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十月二十日凌晨,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實現了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交會對接,最令國人驚喜的是中國在此次交會對接中所採用的技術完全是中國獨創技術,這意味著中國擺脫了美國和俄羅斯在太空對接技術上的技術壟斷,為未來在太空進行太空實驗研究打下了結實的基礎,為我國的航天航空事業的更進一步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與美國和俄羅斯所掌握的,通過飛船之間實現對接最終完成對接任務的技術不同,中國方面採取的是實驗艙結合飛船的對接方式,可以說這是中國獨創的技術。
中國航天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成績
要知道,在過去的時間裡,世界上掌握了太空對接技術的國家的只有俄羅斯和美國,而又是理所當然的,美國和俄羅斯聯手將這一技術保密壟斷了起來,更是對正在積極發展航空航天技術的中國加以阻撓,阻止中國在技術上的發展進步和市場的開拓計劃。
太空對接技術已是世界一流
可惡的是,美國國會更是通過了關於與中國禁止一切航天領域合作的提案,也是情勢所迫,中國不得不開始走上自主研發之路。而這個情景是否也像中國早期軍事事業起步時的狀況?
這一舉,先不說技術水平,但從設備上就已經超過了美國和俄羅斯的設備水平,更別提此次任務結束後,參觀我國產品的歐美航天專家也只得悻悻稱這是當今航天技術中最為先進的對接方式。
太空對接技術可為以後的空間站建設鋪平道路
中國終於在此次太空對接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了太空對接技術的國家。
而此次對接任務不僅僅是技術的獨一無二,中國軍方更是對交接任務中的關鍵作用系統的敏感儀器進行了系統升級。
中國未來空間站
由此可見,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軍事技術的支撐,而現有軍事發展早已不是過去單純只有槍枝彈藥的比拼,可以說當代發展下的軍事,與其說是拼蠻力,不如說是科技實力的較量,是更加細微之處的科技實力比拼,這就決定了中國必須緊跟科技潮流,不斷進步。
當景海鵬和劉冬兩位航天員乘坐中國自主研發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飛天,並與天宮二號對接以後,幾乎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國,中國在西方封鎖幾十年的情況下,完成神奇逆襲,幾乎依靠一己之力完成了載人航天的所有步驟。
目前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也僅僅有中美俄三國而已,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在完成這一壯舉的同時,保證了一個零美俄艷羨的記錄,那就是中國所有的載人航天發射全部取得成功,這是美俄始終沒能做到的敵方。
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發射
中國在進行載人航天這一偉大戰略工程的同時,也在積極的探索航天商業發射。據媒體報道,10月19日,在火箭專家、航天人的共同見證下,正式組建成立的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新長征",這意味著中國火箭的商業化時代來臨。
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
據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總裁韓慶平介紹,新成立的中國長征火箭公司,已經具備提供衛星發射、在軌交付與使用、衛星商業運營一體化服務的能力,未來還將適時推出"太空星網、太空專車、太空順風車、太空班車"等多種類型的發射服務計劃,這些都將成為催生太空經濟的新增長點。
據報道,新成立的長征火箭有限公司將重點推出全新商業火箭系列產品,通過星箭接口標準化、火箭提前備產、批次生產等技術手段,大幅壓縮發射成本及履約周期。相較於以往,平均發射服務成本降低超30%、最短履約周期壓縮近八成。
事實上,中國已經成為商業衛星發射的重要參與方,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據媒體去年統計,截至2015年12月,中國已先後與俄羅斯、巴西、巴基斯坦、委內瑞拉等30多個國家及機構簽署了雙邊航天合作協定或協議。
中國長征家族系列運載火箭
累計完成42次國際商業發射,發射了48顆衛星,其中含8顆中國國產衛星,還提供了10次國際搭載服務。其中較著名的衛星有"寮國一號"通信衛星、巴基斯坦"1R"衛星以及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等各國衛星。
SpaceX今年發射火箭失敗
專家分析,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上競爭優勢較為明顯,首先是因為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可靠性。第二,是中國系列運載火箭相對實惠的價格,據外媒分析,中國發射費用僅為美國發射費用的一半。
另外,隨著中國衛星產業的迅速發展,中國可以提供從衛星設計到發射一條龍式的服務,這對於那些沒能力研發衛星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具有巨大吸引力。
不可否認,目前美國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商用衛星製造商,占市場的一半以上,美國的SpaceX公司就是商業發射催生出來的一個私人公司,該公司以出現即吸引了大批的觀察人士的關注和吹捧。
美國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商用衛星製造商
雖然SpaceX公司前不久剛剛發射失敗,但是廣大業內人士依然熱情不減。不過隨著中國長征火箭公司的成立,將對美國SpaceX公司形成直接的挑戰和競爭。
中國長征火箭正在逐漸崛起
中國之所以能夠如此底氣十足的宣布成立中國長征火箭公司,主要是因為自己研發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長征六號、長征十一號、長征七號、長征五號等,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
除此之外,中國研發了快舟固體機動小型運載火箭,該火箭採用以一車一箭車載機動發射方式,能夠快速進行發射活動。
專家指出,除了商業考量以外,中國成立長征火箭公司,還有這戰略方面的考量,根據報道,中國成立的長征火箭公司將實現星箭接口標準化、火箭提前備產、批次生產等。
中國長征火箭系列發射
這對於我國在突發情況下快速發射衛星有著巨大的幫助,未來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或者處於戰爭期間,中國可以依靠長征火箭公司快速對損失的衛星(比如北斗導航和軍事偵查衛星等)進行補充,保證我方站在戰略制高點。
中國衛星已領跑全世界
中國成立長征火箭公司,將那些"高大上"的技術快速商業化,除了攤薄成本,也能迅速占領國際市場。中國在核技術方面可以說走在大部分國家(包括法國)的前面,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在核技術商業化方面並沒有更多的關注。
導致後期中國建設核電站的時候,只能向後來者法國進口相關技術,而這些技術則是中國當年出口到法國的,這個大虧讓中國人久久不能釋懷,現在中國再次面臨這樣的一個節點,當年的吃的虧,堅決不能再吃一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253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