中國強,馬來西亞好」
馬來西亞《南洋視界》網站今天在報道納吉布的訪華之行時,用了這樣一個標題《納吉布:中國強,馬來西亞好》。報道稱,今天與中國商業界代表一同展開的圓桌會議上,納吉布在致辭中表示,馬來西亞受益於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
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報道稱,納吉布說馬來西亞與中國的看法一致,都認為應對當前全球經濟逆境的最好辦法是增加合作、並通過貿易和投資創造互利和可持續的增長。
他表示:「中國通過『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倡議及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等多邊貿易協議等方式,與友國和鄰居有越來越多的接觸。而馬來西亞確實受益於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另外,納吉布也提到了中國對馬來西亞的投資。至2015年底,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金額達20億美金。而根據過去5年投資增長趨勢,納吉估計這個金額將繼續上升。
此外,他也歡迎中國企業參與馬來西亞所倡導的大型開發、機構及項目。
自2009年到2015年,中國都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而2015年的總貿易金額是1千億美元。
馬來西亞主要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包括電氣與電子產品、化學品和化工產品、石油產品、以及棕櫚油和棕櫚油產品。主要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則是電氣與電子產品、機械設備、以及化學品和化工產品。另外,馬來西亞的IOI集團、百盛商業集團、及吉隆坡甲洞集團等馬來西亞公司也大大地擴展了在中國的業務。
這是納吉布自2009年擔任總理以來第三次訪問中國,在為期七天的訪問之前,他告訴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兩國關係已經進入「特殊階段」,軍事關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0月3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相信,納吉布總理此訪將進一步增進雙方戰略互信,深化中馬友好,推動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再上新台階。在被追問中馬將簽署哪些合作文件時,華春瑩表示,中馬關係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相信有關文件將涵蓋中馬合作的方方面面。
另據國際在線報道,廣西民族大學東協研究中心研究員葛紅亮分析稱,東協國家領導人訪問中國一次用一周的時間很少見了,這也反映出納吉布這次要跟中國談的事情和要考察的地點會比較多,這與中馬關係密切是一致的。
葛紅亮認為,納吉布來訪主體的內容是中馬經貿關係的升級,這對中國東協關係的升級也很重要。馬來西亞原來是東協經濟的領頭羊,但在與中國的貿易總額上,目前已被越南超越。馬來西亞現階段的經濟是處於下降的,甚至可以用裹足不前來形容。因此納吉布為了應對這種不利局面,肯定要和中國加大發展關係。
另外,葛紅亮表示,新馬高鐵的問題中馬雙方會涉及,這也是中國和日本爭奪的一個焦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期訪問了日本,和安倍晉三討論了這個問題,據說還參觀了新幹線,但納吉布可能更青睞中國高鐵,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中車在馬來西亞有工廠。
美媒關注中馬防務大單
「馬來西亞總理訪問中國不僅帶著甜言蜜語和對金錢的渴望,還首次帶來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防務關係的承諾——馬國將購買中國近海巡航艦。」一些美國媒體的確流露出對中馬防務合作的擔憂。
《華盛頓郵報》10月31日報道,納吉布稱自己是中國的「真朋友」,決心要將兩國關係發展到「新的高度」。這與兩周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親中言論相互呼應。杜特爾特當時還表示要與長期以來的親美政策「分離」。
兩國接連向中國示好加強了關於美國在該地區衰落及中國不可阻擋的崛起的說法。這也展現了北京對其在南海的對手的顯著拉攏能力。
「馬來西亞也是南海聲索國。緊隨著杜特爾特,這是一個明顯的象徵符號。」雪梨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格雷厄姆(Euan Graham)說。「就像是多米諾骨牌。菲律賓這方淪陷了,馬拉西亞也岌岌可危。」
專家表示,在東南亞,馬來西亞是中國最緊密的貿易夥伴。而這份海洋防務訂單又將給這段關係增添了安全元素,也會是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衝擊。
美媒分析稱,馬來西亞的國內政治是此行一部分原因。納吉布曾經與歐巴馬關係很近。
2014年,歐巴馬訪問了馬來西亞,這是近半個世紀裡美國現任總統第一次訪問該國。之後,納吉布受歐巴馬之邀,前往夏威夷的一處高爾夫球場作客。但今年7月,司法部對一項涉及馬國領導人的國家主權投資基金展開洗錢調查讓兩國關係緊張起來。
美國司法部下轄的貪腐政府高層資產追回計劃(Kleptocracy Asset Recovery Initiative)宣布,它正在調查馬來西亞馬發展有限公司(1Malaysia Development Berhad,簡稱1MDB),納吉布身邊的人將逾10億美元的貪污款轉移到美國,用於購買房地產和其他資產。《紐約時報》報道稱,據說納吉布對這項調查的公開感到特別惱火,他的助手指出,這屬於民事案件,而不是刑事案件。同時,這項醜聞使得納吉布在西方資本世界不受歡迎,同時也打擊了馬國內部的西方投資。
塔斯馬尼亞大學亞洲學院主任詹姆斯陳(James Chin)表示,納吉布面臨明年的選舉。「如果向中國這樣的世界大國能夠給他五星級待遇,為他鋪上紅毯,這會滿足國內需求。」
而納吉布訪華將同中國探討關於高鐵、港口、房地產及能源方面的項目。不過,他所承諾的「首次重要防務協議」的確令人驚訝。英國《每日星報》28日稱,「此舉正值南海軍事緊張以及美國競爭該地區影響力之際,這對美國將是一個打擊」。路透社稱,鑒於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已經「遠美親中」,納吉布此訪會進一步削弱美國在東南亞的戰略目標。
對於納吉布此次訪華期間有意確定跟中方購買軍艦,廣西民族大學研究員葛紅亮認為,這表明馬來西亞對中國的信任度比較高,同時馬來西亞本也不希望在南海問題上跟中國發生矛盾。「外媒認為這是又一個東協國家遠離了美國,並且向中國又靠近了一步。這樣說可能有點誇大,但也說明馬來西亞願意和中國發展防務關係,這可能也會為中國和其他東協國家的防務合作開拓一個好的局面。」葛紅亮說。
在今天的外交部記者會上,有外媒追問中馬簽署防務方面協議的問題,而昨天,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與馬國防長希沙慕丁會面,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引述常萬全防長的話說,近年來中馬兩國關係發展良好,政治互信不斷增進,發展戰略深度對接,務實合作廣泛拓展。兩軍友好交流與務實合作取得積極成果。中方願與馬方一道繼續推動兩軍關係向前發展,為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作出貢獻。
11月1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舉行會談。
美媒擔憂「轉向亞洲」又遇挑戰
《紐約時報》1日報道稱,馬來西亞領導人出訪北京通常不會引起太大關注。但是,菲律賓新任總統杜特爾特在兩周前訪問北京時,對美國進行了嚴厲指責;繼那次成功的訪問之後,中國正在抓住另一個在東南亞戰場上打敗華盛頓的機會。即便是相對次要的人物訪問北京,比如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大將,也在中國官方的新聞媒體上得到了大量報道。歐巴馬曾因為吸引緬甸靠近華盛頓而感到自豪。
而納吉布訪華預計將購買一批可攜帶飛彈的中國巡邏快艇,這將進一步加強馬來西亞與中國之間新形成的軍事聯繫。
中國和馬來西亞軍隊去年開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但到目前為止,馬來西亞軍隊主要使用的是美國裝備,特別是空軍,美國和馬來西亞一直在國防和安全事務上有著密切的合作。
報道稱,馬來西亞是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維持著微妙平衡的納吉布之前傾向美國。他努力推動TPP在馬來西亞獲得通過。隨著美國增加在南海爭議地區的活動,他默許美國海軍P-8型飛機從馬來西亞領土起飛,開展監視飛行,而這另北京很不舒服。
中國的分析人士、香港嶺南大學的張泊匯在談到北京的態度時說,東南亞國家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華盛頓方面一廂情願地認為,這些國家將把自己的國家利益等同於美國的利益,因此會努力權衡與中國的關係。」張泊匯說,「現實是,這些國家非常明白,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可以增進本國的整體利益。」
總部位於華盛頓、在東南亞開展運營的商業諮詢服務公司鮑爾亞洲集團(Bower Group Asia)總裁歐內斯特·Z·鮑爾(Ernest Z. Bower)說,在某些方面,納吉布與北京的關係升溫應該受到華盛頓的重視:「美國必須承認,沒有哪個東南亞國家可以設想出一個沒有中國積極、充分參與經濟一體化、安全合作和民間關係,還可以保持穩定和安全的亞洲。」
鮑爾說,「在東南亞地區,包括馬來西亞在內,大家都非常擔心中國人可能會試圖利用自己的規模,以及美國不願意無條件持續參與爭鬥的可能性,迫使毗鄰的小國在主權上做出讓步,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構架。」
國際在線引述葛紅亮的話說:「馬來西亞在這個問題一直低調,是在安全地玩。我認為它是低調的務實者,它願意跟中國談合作,而且是談兩國的整體合作,就是不會把南海問題設定為中馬關係的重要議題,馬國內也沒有出現過因此的大規模抗議遊行。」
《華盛頓郵報》分析稱,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令許多國家失望。TPP協定也面臨重重困難。然而中國卻能提供成堆的現金和投資承諾,而且還不需要嚴苛的談判及附加條件。「重返亞太並沒有發揮它應有的影響力,」新加坡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蒙特薩諾(Michael Montesano)說。「它沒能減少對美國的懷疑,包括對美國主導力及其對該地區承諾的懷疑。」
不過,一些專家也表示,美國「衰落」和亞洲國家對中國的傾斜可能只是事情的一方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研究員卡西姆(Yang Razali Kassim)表示,中國擁有實力、金錢和影響力,但它在南海的聲索會將其他國家推向華盛頓。而很多亞洲國家只是想在美中兩國之間尋求平衡。
對於越南來說,戰略平衡更是首要任務。越南最近幾年與華盛頓關係加強,同時還有小心不於北京敵對。今年9月,越南總理阮春福訪問北京以促進貿易、吸引投資。此外,越南國防部長吳春歷和及越共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丁世兄也相繼訪華。
「我們非常猶豫。」 一名越南匿名官員表示,越南並不想在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也不願成為其傾銷市場。「但我們正在調整,接受更多的中國經濟。中國人有很多錢。」不過,強烈的民族主義國內輿論使得越南不願在南海問題上讓步。
其他地方也是喜憂參半。泰國軍方掌控下的政府將從中國買入三艘潛艇。而據澳媒報道,曾因中國漁船進入其近海而發怒的印尼正在考慮與澳大利亞在南海進行聯合巡邏。
11月1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對我國進行正式訪問。
觀察者網綜合新華社、外交部網站、僑報網、紐約時報等報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2614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