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注隱身技術已30年 殲20打爆美軍只需一招

國際頭條| 2016-10-30| 檢舉

我國對隱身技術開始關注始於80年代初期,這段時間也正是關於美國在研發雷達看不見的飛機的消息開始逐步公開的時候,最早在「六五」末期時南航等少數單位就已開始對隱身技術進行初步探索。1985年底,國防科工委正式將隱身技術列為高技術預研課題,作為「七五」期間跨部門重點預研項目之一,並成立了國防科工委隱身專業組,初步規劃了研究計劃指南。經科技局研究指定601所作為預研項目的總承包單位,牽頭組織各大院校和專業所、主機所展開分項研究。1987年底成立的航空工業部隱身技術研究課題組也是由601所總承包,李天擔任課題技術負責人,參與單位有620、621、611所和北航、南航、西工大,研究內容包括外形、進氣道、材料、計算方法等。「七五」期間隱身研究最大的貢獻是在隱身技術認識、理論分析和實驗測試方法、RCS計算方法和軟體等方面初步建立了較為全面的研究體系和基礎,這其中也包括了對二元噴管紅外抑制試驗研究、座艙風擋鍍膜技術驗證、吸波結構材料研製等關鍵性的探索研究工作。

J-7和J-8II外場RCS測試的兩張珍貴照片,幾塊白色泡沫塑料人工壘砌的簡陋測試支架和轉台,還有測試人員臉上的笑容,記載著那段艱苦歲月的辛酸和堅定

「八五」、「九五」期間繼續深化隱身理論、方法體系和技術研究,重點是建立了包括總體/氣動/隱身綜合外形設計、隱身外形與結構設計、飛/推綜合、飛/火綜合等關鍵性的設計方法和技術體系,並對推力矢量(重點是軸對稱推力矢量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此外,在隱身措施實用化、RCS測試手段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八五」末期,在對隱身技術演示驗證機的選擇問題上,主要院所間出現了明顯的分歧,最後結果是分別以殲 7(611 牽頭)、殲 8II(601 自籌)兩種現役戰機為對象,重點進行三大強散射源:進氣道、座艙、雷達艙的隱身改進。「九五」期間兩組人馬分別實施了大規模的外場實機RCS 測試,其中殲 8II的測試過程邀請了俄方專家現場觀摩指導。值得一提的是,在初期RCS測試的手段、工具都很不完善,很多設備器具都是研究人員們手推肩扛一點一點手工趕製出來的,條件十分艱苦,但也為後來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奮鬥精神令人敬佩。

殲20

同樣是在這段較為特殊的歷史時期,中俄間關於下一代戰機背景機研究的交流合作可謂是影響深遠,其中米格的 I.44、蘇霍伊的S-37和三翼面方案在後來601、611的幾型五代機方案中或多或少都殘留了一些影響。所不同的是611後來經過J-10 研製歷程中的研究和積累,在鴨式氣動布局和數字飛控技術掌握方面已經獨樹一幟,對 DSI(Bump)進氣道的研究和應用也比較及時。而601雖然一直對俄系設計思想推崇備至和秉持甚篤,但也對美製F-22等隱身戰機進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和模型試驗,在氣動/隱身綜合總體設計、隱身進氣道設計(研究了 Caret 和 Bump 兩種進氣道形式)等方面研究積累較深,視野並不局限於俄系設計。兩大主機所在經過「九五」、「十五」期間對背景機方案的廣泛預研之後,最終都拿出了具備一定特色和創新的自主方案參與我國五代機方案競爭。經濟的發展為軍事的發展提供了充沛的資金,反過來軍事的發展又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和促進,這就是18、19世紀資本主義在世界大行其道的基本規律。本人常年研究各國之間的財經動態,對世界宏觀經濟有著自己獨特的視野,目前致力於現貨市場研究,對現貨,股票等大宗商品深有研究。了解世界經濟發展動態,洞悉國內財經行情,把握最新行情利潤。如果你也正在從事現貨投資可關注筆者朋友圈(jszy1916) 鄒駿做的不只是投資,是理財意識與風險管理,是讓沒錢的人能認識到賺錢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是讓有錢的人把錢合理規劃,是打理你的財富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228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